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经济效率的条件和补偿定理推论

如题所述

一、实现经济效率的条件

在分析一般均衡和经济效率问题时,采用两个人——两种产品的模型,这个模型假定经济社会只由两个人组成,交换或生产两种产品。通过交易的均衡、生产的均衡以及交易和生产的一般均衡来说明交易效率、生产效率以及交易和生产联合效率。

所谓经济效率,是指在经济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优效率的状态或最优状态。最优状态又叫帕累托状态或帕累托效率,帕累托状态的意思是说,在收入分配为既定的情况下,对现状进行任何改变之后,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增加了,这种改变就有利;如果使一些人福利增加而使另一些人福利减少,就不能说这种改变有利。因此,帕累托最优状态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环,实现帕累托状态要满足交易的最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以及交易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一)交易的最优条件

假定经济社会是由两个消费者A和B组成,他们从事两种商品X和Y交易。这两种商品的供给量假定固定不变。对于数量既定的两种商品,两个消费者有各自的偏好,如图1-4-1。

图中(a)和(b)分别为消费者A和B两人无差异曲线图。现在将B的无差异曲线图旋转180°,上面两个图便变为图1-4-2。

图1-4-1

图1-4-2

现将改变后的(b)图和(a)图啮啮含起来,便得到盒状图(图1-2-3),这种盒状图叫埃奇活思盒状图。

在盒状图1-4-3中,A的无差异曲线IA,ⅡA,ⅢA分别和B的无差异曲线ⅢB,ⅡB,ⅠB相切于P1,P2,P3。把切点P1,P2,P3联结起来,得到CC′曲线,叫做交易契约曲线。

图1-4-3

现在假定,A只有商品Y,B只有商品X。A和B都愿意用自己的一定量商品交换对方的一定量商品。同时还假定A和B之间的这种交易是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进行的。在交易的契约曲线中,交易双方在契约曲线以外的任何一点上,例如在D点上,具有不同的边际替代率。在D点上,A的X对Y的边际替代率(如TT′的斜率表示)比较高,B的边际替代率(如SS′斜率表示)比较低。这时,A愿意用一定数量的Y去交换B的X,或者反过来说B愿意用一定数量的X去交换A的Y。这种交易可持续进行下去,直到A和B两个的X和Y的边际替代率相等为止。这样,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便成为交易的均衡条件。超过二者相等的这一点以后,交易双方就不愿意再进行交换,因为以后的任何交换都必定会使一方感到得不偿失,甚至使双方都感到得不偿失。

在埃奇活思盒状图中,交易契约曲线CC′上的各点(P1,P2,P3)都是A、B两人的两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沿着交易契约曲线的轨迹,交易双方的边际替代率完全相等。交易契约曲线轨迹就是帕累托最优轨迹。总之,交易的最优条件,对于消费两种商品的两个交易人来说,就是他们每一个人每一对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的点,最优点并不是只有一个点,交易契约曲线上的任何一个点都是最优点。

(二)生产的最优条件

假定经济社会由两个生产者A和B组成,他们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和资本(K)分别生产两种产品X和Y。这两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假定固定不变。在此情况下,两种商品各有自己的等产量线,如图1-4-4所示。

图1-4-4

图1-4-5

图1-4-4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用于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a)中的曲线IX,ⅡX,ⅢX,ⅣX是产品X的等产量线,(b)中的曲线IY,ⅡY,ⅢY,ⅣY是产品Y的等产量线。现在,将图(b)旋转180°,变成图1-4-5。再将图1-4-5和图1-4-4(a)图啮合起来,得到盒状图1-4-6,这种盒状图即上述的埃奇活思盒状图。

图1-4-6

在盒状图中,产品X的等产量线IX,ⅡX,ⅢX,ⅣX分别和产品Y的等产量线ⅣY,ⅢY,ⅡY,IY相切于P1,P2,P3,P4。把这些切点联结起来,得到CC′曲线仍叫做生产契约曲线。

如果生产资源的分配不在生产契约曲线上,而在这条曲线以外任何一点上,例如在D点上,那么资源虽已用尽,但是并没有达到生产最优条件,没有做到最有效率的生产。如果改变生产资源的组合,可以把生产资源的分配从D点移到P2,P3点或者它们之间的任何一点。在P2点上,X的产量和在D点上相同,都是ⅡY,但是X的产量已从Ⅱx提高到Ⅲx上。因此,有效率的生产,应该在等产量线的切点上。生产契约曲线CC′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两条等产量线的切点,因而是生产的有效率的轨迹。这种生产契约曲线或生产的有效率轨迹表示既定数量的生产资源在最有效率的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不同产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

生产的最优条件,对于用来生产两种商品的两种生产资源来说,就是它们的每一组合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只要两个生产者的两种生产资源投入量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不等,就可以进行投入量的替代,这将能增加一种产品的产量而不致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甚至两种产品产量能同时增加。只有当两个生产者每一组生产资源投入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时,这种替代才会停止,这时已经达到了最有效率的生产,实现了最优的生产条件。

从生产契约曲线可以求出生产可能性边缘线。从生产契约曲线图的两轴看,生产契约曲线上的任何一点可以表示在另一种产品保持特定产量时一种产品达到最大产量的两种产品量的组合。现在以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两种产品X和Y的产量,就生产契约曲线的P1,P2,P3等各点,按照等产量线所表示的两种产量,做出生产可能性边缘线,如图1-4-7所示。

