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苏军多次入疆作战的内幕

如题所述



揭秘:苏军多次进入新疆境内打内线。


从苏俄十月革命胜利到二战结束的20多年间,新疆地方政权更迭频繁,形势多变。其间,苏俄红军和后来的苏联红军多次在新疆作战。那么,红军为什么要出国去新疆打仗,他们的到来对新疆局势起到了什么作用?


1921年,苏联红军进入新疆包围白俄罗斯。


1917年十月革命后,旧俄国军队中的保皇派、军国主义者、自由民主党和温和社会主义者组成了一系列军事组织,与当时布尔什维克领导的红军对抗,被称为白军、白卫军甚至白匪。战败后,逃往国外的白军和难民被称为白俄罗斯。


1918年,十月革命的战火很快蔓延到与中国新疆接壤的俄罗斯中亚地区。中亚的白俄罗斯旧政权很快被红军消灭,白俄罗斯的老将军们逃到了俄罗斯和新疆的边境。大批白俄罗斯匪军和苏俄难民涌入新疆,不仅扰乱了新疆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秩序,而且成为极其危险的不稳定因素。处理上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骚乱。


杨增新是民国时期第一任新疆总督兼督抚。从1912年到1928年,新疆在杨增新的控制下保持了基本稳定。在巴奇、伦科夫率领残部向塔城、伊犁推进时,杨增新采取了灵活治堡称霸的策略:一方面坚持收缴其武器,另一方面妥善安置在指定地点,尽量避免苏联红军越境追击。


白俄士兵和难民过着尴尬的生活,一些白俄军官,如巴奇、伦科夫等挑动起来,试图把新疆作为他们反共反苏的根据地和大后方。伦科夫到达迪化后,与驻守伊犁、塔城的白俄罗斯官兵约好,开始了夺取北疆的共同起义。1921年1月,阿连科夫派他手下的中国人齐海山到奇台县侦察。结果他被抓了,提供了一个暴动计划。杨增新的部队将伦科夫包围,下令解除武装。伦科夫被软禁在迪化。1923年被押往大陆时,被冯玉祥的部队扣留,引渡到苏联处决。


在苏俄红军和白军的内战中,杨增新一开始是中立的,但后来局势的发展大大出乎杨的意料,特别是在以巴奇为首的大批俄白匪军逃入塔城兴风作浪后,杨被迫改变了中立立场。但新疆兵力不足,无法解除白匪军的威胁,于是杨增新决定联合苏联红军,共同消灭对新疆安全稳定构成最大威胁的八尺赤匪军。


1921年5月17日,新疆省政府与苏俄签订协议,共同采取军事行动消灭白匪军。24日,苏联红军2000余人从巴克图卡进入新疆塔城。红军以部分兵力包围塔城,在中国宪兵的引导下俘虏了950多名白俄罗斯官兵。大部分部队赶赴额敏,打击巴奇、诺维科夫的白匪军主力。琪琪和诺维科夫被打败了,他们的军队逃跑了。八尺逃到成化,阿山道因吴州学派抵抗失败后自杀,布尔津县令陆孝祖战败退兵。匪军趁机占领成化、布尔津,进入亚山,亚山局势骤然紧张。


此时,进入塔城的苏联红军早已撤回中国。八尺白匪军进入阿山后,大肆抢劫辛集的农牧民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杨增新决定再次与苏联红军联系,共同消灭或驱逐阿山的白匪军。苏维埃政权也担心新疆的白匪军卷土重来,于是经过谈判,双方很快达成协议:苏联红军出兵新疆消灭白匪军后,立即撤出中国;新疆当局为入疆作战的苏联红军免费提供粮食,苏联则免费向新疆军队提供部分弹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杨增新特别指示新疆代表在协议中规定,苏联红军的作战范围仅限于阿山。


1921年8月28日,罗素红陆军将军诺兹基罗夫率领4800多名骑兵、步兵和炮兵从苏联杰桑出发,分两路进入亚山。经过战斗,9月3日,巴奇红白匪军被赶出布尔津,9月6日攻克成化,歼灭敌人400余人,俘虏敌人2000余人。在两军的联合打击下,巴奇和诺维科夫率领的白匪军相继投降。9月18日,巴奇、诺维科夫残部经青格里河、布尔根河逃入外蒙古。9月底,苏联红军全部撤出新疆。


