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教育投入各地的差异巨大,甚至有拖欠工资的情况?

9月23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针对贵州省大方县拖欠教师工资并挪用教育专项经费事件作出回应

2019年底,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数据,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6143.00亿元,比上年的42562.01亿元增长8.41%。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6995.77亿元,比上年的34207.75亿元增长8.15%。

据统计,201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00309.5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4.11%。

看看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你会发现,地区间差异还是很大的,比如北京和河北,人口差别巨大,但经费比较接近。即便是上海,教育经费也是没有办法和北京去比的。更具体的可以看生均经费,包含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教育事业费和公用费用支出这3个方面。

生均费用的差距就更加明显了,北京生均费用4.2万,河南的生均费用才3200元,只有十四分之一。各个学习阶段的平均费用都有,具体对比你可以仔细看一下。

这个费用是教育部网站公示的,看完这个费用,你有什么样的想法,欢迎在下方讨论区留言。

注:1.本文所涉及的全国性统计数据,均不包括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2.201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900309.5亿元(初步核算数)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0904.13亿元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9》。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9

1 首先,一个国家的未来呢在于教育。每个国家呢,对于教育的财政支出比例不一样。而国家是对于教育或者基础建设或者各方面的补贴呢,所有的支出都来源于国家的税收。然后按照比例来进行分配。

2在我国有九年义务教育,甚至呢现在,正在向12年义务教育发展。 在这个期间的包括建学校,然后老师的工资,还有书本学杂费这些呢,都不需要家长来,出现的都是由国家来 承担的。这笔费用支出是非常庞大的。当地的财政收入非常的少,那么多的教育上的。比例呢也就会变少,老师的待遇也就会变少。很多地方确实就有拖欠或者发不出工资的情况。

3 学校除了支付老师的工资,还有学校配备电脑书桌椅以及聘请保安,这些支出都是非常的庞大。财政支出来说确实是负担很重的。对于发达的地方,比如说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呢,经济比较发达,然后税收比较多,所以还能承受,但是对一些不发达的地方呢,他的税收本来就少,对于

承担这一笔费用来说就是比较的困难。

第2个回答  2020-09-29

今年9月10日是第36个教师节。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切实保障教师工资待遇”。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近日举行的发布会上称,确保今年年底前全国所有县级区域都要把“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要求落实到位。

根据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地方政府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实践中一些地方拖欠教师工资的做法,直接侵犯了当地教师的合法权益,影响了当地的教育发展,使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在当地的执行大打折扣。

专家称,要想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规范地方政府的预决算,依法确保预算公开透明,实现政府预决算的法治化,同时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监管机制和行政问责机制,把基础教育的经费使用工作纳入对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内。

拖欠教师工资普遍

“半路打劫”中央政策

正逢今年教师节之际,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因拖欠教师工资补贴、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发布的督查情况通报显示,根据群众在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上反映的问题线索,国办督查室派员赴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进行了明察暗访,发现大方县自2015年起即拖欠教师工资补贴,截至2020年8月20日,共计拖欠教师绩效工资、生活补贴、五险一金等费用47961万元,挪用上级拨付的教育专项经费34194万元。

通报称,从督查情况看,大方县长期拖欠教师工资补贴,违规挤占挪用教育经费,严重侵害了教师合法权益,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

通报发布后,贵州省委决定对大方县县长作停职检查处理,对大方县分管财政工作的副县长和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作免职处理。

贵州省委、省政府称,9月10日前将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政策落实到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法治日报》记者分析,在拖欠教师工资方面,大方县是一个典型,“在各地做调查发现,这种情况肯定不止大方县一个地方”。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首先是伤害到当地教师的利益,其次是影响了当地的教育发展,最后也使中央的政策被“半路打劫”,难以实现预期目标。

在储朝晖看来,这也是一个值得警醒的案例。大方县的教育经费被挤占挪用不止一年,属于知法犯法,全国所有县市区政府都要对照这个案例进行自查,是否存在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的问题。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傅添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虽然我国近些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落实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保障和提升教师待遇,但各地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大方县并非个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9-29
从长远来看,关键是投入保障机制的问题。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必须要把长远保证教师工资落实到位的财政制度和机制建立起来,这是最重要的。
一、是把所有的教师工资要纳入到预算,按预算进行执行。
二、是在做预算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教师和公务员是同等待遇。要一视同仁,在做预算的时候,公务员发多少,老师也发多少,严格按照法律要求,不低于,要相当。这是最重要的一项制度,在预算上做文章,把预算做好,必须要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后续要加大公示、曝光、监督检查力度,有的制度、有的规定能不能落实到位,必须有一套强有力的监督和保障的机制、落实的机制,这样才能够不是因时因人因地而异,而是要长久的、持续的坚持下。
三、对教育的投入并不等同于对教师的投入

这些年国家在教育方面的确投入了更多的金钱,但这些钱只有很少一部分投入在了老师身上。绝大部分资金是用在了所谓的基础建设上,你观察周围的任何一个大中型城市,甚至中小型城市,这些年都出现了大学城,大学集中区。圈地搬迁基建消耗了大量的资金。大钱花在了这里,并没有花在老师身上。

此外教育的投入也不均衡,大城市的学校和知名高校,他们得到了大部分的资金,强者更强,弱者相对的来说就变得更弱了。
第4个回答  2020-09-29
(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自国务院确定“教育有限发展”的战略地位后,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总量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尽管教育经费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和国外相比,我国教育经费在GDP中的比例还是很低。在2008年以前,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一直徘徊在3%以下,2010年这一比例上升至3.13%,2011年持续上升至3.49%,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为4.08%,首次达到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而对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而言则远远超过了这一比例。

(二)教育经费分配结构不合理

我国教育经费在配置给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同时在不同类别如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以及不同地区之间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合理,不能够满足各级各类、各地区教育协调发展的需要。从近几年的研究数据显示,随着我国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教育经费投资力度的不断增强,高等教育占教育经费比重高了一点,而初等教育相对来说低了一点。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占据着绝大多数的教育经费,而中西部地区教育经费则出现严重的投入不足。

(三)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不高

现阶段,我国教育经费既有严重短缺的一面,又有着使用效率不高的一面。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存在着布局分散、重复办学等问题,中小学校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种状况造成了教学资源配置及其不合理,教育投入上存在着很大的浪费。再者,现行财政拨款一般由中央拨款到地方,这种层层下放的拨款方式也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四)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确定不合理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善,义务教育开始全面推行免费制改革,与此同时我国高中在成本分担过程中政府分担的比重正逐年下降,而个人分担的比重正逐年上升,教育支出已经成为农村家庭费用支出的主要部分,个人和家庭所支付的教育成本负担较重。政府投入不足必然引起非政府投入量的增加,特别是通过增加学费的方式让个体承担更多的教育成本,这将对农村贫困家庭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

(五)缺乏健全的教育经费法规和政策

目前,我们有 《义务教育法》,有《高等教育法》,但却忽视了高中阶段的教育。我国的教育立法涵盖了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等各个方面,唯独普通高中阶段的教育没有专门的法律规范,对普通高中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也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