图1-4-7

上图TT′曲线就是生产可能性边缘线。它表示在另一种产品保持特定量时一种产品达到最大产量的两种产品产量的组合。生产可能性边缘线上的产量组合是两种产品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时的产量组合。因此,在生产可能性边缘线上,所有的点都是有效率的。在生产可能性边缘线外的任一点,例如A点,虽然更有效率,但在生产资源和技术既定的情况下没有可能达到。在线内的任一点,例如B点,固然可以达到,但缺乏效率。

生产可能性边缘线又叫产品转换曲线,转换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叫边际转换率。生产可能性边缘线上的点的移动,意味着所生产的两种产品组合的变动。一种产品的增加总是以另一种产品的减少为代价。或者说,获得增加一种产品的机会,同时就丧失了生产一定数量的另一种产品的机会。

(三)生产和交易的最优条件

上面分别叙述了交易的最优条件和生产的最优条件。总括起来说,如果交易者使产品的交易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产品的任何新的交易都会至少降低一个人的满足水平时,这种状态就是交易的最优状态。从经济效率上讲,这种交易是最有效率的。与此相似,如果生产者使生产资源的组合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生产资源的任何重新组合都会至少使一种产品的产量下降时,这种状态就是生产的最优状态。这种生产是最有效率的。交易的最优条件是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生产的最优条件是生产资源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当整个社会交易的最优条件和生产的最优条件都同时得到满面足时,或者说,当整个社会的交易和生产都最有效率,同时在达到了最优状态时,那么整个社会就达到最优状态,就实现最大社会福利

要加以说明的是第三个边际条件。如前所说,边际转换率是生产转换曲线即生产可能性边缘线的斜率。而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的负斜率。这样,用生产转换曲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就可能说明边际转换率和边际替代率相等的第三个边际条件。为了说明这个边际条件,运用从生产转换曲线和无差异曲线引申出社会无差异曲线和社会转换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两种产品的任一组合对社会的每一消费者都是相等的;社会产品转换曲线表示两种产品的任一组合对社会的每一生产者都是相等的。现在将社会无差异曲线和社会转换曲线放在同一坐标平面上,就可以确定边际转换率和边际替代率相等之点,如图1-4-8所示。

图1-4-8

图中横轴表示产品X,纵轴表示产品Y,曲线TT′表示社会转换曲线,曲线I1,I2,I3是3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产品转换曲线TT′和社会无差异曲线I2的切点P是边际转换率和边际替代率相等之点。

第三个边际条件涉及生产要素在生产部门间的最优位置和产品在消费者之间的最优配置。它是生产者获得最大产量和消费者得到最大满足的一个条件。从上面可以看出,为了使社会的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社会的生产必须在社会转换曲线的P点上进行,在这一点,产品X的产量为X0,产品Y的产量为Y0。这是使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的产量组合。生产在社会转换曲线上P点以外的任何一点上进行,都会降低社会的满足水平。

总之,边际替代率相等,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边际转换率和边际替代率相等,这是交易和生产的一般均衡的3个条件,是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和经济效率最优化的3个条件,因此也可称为市场的最优条件。

二、补偿定理推论

帕累托效率是资源利用的最佳状态,大多数经济学者都赞同以帕累托效率作为政策的衡量标准。它是极为有价值的理想标准。事实上,任何社会的任何政策都没有可能达到这种理想标准状态。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到,在理论抽象的模型中,也要经过反复地改进试验才能达到理想状态。在实际的经济决策中,能够向着帕累托效率不断地优化很重要。

如果不能实现一个或一些人的福利增加,而任何人的福利不减,是否还可以有更优的决策呢?假如政策A时资源利用的状态为原有状态,引入政策B并实施后的资源利用状态为新状态。如果政策B的实施使社会净收益大于实施政策A时的原有状态所获得的社会净收益,就可以认为是一次帕累托改进。如果受益者可以将其增加的福利转移给福利损失者,一部分用以补偿其损失,但在政策B的实施中没有实现,称为潜在的一次帕累托改进,在政策B的实施中福利转移实现了就称为一次实际的帕累托改进。不管是潜在的改进,还是实际的改进都使资源的配置进一步优化了,经济效率提高了,这就是希克斯卡尔多补偿检验(HicksKaldor Compensation Test)的基本思想。这一思想给出的原则被称为补偿定量。

如果社会净损失必须发生,那么使社会净损失可以减少的一次政策改进,也应该是一次帕累托改进。假如政策A实施后的资源利用状态为原状态,此时,不管受损失的个体成员各损失多少,社会净损失总和为X1。当改变政策A,而实施政策B后,资源利用状态为新状态,在新状态下不管损失的个体成员的损失如何变化,各是多少,社会净损失总和为X2。如果X1-X2>0,那么政策B就使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从政策A到政策B所受损失增加者的增加损失量可以得到补偿。若这种补偿在政策B实施后没有发生,我们也称之为从政策A到政策B是一次潜在的帕累托改进,若实际补偿发生了,我们也称之为从政策A到政策B是一次实际帕累托改进。以此为准衡量政策的优劣,无疑是正确的。这个认识源于补偿定理,我们姑且称之为补偿定理推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