苏俄内战爆发以来,不下三四万白匪军和难民逃入新疆,骚扰新疆人民达两三年之久,使新疆各族人民损失惨重。在杨增新红军和苏俄的支援下,剿灭了匪军残余,维护了国家安全,新疆避免了一场灾难。


制造假象:盛申请加入队。


在民国时期的新疆统治者中,盛被称为新疆王。苏联红军在盛统治新疆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盛蔡氏,1892年生于奉天开元,曾在日本东京明治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后在本部将军郭松龄的推荐下赴日本陆军大学深造。1927年回国,1930年底到达新疆,被任命为军校首席战术教官。两年后,盛任为东路军总司令,屡战屡胜,威望甚高。当时新疆省主席是金。金自1928年主政新疆以来,对新疆各族人民的压迫十分残酷,激起了仇恨和反抗,一些地方也借机自绝。1933年4月12日,新疆发生政变。金仓惶逃离迪化,教育厅长刘被推选为新疆临时省主席,而拥有相当实力的盛则被推选为新疆临时监。12月,盛强迫刘辞职,并任命朱瑞勇,一个年老多病的官僚,为省主席。1934年3月,朱病逝,盛成为新疆独裁者,掌握军政大权。


盛上台之初,政权并不巩固,实际控制的区域仅限于省会。当时有马仲英和张培源占领北疆,与盛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马和张的兵力都比盛多,他们互相勾结,随时夺取政权。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势力也在伺机而动。


起初,盛选择了争取南京中央政府的支持,但中央政府并不信任他,并试图利用马、张来牵制盛。盛不得不放眼国外。当时对新疆局势有影响的只有英国、日本和苏联。它远离英国新疆,以圣为敌支持东突伪政权;日本支持马仲英,当时中日矛盾日趋激烈;盛蔡氏不得不向苏联求助。盛深知近在咫尺的苏联对新疆的重要性:不仅新疆的生活必需品基本都来自苏联


新疆“四一二”政变后不久,盛公开承认了原金政权与苏联签订的《新苏临时通商协定》,并表示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同时,盛还试探性地派新疆省外办主任陈德利到苏联驻迪化总领事馆,表示愿意在《新苏临时通商协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进双方的友好关系。后来,盛蔡氏邀请兹拉肯等人到他家做客,给他们看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列宁主义问题》等书籍。并说这些书是他偷偷保存的。他学生时代就信奉社会主义,认为中国只有走共产党的道路才有前途,所以希望与苏联合作,在新疆建立苏维埃政权。对于苏联来说,一个稳定的、亲苏的新疆地方政权对其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可以使中苏与新疆3000多公里的边界安全。面对盛的亲苏姿态,苏方随即作出反应。1933年8月3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就新疆工作发出指示:必须积极支持新疆地方政府镇压马仲英等归国人员。


1933年夏秋,盛与马仲英在奇台、迪化激战,盛部损失惨重。11月,张培源和马仲英结成联盟,准备以优势兵力攻打盛。形势对盛十分不利,于是他派陈德利等人去莫斯科寻求军事援助。1933年11月底,苏方的阿贝索夫出任迪化总领事,全面负责对新疆的援助。随后,双方签署了军事援助的秘密协议。苏联决定支持军阀盛,这引起了世界革命者的强烈反对。共产国际致信中共中央,陈述了不能支持盛的种种理由。但苏联决策层考虑的不是意识形态原则,而是现实的国家利益,所以没有取消支持盛的决定。


1933年12月,张培源从伊犁向迪化进军。张攻占塔城,切断了盛从苏联进口军火的通道。1934年1月,马仲英率领两万骑兵从吐鲁番出发,于1月12日包围迪化,占领城东的机场、城西的电台和蜘蛛山。棣华的情况岌岌可危,盛紧急发电报莫斯科救援。为了表示对共产主义的忠诚,盛还申请加入苏联共产党,要求将新疆作为一个自治区或共和国划归苏联管辖。


盛蔡氏是如何成为新疆王的?


