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cbd的新规划商务区

如题所述

根据国家实施的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为加快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步伐,2000年,大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大连港实施搬迁改造,老港区的功能向大连湾、鲶鱼湾、大孤山半岛转移,形成集装箱、油品、矿石、粮食、滚装、杂货专业化核心港的战略布局。
早在谋划东部港区搬迁改造之际,市委、市政府就确定整个东部区域作为中心主城区的延伸向东扩展,并将其规划定位为——大连市重要的商务基地、大连市重要的金融中心、大连市重要的信息枢纽、公司总部、现代文化生活核心、研发机构所在地和高级人才聚集地。
作为百年老港,老港区在大连人心中的位置自不必说,而改造后的东港商务区又被赋予了新的核心功能。东港商务区总规划用地6平方公里,总建设规模约1,200万平方米,在6平方公里用地中有3.2平方公里为填海造地。
东港商务区的规划沿袭了城市历史格局与风貌,以环形放射状道路为城市骨架,以海景资源合理共享为基础,以城市标志性区域为空间中心和精神象征,注重与建成区实现良好顺畅的衔接。对总长度约13公里海岸线的规划,注重以人为本、还海于民,整个公共景观带沿海岸线展开,餐饮、娱乐、购物、游览、休闲、运动均与亲海、近海、环海相关,在城市中心区域打造一个面向全体市民的开放式亲海空间。
依托水深十多米的天然良港,建成比维多利亚湾还要大三倍的钻石港;形成大连未来的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区域;塑造出引领全市乃至东北地区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还在建设中的东港商务区早已蜚声海内外,并且迅速成为国际企业“中国投资”的新领地。2012年底为止,已有德意志银行、日本欧力士集团、以色列凯丹集团、香港鹰君集团、上海绿地集团、上海复地、鞍钢集团、万达集团、建设银行、民生银行等2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在东港投资,其中13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大厦已经入住,华锐东港第已出售,万达中心2011年底竣工投入使用,国际会议中心2012年6月投入使用。
小窑湾国际商务区位于大连金州新区黄海之滨,西接大窑湾保税港区,东临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北依广阔腹地,是通往东北地区的门户,是辽宁沿海经济开发战略的重要节点,是大连北进战略的核心区之一。小窑湾国际商务区的开发建设将对拓展大连城市和产业发展空间、完善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功能、实现国际化城市与现代产业良性互动、推动金州新区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0年11月,大连市政府正式批准小窑湾国际商务区为大连市重点经济区,发展定位是大连新市区的中心区、大连城市副中心,以国际一流商务区水准规划建设小窑湾成为共识。
金州新区在学习、借鉴和吸收纽约的曼哈顿、巴黎的拉德方斯、东京的新宿、香港的中环4个国际知名中央商务区基础上,通过对上海陆家嘴等国内主要商务区的考察,大手笔、高标准地编制了小窑湾国际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全面开发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依据。
小窑湾国际商务区规划面积20.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3平方公里,总建筑规模1500万平方米,居住人口12万,就业人口30万,属于较大规模的商务区。在功能划分上,充分考虑人气和商气聚集因素,根据大连和金州新区自身经济容量,综合运用土地资源,科学地划分为港服配套区、行政办公区、创意创智区、中央商务区、生态居住区、滨海休闲区、中心商业区7个功能区,主要形成商贸金融、商业服务、行政办公、生产服务、文化娱乐、科技会展、体育休闲、生态居住8大业态,在融合、促进中提升商业效率。xiaoyaowan
国际上成熟的中央商务区大都有一个灵魂建筑群。在小窑湾核心地带,规划了1.69平方公里的中央商务区,这里将建设高密度、大体量的现代化建筑群,这个建筑群不但要成为有大量的公司、金融机构、企业财团等开展各种商务活动的主要场所,而且将成为大连市新的标志性建筑群。 为贯彻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推进我市“全域城市化”和“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完善大连市城市功能布局,打造大连市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市委市政府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大连新机场沿岸商务区。
