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立秋_24节气查询

如题所述


立秋

2017年立秋时间为9月23日04:01:44。

时间

每年9月22日至24日。

三猴

打雷开始响:古人认为打雷是因为阳气充沛。秋分过后,阴开始旺盛,于是不打雷了。

虫蛰户:春分时出土的一些昆虫,秋分后会陆续返土,为过冬做准备。

水开始干了:水汽没有夏天那么充沛了,会逐渐开始干了,所以我们会感觉空气越来越干燥。

介绍

根据农历,“立秋”是秋天的开始,结束于“初霜”,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初霜的90天的一半。

入秋后,阳光直射的位置移向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但地面散失的热量更多,气温下降更快。一句农家谚语说,“一场秋雨带来一场寒”,“白露落在夜里,寒夜带来一个寒夜”。“八月雁门开,霜来雁脚。”东北气温下降早,秋分见霜不足为奇。

从秋分那天开始,气候主要呈现三个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从赤道向南半球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会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夜晚逐渐变长;昼夜温差会逐渐增大,幅度会高于10。气温一天天下降,一天比一天冷,渐渐进入深秋时节。南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起源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南方的气候从这个节气开始下降。

我国古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秋分阴阳各半,故昼夜既寒又夏。”秋天的“分”是“半”的意思。秋分意味着两件事:

第一,这一天,太阳到达经度180度,直达地球赤道。所以昼夜24小时平分,各有12小时。世界上没有极端的昼夜现象。入秋后,北极附近的极夜范围和南极附近的极日范围逐渐扩大。

第二,根据中国古代以立春、长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季节划分,秋分落在秋季的90天之内,平分秋色。

习俗

秋天曾经是拜月的传统节日。古语有云:“春祭日,秋祭月”。现在中秋节来源于传统的“祭月节”。据考证,最初的“祭月节”定在“秋分”这一天。然而,由于这一天在每年农历的八月,所以不一定会有满月。而向月亮献祭却没有它会破坏乐趣。所以后来“祭月节”就从“秋分”挪到了中秋节。

在这个秋天,中国的许多农村地区仍然有煮汤圆的习俗。除了自己食用,还要煮二三十个不用包心的汤圆,用细细的竹签放在田里。这是“粘雀嘴”,意思是雀不想破坏庄稼。

秋分时节,中国很多地区都会举行“竖蛋”的民俗活动。

很多地方在秋分吃一种叫“野苋菜”的野菜,有的地方也叫“秋蒿”。秋天来了,全家人去摘秋菜。采摘下来的秋菜一般和鱼片一起煮,炖出来的汤叫“秋汤”。有句顺口溜说“秋汤填脏,洗肝肠。一家人,老老少少,平安健康。”

秋季节气已经真正入秋了。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

同时,秋季的冷暖变化也与每个人的体质和身体反应有关。预防干冷,一定要坚持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秋季运动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呼吸操、叩齿、吞津液润燥等。饮食调养方面,要多喝水,吃干净湿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制品、梨等。能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健康维护

秋季节气已经真正入秋了。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在养生中要保持阴阳平衡,保持身体“守阴阳秘”。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观察阴阳在何处,久而平之”,阴阳之间不能有偏差。要保持体内阴阳平衡,首先要防止外邪入侵。

同时,秋季的冷暖变化也与每个人的体质和身体反应有关。预防干冷,一定要坚持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秋季运动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呼吸操、叩齿、吞津液润燥等。饮食调养方面,要多喝水,吃干净湿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制品、梨等。能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