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4岁了,但很幼稚怎么办?

如题所述

分类: 教育/科学
问题描述:

给一些非常具体的方法(怎么做)。他14岁了,很幼稚,显得比同龄人要小很多,很不自信,胆小,什么也不会做,一些语言他听不懂。同学经常取笑他。谢谢您的帮助,我在佛前为您念佛了!!

解析:

你孩子的这种现象属于心理年龄偏小,也就是说,孩子的心理年龄没有随着生理年龄一起成长,造成孩子这种状况的主要责任应该在家长身上,你不用为谁念佛,只有你自己才能改变孩子的状况,那就是多花些时间来陪伴孩子,多与孩子沟通,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引导孩子一步步地往前走,而不是只管孩子吃好穿好就算完成了你的责任,只有这样,孩子的心理年龄才会随着生理年龄一起成长。

如何成功的和孩子沟通

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被允许表达意见,不仅仅是谈可接受的、安全的话题,而且要允许讨论、争论。这对孩子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可以建立孩子良好的自我形象、自信心,让他知道一个小孩说的话和做的事都不是无关紧要的。就社交谈话而言.他可以体会到小孩子的权利是什么,社会允许的限度又是什么。

孩子再长大一些,就会质疑你的判断,挑战你的逻辑,无畏于提出相反的观点,并且不发脾气地进入真正的成人式讨论。在孩子改换角色,进入社会之前,让她在充满爱心的家庭中安全而保险地学习这一切非常重要。

你必须先于任何一位老师让孩子明白:能够自己思考是有益的。但不要因此而奖励正确的回答,惩罚错误的回答。好的父母亲并不急于在孩子一犯错误的时候就指出并纠正他们。如果你这么做,孩子自我检查和自我纠错的能力就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他也无法获得充分的自信。

成年人喜欢有礼貌地反驳别人,这同样适用于父母与孩子间的任何交往。你可以用这些方法帮助你的孩子形成看法,强化逻辑,教给他如何真正地、自信地发问。你可以允许你的儿子在友好的气氛中阐明他的想法,反驳你的观点。好的父母亲会为孩子智力和自信的成长感到自豪,并且不惧怕孩子的异议。

让孩子养成“如果……”的思考习惯是件好事,这样她才能在同一时刻考虑几种不同的选择。当孩子冲动地建议一项不太合适的举动时,制止她,让她考虑一下如果那么做会发生什么,让她自己找出原因,为什么那样做不合适。这样,当你不在身边或是周围没有人帮忙的时候,她就会三思而后行。

所有这些都鼓励你的孩子要预先多作思考,因此,要勉励孩子不要自我满足,这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判断力和交际能力。克制下意识的欲望的能力标志着情感的成熟。

与孩子沟通的几点建议

现在一些家长很难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这样就不能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来了解孩子的思想脉搏,指导孩子健康成长.甚至有些家长抱怨说,他简直把该想的办法都想尽了,也用遍了,但收效甚微.可是家长们往往忽略了你的许多办法是否适合孩子的"胃口,"他对你的办法有多大兴趣,是不是触摸到他们的兴奋点.

那么,家长怎样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呢.笔者有几条建议不防一试.即从"四个替代"入手.

一.以肯定和赏识替代否定和贬低,增强孩子的自信.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那怕是一点滴长处家长都要给以明确的肯定,特别是再客人面前适时肯定孩子的长处,会给孩子增取面子.那怕是一点滴优点都要抱以赏识的态度,因为优点会在赏识中膨胀而放大.对孩子在学习和生活当中暂时的落伍不能过早的否定,因为努力当中不言败,人们常说的看谁能笑到最后不无这方面的道理.更不能因一些小小的失利而贬低孩子的能力,因为孩子生活和学习的路还很长,不能把孩子向上的冲动遏杀在幼嫩的年令.

二.以表扬和鼓励替代批评和斥责.呵护孩子的自尊.

无论在生活和学习当中,孩子不管是有意或无意那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的给以表扬,家长不防感谢孩子的进步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享受,这样会增加孩子的自重感和责任感,他会更加再接再厉.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要鼓励孩子勇敢的面对并设法克服,不能逃避,必要时可征求孩子的意见是否需要自己的帮助,对于孩子的错误家长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一味的批评孩子,因为孩子一生下来是没有错误的,后天的错误与我们家长不无关系.这样做既能保主孩子的自尊,也替孩子做了遮护.孩子可能会在心三.以支持和引导替代训导和堵塞,培养孩子自主意识.

许多家长往往以年长和经验丰富自居,喜欢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来强塑孩子,很少顾及孩子的自我感受.实践证明,这样不但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反而抹杀了孩子的自主意识,阻碍了孩子自主能力的提升,同时会增加家长对孩子的失望感,无形中加深了两代人之间的思想鸿沟,因此,不防用站在孩子背后的支持替代站在孩子面前的训导,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以科学引导替代强行堵塞,给孩子广泛的自主和自由发展权.充分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和行为空间.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和意识只能心平气和的站在孩子的立场分析其危害和后果,使孩子在充分认识的前提下自愿修正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意识.在孩子没有充分认识的情况下,强行堵塞只能适得其反.

四.以关注和热情替代放任和冷漠,使孩子能够自觉自侓.

不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还是顽掠,都要以及大的热情与以关注.放任不亜于对孩子的放弃.冷漠只能把孩子推向更远.因为未成年人有着及大的可塑性.孩子如果觉得连自己的父母亲都对自己失去信心,那他自己有可能更加沮丧.这个时侯的孩子为了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很有可能柀社会上的一些坏人和坏孩子钻空子,那是非常危险的.实际上优秀的孩子不管在学校'在社会.还是在家庭都已受到了足够的关注,而暂时落伍的孩子在学校受到的更多的是冷漠和批评,在社会上也柀人看低,实际上他们才是最需要关注的孩子,所以,家长必须以及大的热情千方百计的弥补孩子这种精神上的渴望.全方位的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点燃孩子自信的种子和努力的希望,培养孩子自觉自律的习惯意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