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给王昌龄的诗

如题所述

李白写给王昌龄的一首诗,情真意切,真挚感人!

公元753年,王昌龄被贬龙标县尉,当时李白人在扬州,听说好友被贬后写下的这首诗,表达了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同情之心,也寄托了自己对王昌龄的思念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之所以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王昌龄曾经在自己另外一首诗中以“一片冰心在玉壶”来表明自己的清白。也就是说王昌龄被贬最大的可能是得罪了权贵而不是自身有问题。李白自然知道好友的为人,在得知他被诬陷贬官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怀的诗篇寄给他,是符合李白处世风格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这句点明点明了时节,是在杨花已经落尽子规声声哀啼的时节,听说好友你要路过五溪前去赴任。这里用了飘渺不定的杨花,和啼声哀婉凄切的子规,是对好友无辜被贬的不愤,符合当时的情况也就融情于景中。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我把我的忧愁和思念都寄托给天上的明月,希望它可以代替我陪伴你直到夜郎的最西边。这一句由写景转为抒情,其实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意境,从前人的诗篇中也可以窥出端倪。比如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都和李白这一句意思相似,但如果仔细分析之下,你会发现李白这句一共有三层意思。第一是说自己对好友王昌龄充满了思念,但又无人倾诉,只能把这份思念向明月诉说。第二是因为无论两人相隔多远,都能看到同一轮明月。第三是既然只有明月相同,所以也只能通过它来传递对朋友的思念,别无他法。


李白不愧是诗仙,通过丰富的想象力,他赋予抽象的“愁心”以具体属性,让它随着明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也变成了一个可以看懂诗人心事的知音,它能帮自己把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给那不幸的好友。

这种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的事物,让它们也同样具有人性化,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优点,当古代诗人需要表达一些比较强烈的情感的时候,通常都会用这种手段来获取预期的效果。


下附三个不同版本:

版本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版本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版本三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扬州花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9
李白写给王昌龄的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