红军出动前夕,张培源抓获了几名准备在伊犁地区发动武装暴动的青年。这些年轻人在青年革命时期曾在苏联学习。张培源派人到苏联驻伊宁领事馆询问年轻人是否与苏联有关系。领事馆否认有任何牵连,张培源处决了这些年轻人。在此基础上,张培源断定苏联不会介入战争,于是率领大军与对方交战,企图把马仲英打成迪化。张培源大军出动后,伊犁后方空虚。1933年12月,苏联红军两个旅从魏堂子进入塔城,切断了伊犁与前方张培源的联系。与此同时,一个苏军加强团从霍尔果斯进入伊犁,改穿中国军服,自称塔尔巴哈台军。桂花军是指民国时期白俄罗斯在新疆组成的部队,为新疆军阀效力,直捣张培源老巢。留守的张培源逃走了,苏军很快占领了伊宁、绥定、会元三县。张培源得知前敌总指挥杨拯中在三道河子战败、红军进入的消息后,企图率部越过兵坂南下。1934年1月6日,张步走到铁板沟时,遇上了突如其来的风雪。饥寒交迫的士兵逃回伊犁。张培源无法阻止,担心被敌人抓住,就开枪打死了他


杨拯中得知张培源自杀,计划夺回伊犁,但被苏军击败。1月20日,盛进入伊宁,张培源新建的第8师残部被盛改编为新疆边防第7旅。进入伊犁的苏军撤回苏联。撤离前,他们把汇源城内积攒已久的火药堆在一个城门洞里,连同城门一起炸毁。在苏军的支持下,盛仅用20天就打败了张培源,南京的国民党政客都傻眼了。


张培源的老巢被苏联红军捣毁,而迪化这边的盛蔡氏却频频告急。1月13日,马仲英来围迪化城。现在是隆冬,城市里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草。守城的军民在饥寒交迫中奋力抵抗。马仲英不愿耗费太多兵力,采取了长期围困的措施,等待盛集团被困或几次围困不成功后主动投降。马仲英派飞机往城里空投传单,号召城里的东北军和地方部队起义,同时分兵攻打抚远。盛蔡氏不得不向苏联再次求援。据当时盛的副官介绍,在马仲英围攻省城的30多天里,盛每隔一天就派车在夜间与阿贝列索夫会面,商讨苏军入侵事宜。


1934年1月中旬,苏联红军出动2000余名官兵从巴克图卡潜入新疆塔城。中苏边境,苏联红军换上盛早已准备好的国服,化装成桂花军,从塔城外围南下,携带山炮、野战炮、装甲车等重武器。马仲英部严阵以待,红军先头部队首战失利。后来带着重武器突破了防线,到达迪化。随后,苏联红军出动飞机,炸弹倾泻在马中营阵地上,造成马部重大伤亡。城内迪化守军趁机反击,马仲英仓皇而逃。回去的路上,马仲英给南京政府发电报,指责盛借洋兵打内战,表示不惜一切代价保家卫国,并呼吁南京政府制裁盛。当时,蒋介石正在中央苏区对红军进行第五次围剿。他怎么可能顾及到新疆的马仲英?


三年后,盛蔡氏平定了马虎山等人的叛乱,逐步巩固了在新疆的统治。后来说:没有红军的帮助,盛政权不可能靠张、马的联合进攻支撑下去。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南京政府的势力无法进入新疆,这使得新疆在政治上处于半自治状态达10年左右。


马虎山叛乱被平定后,苏联红军大部分回国,剩下的官兵驻扎在中印边境的疏附、和田、赛图拉、黑孜江干等地。1937年8月21日,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苏联给予中国大力援助。中苏关系进入蜜月期。大量苏联军火物资通过新疆运往抗日前线。同时,新疆是苏联在中亚安全的天然屏障,地位至关重要。1938年1月,苏联红军机械化加强团红八团进驻哈密,镇守新疆东大门,防御盛割据,使国民党军队不敢轻易西进。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士兵来到莫斯科,战局对苏联非常不利。盛见风使舵的转向了蒋介石。1943年1月,国民党新疆党部成立,国民党势力进入新疆。政府要求盛要求苏联驻迪化领事和军事顾问撤回红八团。3月1日,6日,


一个国家在未经邻国中央政府允许的情况下,多次派兵到邻国境内作战,并长期驻军。在国际法上,这是严重的军事入侵。正因如此,苏联红军出兵剿灭伊犁张培源部后,盛在给国民政府的报告中称伊犁的张培源是被敌人杀死的,隐瞒了张冰自杀的真相。1934年苏联红军打败马仲英后,盛给国民政府的电报中只提到自己军队的追击,没有提到苏军参战。不仅如此,盛还禁止新疆官方和民间谈论此事。


文章来自《同舟共进》作者:何立波出版社:《同舟共进》杂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