新机场沿岸商务区是新机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集空港物流、CBD商务、现代服务、生态旅游、滨海宜居等功能为一体,位于大连甘井子区北部渤海湾和金州湾新机场沿岸区域,南起华北路及中华路延长线,北到新机场,东到沈大高速公路及北大河,西到黄龙尾,总规划面积约130平方公里,区域内有南关岭高铁火车站,毗邻体育新城和生态科技城。在规划设计坚持“一人为本、可持续发展、高起点、高质量”,通过国际咨询邀请了法国恩蒂埃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美国RTKL国际有限公司、美国威尔考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五家著名国际设计公司参与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经过专家评审论证和市规划委员会审查,确定了法国恩蒂埃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设计的“和谐新城”方案。该方案规划因地制宜、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交通便捷,充分考虑了新机场噪音和净空的影响,合理利用大连山海相依的环境资源优势和地域文脉,注重对海洋、岸线、山林资源的保护,将废弃尾矿山治理、人工湖雨水收集与填海造地相结合,采用了优美的弧线形离岸式集中填海方案,营造了北部海滨南向观海的环境,在优化美化原有滨海岸线基础上,又新增了30多公里的滨海亲水岸线,突出了山海城同生、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共存、宜居与产业相容的和谐理念。
新机场沿岸商务区自东向西规划有空港物流园、高铁交通枢纽、CBD商务中心、商住区、旅游岛、中央湖生态岛、自然涵养区等八大功能区;区内已有丹大、沈大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哈达高铁、地铁线路,还将规划建设北部滨海路、广场、公共管廊等基础设施工程,大力推广应用技术成熟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等建筑业技术。
该项目由市土地储备中心负责建设开发,建设开发周期15年,分5期开发,预计3年内完成起步区的“七通一平”,达到土地出让条件。 凌水湾东起东北财经大学南门至西尖山海边,西至高新区七贤岭产业化基地,由高新区负责环境改造和生态修复,具体项目由高新区国有企业大连海创投资有限公司实施。凌水湾改造项目用地总面积约4.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约2.8平方公里。根据大连高新区统一规划,凌水湾地区将重点打造“总部经济基地”。该项目完全实施后,大连西部将形成一个背山面海、风景旖旎、高楼林立的新的经济中心区。未来的凌水湾将以“双子星”模式发展,形成以高端服务业为载体、以高端产业为核心、以高品质生活为文化底蕴的总部生态经济圈。
凌水湾一期填海工程自2009年4月开始,已形成填海面积17万平方米,完成临时护岸2400米,正在开工进行的永久护岸总长为2356.62米。,凌水湾填海工程将分两期完成,设计形成新的“龙”形海岸线。一期工程永久护岸是“龙身”和“龙尾”。凌水湾改造项目技术总负责人王伟介绍,凌水湾区域整治改造完成后,将在大连西南部形成“新星海湾”。该地区将以建设区域性软件和服务外包总部经济基地和公益性沿岸景观公园、亲海观光平台及滨海公路为主。特别是已纳入规划中的与星海湾相连的“亲海路”将成为大连西部新亲海景观。
凌水湾改造完毕后,海岸线将前移,作为排洪、排污河道的凌水河入海口也相应前移,将与现有海事大学教学用港池一起入海,形成宽约100米、长约900多米的河道。
凌水湾水景区将充分利用这一河道资源,在河道两旁设置喷水池、跌水景观、亲水台阶等多元水景观,形成景观走廊,给市民更多亲水娱乐体验。
凌水湾文化娱乐区域将通过建造音乐厅、海浪主题公园、园林、雕塑等,营造园区动感的文化氛围。此外,这一区域还将设置游艇码头和一座海滨走廊地标建筑——观景楼,供游人欣赏海景山色。
