如何有效处理教师与问题学生之间的冲突?

如题所述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确实是一个令教师头痛的现实问题。在日常的教育中常常出现这样一些问题:用“屡教不改”评判学生,处理学生“问题”时,特别容易情绪化,习惯于时时盯着学生的“短处”,有意无意间就会把学生进行比较,对学生的“关注”总是苛求性的,忽视学生所关注和喜欢的东西,认为学生没把“问题”彻底解决,是不尊重老师,觉得学生不可救药,最终决定放弃他。
教师放弃“问题学生”,就等于教师教育的彻底失败。不放弃,你总有希望在,即便在你和学生相处的这段时间里,学生就是没改变,但你的努力和情绪是积极的,这就使得师生关系也是朝积极方向发展的;一旦放弃,你就永远没有希望,而且师生关系可能还越来越糟。
解决问题学生的困境应是家长、社会、学校共同努力的目标,而作为教师,是与“问题学生”交流的主要对象。因此,教师具备正确的交流策略是解决此类学生问题的关键。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重新审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正视“问题学生”是特殊的教育对象,为“问题学生”提供特殊的教育方式。
“问题学生”的问题由来已久,且已是深层的、人格方面的心理问题,应享有适合其特殊需要的教育。教师不应抱怨他们不懂事、不争气、不好管。而应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除学习以外的其他身心发展上的问题,从人的心理上全面地审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要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同样的欣赏和期待。并为他们营造平等、民主的环境氛围,让他们融合到其他普通学生群体中,共同学习生活,并依靠群体合作的力量,逐步解决他们的问题。
二、重新审视教师的管理,解放学生,为他们创建开放的管理模式。
改变一下管理模式,解放学生,让学生积极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自我管理,自我磨砺,也许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所裨益。
三、重新审视教师的处理方式,避免粗暴教育、尊重学生人格。
如何正确对待“问题学生”和他们的出轨行为,这也是学校应该反省的。很明显,当学生出现过错时,教师有时会采取过激的措施。俗话说得好,过犹不及,学生因为年幼缺乏自制,不能理解这种对自己的惩罚,更容易激起逆反心理,甚至走上破罐子破摔、自甘堕落的道路。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李圣珍老师认为,来自各方面的伤害使“问题孩子”失去了自信、自尊,甚至生活的希望,而她就是要帮助他们找回失去的一切。看来我们要做的不是给有过错的学生再加以打击,而应给予宽容和引导,教会他们正视自己的过失,认识什么才是健康而积极的人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