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徐志摩诗歌的分析

从艺术手法及其影响来分析

真挚地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他的诗歌特别是其中影响很大的抒情诗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其艺术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构思精巧,意象新颖。在《雪花的快乐》中,诗人以“雪花”自称,以那飞扬的雪花的意象,巧妙地传达了执着追求真挚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她是睡着了》以丰富的想象描摹意中人的睡态,连续用星光下的“白莲”、香炉里的“碧螺烟”、喧响的“琴弦”、翻飞的“粉蝶”四个富有浓郁诗意的物象,营造出美妙的意境;脍炙人口的《沙扬娜拉》全诗仅四句,中心意象是一朵不胜娇羞的水莲,用以状写日本女郎温柔多情的神态,贴切传神,既纯洁无瑕,又楚楚动人,构思之精,意象之新,使这首短诗包涵着体味不尽的意蕴,显示出徐志摩诗歌特有的柔婉情韵。《婴儿》用一个行将临盆的产妇对腹中婴儿的企望,象征地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理想的向往,构思不落俗套。
2、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徐志摩认为“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音节是诗的血脉。在他大量的四行一节的抒情诗中,徐志摩常常使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等手法,《雪花的快乐》里“飞飏、飞飏、飞飏”的连用,《再别康桥》开头的短短四行中,三次反复“轻轻的”,造成缠绵中不乏轻快的韵律,在节奏感之外平添了旋律感。在用韵上,他多方采用西洋诗押韵的方法。《先生!先生!》用随韵(AABB),《为要寻一个明星》用抱韵(ABBA),《他怕他说出口》用交韵(ABAB),使诗韵在和谐中显出变化。
3、章法整饬,灵活多样。徐志摩作为新格律派的代表诗人,十分讲究诗形和章法,他的诗虽以四行一节式较多,但从整体上看,节式、章法、句法、韵脚都各有变化,不太拘泥,讲究诗形而能不为其束缚,整饬中有变化,呈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再别康桥》每节四行,隔行押韵;一、三行稍短,大抵六字,二四行稍长;大抵八字;诗行有规律地长短错落,又大段整齐、匀称。《爱的灵感》长达396句,《沙扬娜拉》共有4句,《翡冷翠的一夜》一节74行,而《火车擒住轨》一节仅2行,足见其句法、章法的变化多端。
4、词藻华美,风格明丽。徐志摩的诗富于想象力,自然也容易表现为文词的丰富和词藻的华丽、浓艳。《她是睡着了》、《半夜深巷琵琶》、《秋月》都写得妩媚朗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病中》一口气连用七个比喻(博喻)形容病中的心情、一瞬间的回忆。夕阳中的金柳、潭底倒映的彩虹、水中的青荇、斑斓的星辉……织成了色彩明丽的画面,使《再别康桥》别具一种温柔纤丽的风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22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资产阶级作家。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连着的。 作为新月派的一个主要诗人,徐志摩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探索。他的诗歌有着相当鲜明的独特风格,有一定的艺术技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