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分析徐志摩诗歌的比喻

如题所述

这次扶桑之行的另一个纪念品便是长诗《沙扬娜拉》。最初的规模是18个小节,收入1925年8月版的《志摩的诗》。再版时,诗人拿掉了前面17个小节,只剩下题献为“赠日本女郎”的最后一个小节,便是我们看到的这首玲珑之作了。也许是受泰戈尔耳提面命之故吧,《沙扬娜拉》这组诗无论在情趣和文体上,都明显受泰翁田园小诗的影响,所短的只是长者的睿智和彻悟,所长的却是浪漫诗人的灵动和风流情怀。诚如徐志摩后来在《猛虎集·序文》里所说的:“在这集子里(指《志摩的诗》)初期的汹涌性虽已消减,但大部分还是情感的无关拦的泛滥,……”不过这情实在是“滥”得可以,“滥”得美丽,特别是“赠日本女郎”这一节,那萍水相逢、执手相看的朦胧情意,被诗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离别总是让人悲伤的,但离别却也是让人刻骨铭心的。诗人正是抓住了这离别前的一个镜头,让时间凝结在这道别的一瞬。“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女郎微合含情的双眸,低下了头,此时的她有道不尽的娇柔,作者将之比做“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习习凉风拂过,洁白的“水莲花”娇羞的低下了头。我们知道,“水莲花”是纯洁的象征,周敦颐曾在《爱莲说》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所以作者从侧面巧妙地勾画出一位纯洁的少女形象。 重复写“道一声珍重”更能体现出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既然离别已是注定,不如多留下些甜美的祝福,佛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既然相遇,怎舍离别,所以作者的一声珍重寄予祝福的同时也载满了淡淡的离愁,最后千言万语只化做一句“沙扬娜拉!” 全文虽只有48个字,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别样的惜别画面,精炼的文字将画面渲染的美不胜收,充分体现了作者所追求的诗歌绘画美与音乐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01
他的诗歌不够优美,别的还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