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家朱熹主张的理在事先是

如题所述

这句话出自朱熹的《性理全书》。其中“理”是客观存在的宇宙自然、人类社会的规律和原则,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就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谓的天理,而天理是规定万事万物的根据,所以说理在事先。这里的“先”既指时间上在先,更指逻辑上在先,而逻辑上的“先”,是根据的意思。“理在事先”就是将天理看做世界万物的本原,体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朱熹的哲学体系以程颢兄弟的理本论为基础,并吸取周敦颐太极说、张载的气本论以及佛教、道教的思想而形成。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朱熹所谓的理,有几方面互相联系的含义。

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他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他认为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一,这就是“太极”。

理是事物的规律。

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一。“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既包括万物之理,万物便可分别体现整个太极。这便是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每一个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为它存在的根据,每一个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即理一分殊。

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第二个范畴。它是形而下者,是有情、有状、有迹的;它具有凝聚、造作等特性。它是铸成万物的质料。天下万物都是理和质料相统一的产物。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属第二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