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最出名的小吃是什么,有什么典故吗?

如题所述

1.蚵仔煎
人气指数:☆☆☆☆☆
典故:郑成功攻打台湾,在缺粮的情况下,士兵就地取材,以蚵仔、番薯粉混合煎成饼做粮食,后流传为著名小吃。
风味:首要条件是采用新鲜蚵仔,台南安平、嘉义东石、屏东东港的最好。其次是要纯番薯粉。鸡蛋的选用也很讲究,一般用土鸡蛋。冬天搭配苘篙,夏天搭配小白菜,用猪油煎,口味甜中带咸、咸中带辣。
2.米汤粉
人气指数:☆☆☆☆
典故:与台湾盛产大米有关,以米磨成粉后制成。手艺传自福建。
风味:热呼呼的汤汁,咕噜咕噜入喉而下的滑润米粉,造就了它朴实清爽、不造作的鲜甜滋味。浸泡在粗粗短短的米粉里的材料,是猪内脏和小菜。
3.生煎包
人气指数:☆☆☆☆
典故:源自上海灌汤包,经小摊、夜市发展为具有台湾风味的小吃。
风味:一般分两种口味。鲜肉口味大多以猪后腿肉拌高丽菜做成馅;另一种为纯粹的蔬菜口味,以高丽菜和韭菜做馅,以粉丝辅助。包身松软,吃时有鲜汁流出。
4.肉圆
人气指数:☆☆☆☆
典故:台湾庙会特制的贡品。
风味:外皮以番薯粉制成,馅料则以瘦肉、香菇、笋角为主,以甜、辣酱做蘸汁。分油炸和清蒸两种。油炸气味芬芳,清蒸口感清爽。
5.鱿鱼羹
人气指数:☆☆☆☆
典故:源自福建,“善制海鲜,每每羹汤”,后传入台湾。
风味:所用鱿鱼,系将生鱿经太阳曝晒或烘干去掉水分制成。汤底用大滑汤,配料有醋、蒜泥、辣椒酱。具有咸、甜、芬芳三重滋味。
6.刈包
人气指数:☆☆☆☆
典故:源自福州,经演变成著名小吃。
风味:吃法像汉堡。在馒头皮上夹肉料、酸菜、香菜、花生粉、甜辣酱或山海酱进食。
7.担仔面
人气指数:☆☆☆☆☆
典故:早期由老板挑着碗筷与锅子到处叫卖,半蹲式地坐在小凳上吃面,成了担仔面的早期印象。
风味:其做法是先以热水烫碗,然后在碗里装少许煲热的面,加上肉臊、鲜虾,淋上虾膏汤,佐以黑醋、胡椒、香菜、蔬菜,新鲜迷人,滋味芳香。
8.臭豆腐
人气指数:☆☆☆☆
典故:由大陆传入台湾,经改良,形成炸臭豆腐和麻辣臭豆腐两种风味。
风味:炸臭豆腐炸至外皮金黄酥脆,淋上酱油、蒜泥、香油及辣椒酱,配泡菜吃;麻辣臭豆腐是将臭豆腐搭配鸭血、大肠、麻辣酱等配料,然后丢入大骨汤里烧煮,起锅后加上青葱、香菜、酸菜、泡菜进食。
9.大肠面线
人气指数:☆☆☆☆☆
典故:源自台湾早期农业社会,是当时的主妇煮给农耕者的面食。为了便利多人享受,通常煮成一大锅,并丢入蚵仔以增加营养,后流传到各地,人们加入了大肠、肉羹等材料。
风味:无论是黄面线或红面线,烹调大肠面线都以手工制作最能凸现美味,因手工独有的揉、拉、搓、甩等过程,使面煮起来不易烂、入味、有咬劲。另外,头汤也是构成美味的重要一环,头汤用猪大骨汤,材料可加入蚵仔、大肠、小贡丸、竹笋、酸菜等。
10.珍珠奶茶
人气指数:☆☆☆☆☆+☆
典故:追溯它的起源,首先从泡红茶说起。台湾“春水堂”的甘侯将热茶冷饮化,1983年创出泡沫红茶。5年后,“春水堂”的同仁突发奇想,将地方小吃“圆粉”加入红茶,将其命名为“珍珠奶茶”。
风味:同时具有饮料和点心的功能。茶叶的选用十分重要,须用品质稳定的茶叶。茶、奶的浓度比以4:6为最佳。粉圆要略韧,其次水质、糖、冰块的比例也会影响到茶的风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03
台湾蚵仔煎是台湾一道美味的特色小吃,是和台湾卤肉饭齐名的大众小吃。蚵仔煎起源于福建泉州,是闽南、台湾、潮汕等地区经典的传统小吃之一,进入台湾后成为了台湾夜市小吃的代表之一。民间传成为台湾特色风味小吃。台湾蚵仔煎和大陆蚵仔煎最大的区别就是太白粉的使用和甜不辣酱,台式蚵仔煎基本上没有不用太白粉和甜不辣酱的,口味鲜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