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34个开国功臣,朱元璋杀了30个,剩下四人为何不杀?

如题所述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结束了元朝的统治时期,统一了全国,但这份功劳也是得益于他的那群帮手,否则他不可能从平民百姓变成九五至尊。而朱元璋成为皇帝后,对他的三十四位有功之臣进行了嘉奖,他们个个都位极人臣,但因为功劳太大了,权力太多了,自然而然朱元璋渐渐起了猜忌之心,开始对这些有功之臣进行打压,还把他们杀害了。

据说朱元璋杀了三十个有功之臣,只留下了信国公汤和、长兴侯耿炳文、西平侯沐英、武定侯郭英这四位开国功臣,原因是信国公汤和与朱元璋是从小到大的同伴,与朱元璋的情谊自然深厚啦,朱元璋也知道汤和是一个忠厚老实、讲义气的人,而且汤和对朱元璋有有向郭子兴引荐之情,因为他,朱元璋才能在后来当上了皇帝,而且汤和也十分清楚朱元璋的性格,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才不会引起朱元璋的猜疑,只有不争权夺利、淡泊名利才能够保全自己,因此,早早的交出自己的兵权并归隐故乡,寄情于山水之间,打消了朱元璋的猜忌之心。

朱元璋留着长兴侯耿炳文的原因是耿炳文是一个领军打仗的好将领,而且为人处世低调,谨言慎行,忠于君主,朱元璋需要这样的人才,需要这样的心腹,留着他可以替自己领兵打仗消灭叛乱,而且又不争功夺利。

而西平侯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朱元璋也了解自己的养子,从小跟着他行军打仗,知道他忠心能干,又能讨他的欢心,而且朱元璋还把他派到了云南我也不怕他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沐英还把云南治理的服服帖帖,没有生出叛乱之心,朱元璋对他就更加放心了。

至于武定侯郭英为什么能被朱元璋留下性命呢,不仅因为他跟过朱元璋行军打仗,姐姐是朱元璋宠爱的妃子,更因为郭英的聪明,他深知帝王心,知道朱元璋的想法,也了解朱元璋不喜欢什么样的臣子,因此郭英也是做事十分低调,不敢居功自傲,沾沾自喜,忘记自己的身份地位是从何而来的,这也让朱元璋减少了对他的怀疑。

而三十名被朱元璋处理掉的臣子,大多是因为他们狂妄自大、仗势欺人、以权谋利,不说一定,但肯定是有概率威胁到朱元璋统治地位的,朱元璋为自己的孙子扫平掉影响他权力的臣子,打倒这些人是必要的。

不过后来也有人说朱元璋并没有杀了三十位开国功臣之多,这些都是被后世之人所诬陷的,杀了三十位乃是虚构之事,其实朱元璋只杀了韩国公李善长、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丞相胡惟庸、凉国公蓝玉等比较有名的大臣,而其他的臣子之死多少是因为牵涉了丞相胡惟庸一案,还有凉国公蓝玉谋反一事。

但像魏国公徐达这一位开国大臣在《明史》中的记载是因为他得了背疽,然后病情越来越重,最后病死的,却在野史中却被说成是朱元璋赏赐了一只有毒的蒸鹅给徐达,把他毒死的。可见,有时传闻并不准确,至少朱元璋并没有诛杀了那么多的开国有功之臣,有些是正常死亡,比如病情严重而去世,朱元璋有些地方是被诬蔑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世人都说朱元璋在打下了江山后大开杀戒,俨然不顾他们是当年和其出生入死的兄弟;这样的说法一经流传便众说纷纭,有人说朱元璋是农民出生心肠过于狭隘,所以才会容不得这些人的存在,当然也有人说朱元璋是因为稳固皇权才不得不去杀功臣,是为了朱家统治的体现;我们暂且先抛去这些不说,就来谈一件事,“明朝共有34个开国功臣,但朱元璋只杀了30个。”这样的结论明显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大明朝的功臣远远不止34个,老朱家坐天下,开国功臣自然也会论功行赏,封公爵的有25人(最有名的当属开国六公爵),封为侯爵的有79人,因此远远不止34这个数字。

但是我们今天是讨论建国后的情况以及那些功高盖主之流的死亡。所以我们首先要排除的便是一些正常死亡和病死的人,而仅留下被朱元璋处死的一些罪臣和那剩下的四个功臣进行比较和分析。如果说朱元璋真的是那种嫉妒别人才华和这些臣子功绩的人,那剩下这四个人的生存便带有扑朔迷离的味道了。

其实,这四个功臣的“幸存”不是因为朱元璋漏下了他们,而是他们的做人做事。这四个剩下的功臣为汤和、耿炳文、沐英和郭英。

我们在谈论他们没被杀的原因时,自然就脱离不了去谈论他们的功绩。汤和与朱元璋是一种患难与共的关系,在朱元璋还只是一介草寇、流民的时候,他就很重视他们的感情与关系,他们幼年时一同玩耍、一同放牛,是实实在在的发小,而在朱元璋谋取天下时,其又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曾在南征时大败方国珍,在此战中缴获的物质和俘虏不计其数。而耿炳文值得一提的功绩那要数“十年守长兴”,正是这样的成绩,进一步的奠定了朱元璋取得天下的基础,也因此获得了朱元璋的垂青和喜爱。而至于沐英和郭英,二人一个人是朱皇帝的小舅子一个是其义子,从个人的喜爱程度上是更不用说了,尽管说没有像汤和、耿炳文那样大的功绩,但一直常年伴随其身边,参加的大小战役也是很多的,一样为大明朝的建立奠定了不休的功勋。

