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中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

如题所述

高兴的是:

1、鬼少人多

2、归我一人独有

3、那里面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

4、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的讲出一段的事迹;

扫兴的是:

知道孝道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鲁迅是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对于当下的国人,孝道该如何提倡,仍然是非常值得思索和探讨的问题。

扩展资料:

《朝花夕拾》的主要篇章:

1、《狗·猫·鼠》

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

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3、《二十四孝图》

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4、《五猖会》

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5、《无常》

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7、《父亲的病》

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琐记》

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9、《藤野先生》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10、《范爱农》

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孝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28

高兴是因为这书既有画又有字,简单易懂,连阿长也能说出一大段来;扫兴是因为看到古人的“孝子”是如此难做,其中又夹杂着封建愚昧。

《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扩展资料

此文章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

鲁迅是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对于当下的国人,孝道该如何提倡,仍然是非常值得思索和探讨的问题。那些煞费苦心“修饰”出来的完美的、让人们去膜拜敬仰的神像,是不能打动人心的。

真正能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感动的,永远是那些平凡的英雄,那些有过懦弱、有过自私、有过犹豫,然而最后选择了勇敢、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坚定的人。

其实对于中国古代的24孝,我们应该去其糟粕而取其精华,辩证的借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十四孝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25

鲁迅在《朝花夕拾》的二十四孝图中,是如何批判古人的封建愚昧的?文坛巨子鲁迅,早就对《二十四孝图》鄙夷不屑。在其散文集《朝花夕拾》里,对“二十四孝”极尽挖苦之能事。鲁迅尤其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书中写道:“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装佯,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页,便急速地翻过去了。”

各位,鲁迅这里提到的郭巨埋儿一事,是这样的:郭巨,晋代隆虑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鲁迅对此挖苦道:至于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母亲的胳膊上,高兴地笑着,他的额父亲却正要将他埋掉了。鲁迅又写道:现在回想起来,实在很觉得傻气。何况我早长大了,看过几部古书,买过几本新书,什么《太平御览》咧,《古孝子传》咧,《人口问题》咧,《节制生育》咧,《二十世纪是儿童的世界》咧,可以抵抗被埋的理由多得很。

不过彼一时,此一时,彼时我委实有点害怕:掘好深坑,不见黄金,连“摇咕咚”一同埋下去,盖上土,踏得实实的,又有什么法子可想呢。我想,事情虽然未必实现,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去世——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

第3个回答  2017-02-18
高兴的是:鬼少人多②归我一人独有③那里面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④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的讲出一段的事迹;
扫兴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其中又夹杂着封建愚昧。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0-06
高兴的是:
1、鬼少人多
2、归我一人独有
3、那里面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
4、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的讲出一段的事迹;
扫兴的是:
知道孝道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