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宋词各种词牌的句式格式

如题所述

(一)概述

本文的目的,是为想要学习诗词格律的人,提供一条准确而又简捷快速的途径。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块绚丽的瑰宝。世世代代的人们热爱它,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思想的熏陶和历史的启迪。可以说,它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延和民族特性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的。
当代人也普遍喜欢诗词,不少人想从事诗词创作。但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诗貌似律诗,或五言或七言,内容、意境也不错,却不合格律。这是因为不少人对诗词格律不太了解,甚至不知道律诗是要讲平仄的。开国领袖、也是伟大诗人的毛丶泽东就说过:“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讲平仄、论格律,这对写诗的人来说,当然是一种束缚。但如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它也会带给你乐趣,一种创造性的乐趣。正如复杂的象棋规则,对喜欢下棋的人来说,既是约束也是乐趣。如果车、马、炮任意走,那就不成其为象棋了。又如,喜欢踢足球的人,自然也都以遵守它的规则为乐。随便踢就没有意思了,没有规则就没有球艺。我们不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待格律对诗词创作的约束,掌握诗词格律并不难,只要有兴趣学,只要学习得法。本文试图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尽可能少的文字、方便记忆的表达方式,来讲清诗词格律的全部主要内容。掌握诗词格律,需要了解的东西固然很多,但应着重弄懂的主要是两点:一是平仄,一是用韵。这两点又是互相联系着的。

(二)平仄

诗、词都要讲平仄,现在我们先讲诗律的平仄。

(01)关于近体待
我们要讲的诗律,指的是近体诗的格律,不涉及诗经、乐府中的那种古体诗。近体诗是唐以后逐渐形成的,它对平仄、对仗、字数有严格的要求。近体诗,从体例划分,有三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排律(每首十句以上)。基础是绝句,明白了绝句,其他就好懂了。

(02)平仄的基本格式
平仄排列最基本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后加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后加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前加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前加仄)

所以要说这是“基本格式”,是因为其他各种格式(包括五言和七言的,包括绝句和律诗,共16种),都可以从它推导出来。学习中,一定要先把这个“基本格式”背熟,记住。从基本格式推导其他格式,是学习的一个窍门。如果把全部16种格式都开列出来,机械硬背,那是不容易记住的。
这个“基本格式”中所说的“平”,大体上就是现在普通话中的“阴平”字和“阳平”字;“仄”,大体上就是现在普通话里的“上声”字和“去声”字。这里所以只能说“大体上”,是因为并不完全如此。对这个问题,后文还要专门讲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20
生查子
〔唐〕白居易
昨 宵 醉 里 行,
◎ ○ ◎ ● ○,
山 吐 三 更 月。
◎ ● ○ ○ ▲。
不 见 可 怜 人,
◎ ● ● ○ ○,
一 夜 头 如 雪。
◎ ● ○ ○ ▲。

今 宵 醉 里 归,
◎ ○ ◎ ● ○,
明 月 关 山 笛。
◎ ● ○ ○ ▲。
收 拾 锦 囊 诗,
◎ ● ● ○ ○,
要 寄 扬 雄 宅。
◎ ● ○ ○ ▲。
说明:又名《楚云深》,
双调四十字,前后阕格
式相同,各两仄韵,上
去通押。

浣溪沙
词例:〔清〕纳兰容若
谁 道 飘 零 不 可怜?
◎ ● ○ ○ ● ● △。
旧 游 时 节 好 花 天,
◎ ○ ◎ ● ● ○ △。
断 肠 人 去 自 今 年!
◎ ○ ◎ ● ● ○ △。

一 片 晕 红 才 着 雨,
◎ ● ○ ○ ○ ● ●。
几 丝 柔 柳 乍 和 烟,
◎ ○ ◎ ● ● ○ △。
倩 魂 销 尽 夕 阳 前,
◎ ○ ◎ ● ● ○ △。

说明:双调四十二字,前阕
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
到底。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
求对仗。

玉楼春
词例:〔宋〕宋祈

东 城 渐 觉 风 光 好,
◎ ○ ◎ ● ○ ○ ▲,
毂 皱 波 纹 迎 客。
◎ ● ◎ ○ ○ ● ▲。
绿 杨 烟 外 晓 寒 轻,
◎ ○ ◎ ● ● ○ ○,
红 杏 枝 头 春 意 闹。
◎ ● ◎ ○ ○ ● ▲。
浮 生 长 恨 欢 娱 少,
◎ ○ ◎ ● ○ ○ ▲,
肯 爱 千 金 轻 一 笑。
◎ ● ◎ ○ ○ ● ▲。
为 君 持 酒 劝 斜 阳,
◎ ○ ◎ ● ● ○ ○,
且 向 花 间 留 晚 照。
◎ ● ◎ ○ ○ ● ▲。

说明:又名《木兰花》、
《春晓曲》,双调五十
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
各三仄韵,一韵到底。

如上,词调中有长短不一的,也有全首齐言的,如《生查子》上、下片实为两首五言绝句,《玉楼春》上、下片实为两首七言绝句。词体并不完全丢掉整齐之美。
去声 就是第四声
其他的,给的不是很详细,就不太清楚了

至于说明嘛,我还可以翻译一下:
这一曲调由宋代姜夔创作,共一百零一字。

上阙的第五句,也就是“(平)平仄、(平)平平仄”这一句,上半句三个字,下半句五个字,叶仄(还没想明白),第四个字,可以是平声,也就是一、二声;
第七句【仄(仄)仄平平】有五个字,句式是,上句一个字、下句四个字,第七句的下半句【(仄)仄平平】可以和第八句【平平(平)仄】对仗;第九句【仄平平仄】和第十句【(仄)平平仄】也可以对仗。

下阙的第一句【仄仄】可以和之后的【(平)仄平平】这一句合为一句,连成六字句;第三句【(仄)仄平平仄】和第四句【(仄)平平仄】也可以合为一句——上句五个字、下句四个字的九字句。

这首词都是按照姜夔的词而来,几乎没有任何改动,其他作者也是一样。

PS:其实你可以多找些这个词牌的词对照一下。你也可以看一下“翠楼吟”的百科。刚想起来的,链接给你吧。

你还真是······
刚找到了,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韵)
这是上下两阙的第七句,领格的作用是领起下文,这首词中,是一字领两句
例如: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柳永 八声甘州) “叹”
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姜夔 齐天乐) “正”

领格,应即领字;在单字作用上最为明确,因为单字不成一个概念,作用只是领起下文。

一字领两句,是说这一个字在句首,引出之后的两句。上下阕,不要求相同!
PS:不只有一字领两句;还有一字领一句、领三句、领四句。只是一字领两句最多!

所谓上一下四句,指的应该是下阙【(仄)仄平平仄】这一句!应该是说这一句如果要断句的话,应该这样划分,#/####。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0069305.html

第2个回答  2011-01-26
http://www.eeqi.com/cipai/
常见词牌几乎都在里面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