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里的回,杯与第一句哀不押韵,怎么就成了第一律诗了?

如题所述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可以看出是一、二、四、六、八入韵,整首诗格律非常和谐,对仗极其工整。至于楼主所说的“哀”和“杯”不押韵。这个有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要考虑到诗人所选取的韵谱。以平水韵来讲的话,来看(上平十灰)所有韵我们发现有:灰恢魁隈〔回〕徊槐[佳韵同]梅枚玫媒煤雷颓崔催摧堆陪〔杯〕醅嵬推[支韵同]诙裴培盔偎煨瑰茴追胚徘坯桅傀儡[贿韵同]莓开〔哀〕埃〔台〕苔抬该才材财裁栽哉〔来〕莱灾猜孩徕骀胎唉垓挨皑呆腮我们先来看一下《登高》原文:

所以我们断定《登高》押的是平水韵的(上平十灰)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韵谱,比如,词林正韵、中华音韵等,楼主可以去多多了解。

其次是在古代汉语的角度来讲,古代的汉字发音和现代的有所变化,所以这就造成了读音上的差别,从而在古代入韵而在现代看来却不像入韵的反差。其实放在当时都是可以这样读的。

所以说,《登高》称之为律诗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并不为过,杜甫极为讲究韵律,杜甫在律诗上的成就是极高的,

他不仅扩大了律诗的题材范围,以古体写时事进展到以律诗写时事,律诗写时事比古体难度更高,而杜甫却运用自如,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 还以五、七律组诗的形式表现较宽泛的内容,以组诗写律诗,极大扩大了律诗的表现力。例:七律《秋兴八首》交错着忆往昔、感盛衰、伤沦落、叹时事,八首诗层层深入。

然后是在诗境和艺术技巧上,杜甫的诗合律而不受声律束缚,浑融流畅,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晚年的杜甫对七律拗体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他的拗体是对诗律的变通,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在炼字炼句的同时保持着律诗的神韵。

总的来说,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值得肯定,《登高》被称为第一律诗也自有身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4
这首诗,《平水韵》上平十灰韵。哀、回、来、台、杯。都属该韵部。包括《客至》中的开、醅。
首句“急”是仄声,属入声十四缉。
该诗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的起势,完全合乎格律。
另外,现在看诗,不必去追格律。好好体会诗意,才是正途,该诗写景恢宏浩淼,寓情于景。写情伤感悲凉,视通万里,意在言外,通过对自身的伤感,侧面反应有家不能回满目苍夷的大环境和战乱下世事之艰难。这才是该理解的。
第2个回答  2021-03-18
因为在古代这些字的读音和我们现在的读音是有所差别的,杜甫作诗的时候一定是按照格律所做的,而它被称为第一律诗,则是对杜甫《登高》这首诗艺术成就的极大肯定。
第3个回答  2021-03-19
我们现在写诗,都是用宋朝的平水韵。按照平水韵的标准,杜甫这首诗的韵脚:哀、回、来、台、杯,都在【十灰】韵部。符合平水韵的诗,也符合唐韵。
第4个回答  2021-03-20
因为现在的读音和以前是不相同的,现在的普通话在明代时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