另外,此区域还计划建一座科技展览馆,与星海湾的贝壳博物馆、现代博物馆、自然博物馆、海洋博物馆相互呼应,为大连营造更加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在沿岸活动区域,还设有缓跑径和单车径,以园林作为分隔屏障,给市民更多的独立空间。1.5平方公里打造海滨广场,规划中的凌水湾海滨广场北起大连市水产学院公寓楼,南至七贤东路(硅谷假日小区后),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3243米。广场保留天然海湾的特色,利用两侧山势塑造出优美的海湾环境。广场以现大连海事大学西门为主轴,经由滨海走廊通向海边主题公园,此距离约为2000米。广场沿海岸线距海边50~100米还将建设60~80米宽绿化带,中间设小车路与辅道以便分开近岸无建筑地带和道路另一侧的发展用地。据介绍,考虑到海浪等原因,凌水湾海滨广场将不建沙滩。 大连西城国际旅游商务区,位于大连市主城区西部,是西南高端核心生活城的重要功能区。全区区划面积85平方公里,其中70平方公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中国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之一——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内九山环绕,有7亿年前的温泉水、数百种珍稀鸟类、植被,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达到2000个,堪称大连的城市绿肺。又有西山湖、棠梨湖两座大型景观湖镶嵌其中,水域面积4平方公里,水系景观蜿蜒连绵30余公里,犹如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这样的人间仙境能够得以保留并且升级,得益于大连市委市政府的绿色意识和绿色战略。2005年,大连正式启动西郊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强力支持下,红旗街道本着一切建设以生态为基点,一切生态建设以人为根本的原则,相继投入20多亿元资金,高标准规划,精雕细刻绿色命题这篇大文章,一个依山傍水、层林滴翠的美丽溪谷就此展现于辽东半岛的南端。
以此为基础,金柳路景观带和十里水景花街的建设也紧锣密鼓地展开。前者以天人合一的生态、亲水的形象,成为继滨海路后大连市又一条代表性景观大道;后者以水为卷,以路为轴,以花为色,以园为景,令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经过一连串的建设,“西城大公园”的主题概念日渐凸显,但建设者并没有就此止步。下一步,西城还将启动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国家5A级景区的创建工作,同时投资8000万元完成西山湖公园绿化建设,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未来,西城还将在太阳城堡以南、棠梨湖上游区域建起一座主题公园,进一步提升这一区域的生态质量和旅游价值。到那时,来西城旅游将会是市民和国内外游客新的旅游线路,也会是我市山水游的又一亮点。
目前,总投资6亿元,集餐饮、客房、康乐、健身、会务接待于一体的大连西郊乡村体育俱乐部;总投资20亿元,配有设计标准前沿、商务功能完善的高档会所和五星级乡村酒店,可承接国际会议、国际旅游、国际赛事的红旗谷国际俱乐部等现代化大项目,已经初步确立了西城国际旅游商务区作为高端旅游和现代服务业方面的功能定位。下一步,大连海昌集团还计划投入300亿元巨资建设二期项目,打造国际一流的高端旅游服务业品牌“西城国际旅游度假区”,游客和来宾可以在这里参观博物馆,品红酒、鉴名茶、泡温泉、购珠宝、赏艺术,以及享受康体养生等。
与此同时,按照“东北亚会客厅”的整体布局规划,西城国际旅游商务区还将建设智慧谷,开建国宾馆。其中智慧谷坐落于西山湖和棠梨湖区域,总占地面积约360公顷,构建“一核三片”(即会议核心区、媒体文化组团、综合商业组团和生态居住组团),设有国际会议中心、精英艺术文化展厅等。国宾馆将建设超五星品质客房、餐饮娱乐休闲区(包括渤海湾海鲜餐厅、日内瓦印象餐厅、湖心岛SPA和种类齐全的游泳、健身等设施)和总统区(临水而建,依山势而上,提供豪华套房),提供国际一流标准的政务服务和商务交流的平台。根据规划,这两个重大项目均将在“十二五”末基本建成。
在西城商业配套方面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大华锦绣华城打造的20万平方米商业旗舰。据了解,该商业项目是大华锦绣华城百万平方米首席生活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华集团将引入大华嘉年华商业品牌,功能上将以时尚精品购物、主题购物、假日酒店、大型餐饮、主题式餐饮、休闲娱乐、儿童游乐、美容SPA、教育培训、体育健身、文化艺术、金融服务等于一体,成为整个大西城人居的重要商业支撑。
美丽的环境、宏伟的蓝图还吸引了一些总部经济纷纷落户于此。截至目前,大华集团、万科集团、龙湖集团、海昌集团、保利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已相继落户西城。未来的西城国际旅游商务区,将是一个国际会议、国际旅游和国际赛事的承接区,一个高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总部(会所)经济的聚集区;一个低碳经济的示范区;一个让世界瞩目的“东北亚会客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