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那一时间段

如题所述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一共七年,这时的中国还不能说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新民主主义国家;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从这时起中国就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力量。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

扩展资料: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

从建国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一化”就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既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一方面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逐步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使社会主义工业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有决定意义的领导力量。

另一方面,要求把农民手工业者的个体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把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支持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一化”和“三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因此,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民主主义社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4
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1949年10月——1956年底。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等同与新民主主义社会 。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的时候中国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革命成功了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 有很多人经常把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社会两个概念混淆。 其实,两者既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前者是实现后者的手段,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1919~1949年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革命的前途不再是资本主义共和国,而是经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是要在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即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指1949~1956年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存在的一种社会形态,它带有过渡性质,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里,政治上实行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经济上实行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到全国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这个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同三大敌人的矛盾;在解决土地问题后,国内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条件下,存在着各种非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结构中,存在着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政治结构中,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参加国家政权管理;在文化领域,存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也存在着社会主义因素:经济上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主导地位,政治上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文化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两重性: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本质上不同,它具有社会主义因素,但是与社会主义制度又有本质的不同:在生产关系方面,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不占主体地位;在阶级关系方面,在土改完成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上层建筑方面,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和法律体制也尚未建立起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