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古语的作用

具体一点,还要举一些例子。

若在写景文中;
如:郦道元的《水经注》中“三峡”中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为文章增添文化气息,为凉气氛的烘托起到渲染作用。
2。从侧面写出巫峡猿鸣给人感觉。(侧面描写
3。表达了作者对三峡渔民悲惨生活的同情。(作者借诗句表达内心想法)
若在叙事文中:
《书戴嵩画牛》中最后引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1。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2。使论证更充分,确凿。
3。给人启发,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3
开头自然是会给下文做铺垫,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就算不是开头,你每一段也要给后面做铺垫不是嘛,所以就不用多说什么铺垫的作用了。
除了铺垫,自然还要明确整个文章的主题思想,当然有时候作者也可能会把这个放在第二段来说,但是不会再往后了,那就跑题了。所以,答题的时候要从起始的两段揣摩文章主旨。甚至都可以用原文来概括整个文章的。
开头引用故事还有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效果作用,引用的故事有时候是人们熟知的,这样可以产生共鸣和与读者的互动作用,可以帮助读者把文章思想贯彻到现实生活中,贴近现实和读者。有时候引用的是典故寓言等,这就增添了文章的层次感和趣味性,故事中有故事,阐述主题,发人深思啊。
除以上外,文章开头有时候会只用来渲染气氛,比如交代一些基础条件,说明文章故事的发生背景等等,让人们在读的过程中逐渐走入作者的世界。
其实,这样来说,文章开头的作用真的是太多了,只有通过从各个方面的深入剖析才能挖掘出深层的含义。
第2个回答  2020-09-16
引用古语的作用是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观点鲜明,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启迪读者,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耐人寻味,在文章中有着画龙点睛和升华主题的作用。

引用古语,即引用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一般包括名言、格言、警句、古诗词名句等。在议论文或综合文体中,作者引用名人名言往往作为理论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以论点为统帅,始终为论点服务。
第3个回答  2010-12-03
hongyangwenhua,zengzhangzhishi,qidaoyiyanyibizhidezuoyong,danyaoshid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