如果功勋可以得到朱元璋的怜悯和不杀,我想蓝玉、李善长以及一系列彪悍的将领也是杀不了的。大家如果知道这些被杀的若干臣子,便会觉得这幸存的四个人也没有什么让人值得骄傲的功绩,但排除功绩外,他们有那些被杀的人所没有的能力,那就是低调做人、看皇上意思做人。

功高盖主本就是一个对皇帝较为敏感的问题,就拿蓝玉来说,很多人觉得蓝玉的死是因为朱标的早逝,为了让朱允炆舒舒服服的继位,所以才大肆剪裁。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道理,如果蓝玉对待皇家的表现一直是低三下四、可客客气气,不把自己当回事呢?如果蓝玉有这样的政治智慧,朱元璋也便不会考虑自己的孙子是不是能够驾驭蓝玉,驾驭这一把把利剑。难道朱元璋就没想到过朱棣会反?难道他就不想给自己的孙子留下一两个可以打仗的将士?这一切的一切不是朱元璋不想,也不是因为朱元璋过于狠心,而是这些被杀的功臣因为太过亲近朱元璋所以没有了畏惧,只有了亲近后的任性和恃宠恃功而骄。

反观这剩下的四个人,汤和在夺得江山的后期曾主动交出兵权,并主动请辞;耿炳文不搞小团体,也不结党,最起码他表现的就是这样;而沐英本就是朱的义子,因常年在其近边,懂得其的脾气和性格,而郭英就更不用说了,一直以来忠心耿耿,本本分分,也算是朱的自己人,再加上他们一直无病无灾的,最后也就有了一个善始善终的人生了。

所以,这四人在后来能够保全自己的原因便是有功不骄,有赏不挑,逆来顺受,无病无灾。

第2个回答  2020-06-29

据史学家统计,明初一共34个开国功臣,让朱元璋杀掉了30个。那么剩下的4个呢?朱元璋为什么没有向他们举起屠刀呢?

沐英的境遇跟朱元璋极为相似,情极为深厚。更重要的是,明朝建立之后,沐英受命永镇云南,远离朝堂的是是非非。

信国公汤和则,他做人十分低调,汤和在自己的府里经常醉得不醒人事。他这种生活反而让朱元璋对他放松了警惕,在洪武二十二年,主动向朱元璋提出要告老还乡,再也不问政事。


第三个幸免的是武定侯郭英,郭英此人为人谦虚,不善言辞,也和一些有着深厚背景的大臣交往不深。所以郭英得以幸免。


最后一个是长兴侯耿炳文,此人长期驻守边疆,从不胡作非为,好名声传到朱元璋耳朵里。朱元璋很高兴,让为他是忠臣。

第3个回答  2020-09-17

这个题目其实是有点误点的,帮助朱元璋开国的开国功臣可不止34人,而是过百人。而且即便不算明朝建立起来便因为战死等原因死亡的,早年期间去世的功臣也多是善终。(至少表面上是自然死亡而且还获得了爵位的追赠)。至于题目所指的“剩下”四人,我们一一来看。

朱元璋杀开国功臣的重要原因是为了帮助他的爱孙朱允炆顺利登上帝位并且皇权不受人掣肘或者威胁,那么也就是说,剩下的这四位,朱元璋是有把握对他的爱孙朱允炆不构成威胁才得以留存的。

能力不足型选手—耿炳文。战力 ★★★ 谋略 ★

二流偏下战将,本事一般,唯一的擅长是守城,派他进攻的这基本就是未打先输的阵型。也就是脑子不太灵活,甚至有点愚钝,不擅长社交,所以也没本事拉帮结派,但这样的人有个好处就是死忠,认准了一个主子就基本不会改变,因为他懒得想。 

知进退选手—沐英以及汤和  战力 ★★★ 谋略 ★★★

沐英选手其实能力什么的都挺中庸,万金油选手,在哪顶顶都可以,但也不是特别精通(至少他表现出来)而且身世可怜,跟朱元璋一样出身贫寒父母双亡,所以朱元璋和马皇后就把他收为义子,而且沐英也非常识大体知进退,对朱元璋赐予自己的一切倍感珍惜,十分孝顺。

汤和从小跟朱元璋一起长大,有着常人难以比拟的交情,而且汤和真的很低调,不拉帮结派,也不贪婪权势,义字当头。(我觉得哪个当权者都喜欢这样的臣子吧) 

有背景选手—郭英  战力 ★★★ 谋略 ★★

首先是据说郭英的爸爸也很会看相,在朱元璋发迹之前就夸过朱元璋有天子之格,而且郭英是朱元璋的小舅子呀,还是个忠厚老实的小舅子。

第4个回答  2020-06-29
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对他是绝对信任;汤和、郭英、耿炳文早早就放弃了权势,不会对朱允炆产生威胁,因此逃过被杀之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