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34个开国功臣朱元璋杀了30个,剩下4人为何不杀?

如题所述

世人都说朱元璋在打下了江山后大开杀戒,俨然不顾他们是当年和其出生入死的兄弟;这样的说法一经流传便众说纷纭,有人说朱元璋是农民出生心肠过于狭隘,所以才会容不得这些人的存在,当然也有人说朱元璋是因为稳固皇权才不得不去杀功臣,是为了朱家统治的体现;我们暂且先抛去这些不说,就来谈一件事,“明朝共有34个开国功臣,但朱元璋只杀了30个。”这样的结论明显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大明朝的功臣远远不止34个,老朱家坐天下,开国功臣自然也会论功行赏,封公爵的有25人(最有名的当属开国六公爵),封为侯爵的有79人,因此远远不止34这个数字。

但是我们今天是讨论建国后的情况以及那些功高盖主之流的死亡。所以我们首先要排除的便是一些正常死亡和病死的人,而仅留下被朱元璋处死的一些罪臣和那剩下的四个功臣进行比较和分析。如果说朱元璋真的是那种嫉妒别人才华和这些臣子功绩的人,那剩下这四个人的生存便带有扑朔迷离的味道了。

其实,这四个功臣的“幸存”不是因为朱元璋漏下了他们,而是他们的做人做事。这四个剩下的功臣为汤和、耿炳文、沐英和郭英。

我们在谈论他们没被杀的原因时,自然就脱离不了去谈论他们的功绩。汤和与朱元璋是一种患难与共的关系,在朱元璋还只是一介草寇、流民的时候,他就很重视他们的感情与关系,他们幼年时一同玩耍、一同放牛,是实实在在的发小,而在朱元璋谋取天下时,其又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曾在南征时大败方国珍,在此战中缴获的物质和俘虏不计其数。而耿炳文值得一提的功绩那要数“十年守长兴”,正是这样的成绩,进一步的奠定了朱元璋取得天下的基础,也因此获得了朱元璋的垂青和喜爱。而至于沐英和郭英,二人一个人是朱皇帝的小舅子一个是其义子,从个人的喜爱程度上是更不用说了,尽管说没有像汤和、耿炳文那样大的功绩,但一直常年伴随其身边,参加的大小战役也是很多的,一样为大明朝的建立奠定了不休的功勋。

如果功勋可以得到朱元璋的怜悯和不杀,我想蓝玉、李善长以及一系列彪悍的将领也是杀不了的。大家如果知道这些被杀的若干臣子,便会觉得这幸存的四个人也没有什么让人值得骄傲的功绩,但排除功绩外,他们有那些被杀的人所没有的能力,那就是低调做人、看皇上意思做人。

功高盖主本就是一个对皇帝较为敏感的问题,就拿蓝玉来说,很多人觉得蓝玉的死是因为朱标的早逝,为了让朱允炆舒舒服服的继位,所以才大肆剪裁。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道理,如果蓝玉对待皇家的表现一直是低三下四、可客客气气,不把自己当回事呢?如果蓝玉有这样的政治智慧,朱元璋也便不会考虑自己的孙子是不是能够驾驭蓝玉,驾驭这一把把利剑。难道朱元璋就没想到过朱棣会反?难道他就不想给自己的孙子留下一两个可以打仗的将士?这一切的一切不是朱元璋不想,也不是因为朱元璋过于狠心,而是这些被杀的功臣因为太过亲近朱元璋所以没有了畏惧,只有了亲近后的任性和恃宠恃功而骄。

反观这剩下的四个人,汤和在夺得江山的后期曾主动交出兵权,并主动请辞;耿炳文不搞小团体,也不结党,最起码他表现的就是这样;而沐英本就是朱的义子,因常年在其近边,懂得其的脾气和性格,而郭英就更不用说了,一直以来忠心耿耿,本本分分,也算是朱的自己人,再加上他们一直无病无灾的,最后也就有了一个善始善终的人生了。

所以,这四人在后来能够保全自己的原因便是有功不骄,有赏不挑,逆来顺受,无病无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