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如题所述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登上海拔千米、白

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兴之所至,吟诵成篇。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在重庆的43天中,毛泽东除

主持谈判外,还同社会各界朋友进行广泛接触。柳亚子是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结识的

老朋友。8月30日,毛泽东在桂园寓所宴请柳亚子、沈钧儒等人。席间,柳亚子赠毛泽东

七律一首:“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霖雨

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9月2日,《新华日

报》以《赠毛润之老友》为题,发表了这首诗。

1、原文: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

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另作: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

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翻译: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

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

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

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

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

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3、赏析:历来诗词咏雪的很多。“雪”,是富有诗意的自然景物,不少诗人对“雪”都成功

地作了新的发掘。毛泽东这首词因“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而起兴。1958年12月21日,毛

泽东又作过批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

《沁园春·雪》,又充分地展示了毛泽东博大的胸襟和盖世的才华,进一步地征服了人心,使

人们从毛泽东及其领导的共产党身上,更多地看到了中国的光明和希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19

背景:《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初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毛泽东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