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抑郁症患者动不动就发脾气。

如题所述

家属在陪伴抑郁症患者时,这个工作做起来确实是胆战心惊的,家属不好去控制这个度,而稍微有些不慎,就会伤到患者的内心,引来一堆的烦恼,实在是令家属和患者都苦不堪言,亦无法走到一个更融洽的契合度上,造成了陪伴上受到了阻碍,也妨碍了患者恢复上或者治疗上的进展。
为了应对这个刺手的事情,家属在陪伴患者的时候,首要的任务是了解抑郁症的知识,才能感同身受的理解患者的心境;
第二,就是走进患者的内心世界里去,这个走进并非是你要说服患者,而是起到一个积极向上的引导,不需要患者来回应你,家属只需要去积极引导,以此去启发患者开悟,这才是一种良性的唤醒方式。否则逼迫,就会适得其反。
说实在的,我接触过这么多患者的家属,像那些懂得方法,又学习了一些精神疾病知识的家属,往往在陪伴上,他们更加淡定,也都比没有学习、没有掌握方法的家属要强很多倍。
学习过的家属,做好了自己的本分,懂得走心地去陪伴,那么往往意味着陪伴起来的工作,就更加顺利,患者这时也会感受到身心更加的舒服,因为家属理解他、尊重他,所以,对于一个患者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两样东西更重要的呢?
而那些不懂如何去陪伴,亦不学习的家属,就只会干着急,一旦干着急,然后就会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再次给患者带去诸多的逼迫和压力,使得彼此之间的关系处在了冰点,因为亲人之间这种血脉相连的心灵感应,是可以感知到的,当患者感受到家属给予自己的不是理解,而是打扰和逼迫时,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更加强烈的排斥和绝望的心情。
于是乎,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个场景:患者干脆对家属直接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内心的体验感也是非常痛苦的!
当患者把门关闭,拒绝交流时,其实就是在告诉家属:
唠叨是最没有的,也是最令患者厌弃的,因为大道理都懂,家属如果不走心也不理解似的去唠叨,只会遭到患者的厌弃、反感,这个唠叨是有度的,同时也要说到重点,不要说些没有用的,点到为止,在了解病情症状和理解患者性格的时候,去说些帮助患者的一些建议,或许这样的唠叨会更有价值。
同时家属,要审视自己的主观意识,毕竟患者也是具备逻辑思维能力的人,他们并未思路不清晰,他们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那么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家属要理解患者的同时,不能不经审视,就强加一些自我主观的意念,如:患者目前确实很难受,需要休息,但是家属就不能一个劲地鼓动他外出跑步,而是告诉患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适当地去突破自己,比如散散步、跑跑步之类的合理建议。
抛弃自己主观意识和自己所想象的一些事情,而要求患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对患者来说也是一种逼迫和试压。
家属在帮助患者做决定的时候,不要先斩后奏,请先和患者沟通,这不仅仅是对患者的尊重,也是对家属接下来的陪伴工作更加顺利的一个保障。如果确实需要隐瞒,那么请做好保密工作,让谎言烂在肚子里,因为那是善意的谎言,又何必内疚呢?
尊重患者,你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和依赖,那么陪伴起来,不就是更加顺利吗?这些就是三不犯原则,做好这些,家属与患者的关系或许能得到一些缓解,坚持下去,关系必然可以改善到位的。
总之,还是那句话,家属如果懂得科学地陪伴,即是患者康复最大的福音!这也是每个患者家属应该要去行使的使命,不仅仅是患者家属,其实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应有义务让家里人感到快乐和幸福,这是我们活着的使命也是我们活着的义务和职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7

因为处于抑郁症的患者,他们一般都无法正常的表达出自己的情绪了,也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遇到一些问题就很容易发脾气,冲动的。抑郁症患者最主要的还是要接受心理的治疗,以及配合一定药物治疗,最好是在医生的诊断下进行,住院早日康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