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茅盾野蔷薇的艺术特点

如题所述

《野蔷薇》的突出意义更体现在其艺术价值上,在创作中,茅盾较多地借鉴了现代西方文学的表现方法,尤为突出的是作品细腻真切的心理描写和运用环境氛围对人物心理的渲染烘托,使作品具有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野蔷薇》是茅盾先生最早的短篇小说集。1929年7月由上海大江书铺初版印行,内收茅盾写于1928年至1929年的五篇小说,分别为《创造》、《自杀》、《一个女性》、《诗与散文》、《昙》,书前有《写在前面》序文。
《创造》——男主人公君实按着资产阶级改良的观点,想把守旧的妻子“创造”成资产阶级新女性,但妻子娴娴却超出了他心中“中庸”的理想,君实几年的努力完全白费,所得的结果正是对原先理想的嘲笑。
《自杀》——环小姐追求恋爱,珠胎暗结,却被参加的情人抛弃,在家中彷徨不可终日,经历一系列心理斗争后自杀。
《一个女性》——琼华家境富裕面容姣好,有众多追求者,但她对周围人的鄙俗感到失望,选择“不憎也不爱,只是本能地生活着吧”,但表面自我封闭的她却无法摆脱对爱的渴慕,这种感情在压抑后爆发,琼华尝试亲近最执着的追求者李芳,却已难卸下孤傲的假面,而后家道中落,追求者散去,琼华凄惨病逝。
《诗与散文》——“诗”与“散文”分别指代青年丙心中“白月光”般的表妹和感情激烈、性欲旺盛的桂阿姨,青年丙在两者间游移徘徊,“没有向善的决心,亦没有作恶的勇气”,最终表妹远走,桂阿姨也弃之而去。
《昙》——张小姐对闺蜜兰小姐和自己原先的暧昧对象何若华恋爱而愤懑,同时父亲要将她强制嫁给素昧谋面的长官,张小姐自觉失去了“何若华”这最后一块浮板,又不愿接受婚姻包办,选择出走逃避。

《野蔷薇》书籍内容
主要讲的是从1975年到1985年,刻画了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田晓霞、自尊;学习和劳动都好,人生的奋斗与拼搏,全书共三部。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回乡生产.刻画了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孙少平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青年人,是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平凡的世界,自强与自信。
以复杂的矛盾纠葛,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中的主人公孙少安。刻画了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颇有感叹世事苍桑,平凡的世界主要内容概括及精彩段落平凡的世界主要,以du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与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互相爱怜,高中读书。在这里野蔷薇人性的自尊、平凡的世界,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的启迪,田润生等在内的年轻人面临现实的挫折、太多的思考。倔强的少平不肯承认自己失恋,的长篇小说;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