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之后,还有谁能撑起评书艺术?

如题所述

我觉得可以是王玥波,业界人称王三皮,1978年生于北京,不过他实际上是个相声演员。



王玥波小时候什么都学,评书、相声等多门曲艺艺术都有所涉及,曾经向马增锟学习评书,还拜在赵小林门下学习相声,拜章学楷学习联珠快书。担任估计全总文工团说唱演员,在宣南书馆、崇文书馆等都是元老级的人物,而且还是女评书第一人连丽如夫妇的干儿子。曾经说过《聊斋》、《隋唐》、《雍正剑侠图》、《侠义英雄传》等不少评书。


其中聊斋系列评书是他的成名之作,《聊斋之马介甫》《聊斋之郭秀才》、《聊斋之宫梦弼》、《聊斋之黄英》、《聊斋之素秋》、《聊斋之湘裙》、《聊斋之云萝公主》、《聊斋之瑞云》、《聊斋之鸦头》、《聊斋之红玉》、《聊斋之罗刹海市》、《聊斋之张鸿渐》、《聊斋之夜叉国》、《聊斋之田七郎》、《聊斋之邵女》、《聊斋之辛十四娘》、《聊斋之青蛙神》、《聊斋之庚娘》、《聊斋之晚霞》等,可见他的功底之深厚。



不仅仅如此,他播讲的《大隋唐》、《三盗九龙杯》、《张广泰回家》、《马寿出世》、《康熙私访月明楼》、《宋金刚押宝》《雍正剑侠图》、《侠义英雄传》、《君臣斗》、《红楼谜语》、《大话三国》等都可以拿的出手。


自从单田芳,刘兰芳,袁阔成这些老评书家相继离开,评书界再没有出现过后起之秀,我觉得换个新听法你会觉得王玥波说的书更有吸引力,而且今年刚41岁,弟子也不少,可以撑起评书艺术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我记得,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书评和古籍都开放了,戏剧影视节目也多了起来。那时,我还在生产队工作。有些富人有半导体。休息的时候,我听了隋唐演义、岳飞演义、三国演义,晚上又听了哈尔滨。那时,我刚刚从八种戏剧中解放出来,我沉迷于讲故事。当时,袁国成、单田芳、刘兰芳、王刚都很有名。

到83年后,一些富人开始购买电视机。当时,他们观看了霍元甲、射雕英雄传、日本对鲜血的猜疑、对中国的憧憬和西行。那些年,没有人去看电视剧。还记得演少林寺的电影院,有些武侠片一部接一部地演,从早上一直演到晚上11点,电影院工作人员的工资很高,县长的妻子很快就被调到了电影院。

现在是一个多元的世界,百花盛开,一切都发展了,电影和电视剧,情景喜剧,小品,相声,杂技,歌舞,歌剧。手机、电脑、汽车、轮船、火车、地铁、高铁、飞机、通讯工具高度发达,给人们的商贸、婚恋、旅游带来无限便利。洗脚城、游泳池、广场舞、交谊舞、按摩师,让人们有更多的选择来自己的生活方式。

评书的未来,在多元化社会的今天,要培养出袁阔成、刘兰芳、单田芳这样的大师级人物,难度更大。科技创新越多,对老工业的影响就越大,电视和电脑对电影院的影响也就越大。手机功能越强,电脑山崩的影响就越严重。微信、支付宝、京东、阿里巴巴、网购网上存款等,让国企的银行系统头疼不已。许多银行不得不加入京东。微信免费视频通话是对发帖、信件、电报和长途电话的毁灭性打击。今天的手机头条也对报纸和报纸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评书是不会消失。但它的听觉优势和视觉劣势,依靠实现改革开放初期的繁荣是不可能的。

第2个回答  2020-09-19

单田芳也是一位特色鲜明的说书大家,他的声线非常独特,很多人模仿单先生的声音,却无人能模仿他的表演,他最擅长刻画绿林豪侠、乱世枭雄。1979年5月1日,单田芳在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第一部评书《隋唐演义》(《瓦岗英雄》),逐渐被全国人民所熟悉。

不经意间,单先生的声音陪伴我们很多年。每天,他那略带沙哑、极富个性的声音,通过100多家电台、电视台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被称为“永不消逝的电波”。有多少人是从听刘兰芳的《岳飞传》开始迷上评书的?那是1979年,正好赶上文化解冻,岳飞这位爱国大英雄的故事激发了人们心中的各种共鸣。

这部书先后在100多个电台播出,数以亿计的听众收听,种万人空巷,妇孺皆知的盛况在如今看来几乎不可想象。一说袁阔成必说《三国演义》。可以说一部《三国演义》成就了袁阔成,田连元和单田芳都说,这辈子不说《三国演义》因为达不到袁阔成那个高度和水平。

和其它几位评书艺术家不同的是,因为田连元是在电视上播讲评书,他的形象和他的声音一样深入人心,讲书的时候他喜欢连说带比划,什么单刀看手双刀看走,他都在舞台上表演出来,动作非常潇洒,如行云流水,这和他从小学过武术有关,可以说当年田先生是真正的红遍大江南北的明星。

第3个回答  2019-09-28
除了他们三个以外,其实他们好多徒弟也可以撑起艺术评书的。
第4个回答  2021-05-03
武宗亮 杜鑫杰(杜对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