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纠纷找哪个部门处理

如题所述

一、消费者协会

当消费者在装修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又与装饰公司沟通未果时,我们便可以向消协投诉,拨打消费者协会的12315热线寻求帮助。

二、行业协会

当消费者遇到装修纠纷的时候,投诉到装修行业协会也是一种解决问题比较有效的途径。大部分行业协会都设有咨询投诉部门,开辟专用投诉电话。(可根据自己所在的城市,查询投诉电话。)

三、媒体监督

媒体监督是消费者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手段。当多方调解无效时,也可以采取向媒体投诉爆料的形式。有些正规的商家担心不良行为被公布,愿意积极配合解决问题。但媒体监督同样不具备强制力,特别是一些不在乎品牌形象的小公司,也会无视业主的要求,最终导致维权困难。

四、法律途径

当采用各种方法无法维护自身权益时,消费者只能使出终极手段——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装修公司或商家对侵权行为予以赔偿。一旦认定为企业的过错,法院判决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企业也必须负起责任。

扩展资料:

如何避免装修纠纷?

为了避免麻烦,在装修之前必须明确以下6点,这样有助于消费者提前规避不必要的装修纠纷。

1、建议消费者不要盲目开工,最好在家居装修前先学习一些装修的基本常识,了解家装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掌握相关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家装过程中产生纠纷的可能性。

2、在选择家装公司的时候,一定要对家装企业验明正身。尽量选择资质齐全的大型家装公司。家装企业不仅应当具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还应当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

3、消费者要与家装公司签订完整的家装合同。消费者最好与家装企业签订由各个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监制的《家庭居室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合同》。正规家装企业在与消费者签订家装合同时,使用的基本上都是这个版本的合同。

此合同中,不仅明确了工程概况、付款方式、工程验收、违约以及保修条款等大的条款,更将工程报价单细化,包括了工程材料的名称、品种、规格等详细条目。签订详实的合同,施工便有了执行的依据,即便在家装过程中产生了纠纷,也可以有理可循,更方便取证。

4、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切不可轻信家装公司的花言巧语,一定要求家装企业将口头承诺写入合同并盖章。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消费者一定要注意审核条目内容。合同中家装企业的办公地址、电话等联系方式是否准确。合同的乙方是否就是所选用的家装企业。合同中是否明确划分违约责任以及是否明确争议的解决方式。还要仔细研读工程概况,做到心里有数

5、最好在家居卖场签订家装合同,这样就像是给家装上了「双保险」。如果出现纠纷,若家装公司对于问题一再推诿,消费者也可以要求签订家装合同的家居卖场出面进行调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签订合同的时候,除了要求家装公司加盖合同章外,也要到卖场加盖合同章。

6、消费者要注意保留家装过程中的每一个凭证。尤其是装修中间环节产生的收费,一定要注意保留收据,哪怕是字据,这都可以作为日后纠纷调解过程中的凭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7
1.找装修公司:
房子装修出现问题第一时间找装修公司协调,通过协商来解决你们之间存在的问题。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要冷静处理,在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工作。
2.找相关部门:
寻求当地消费者委员会或居委会司法所协调和调解。一般来说,接到投诉后,专业人员会被派往现场考察,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合理意见。如果双方都接受了,就会成功。如果不接受,调解失败,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解决。
3.找司法鉴定机构:
假如对方不愿意调解,请消委会或者司法所文字说明由于施工方不配合调解,所以业主被迫单方委托装修类司法鉴定机构(装付宝)同时可要求广东省装饰行业协会消费者专业委员会发投诉处理函启动单方(双方)鉴定委托,以作鉴定前告知义务及权责声明。以上文书均可作为将来诉讼的重要证据保存文件。
第2个回答  2017-10-27
遇到装修纠纷应该找谁?

一、消费者协会
当消费者在装修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又与装饰公司沟通未果时,我们便可以向消协投诉,拨打消费者协会的12315热线寻求帮助。
二、行业协会
当消费者遇到装修纠纷的时候,投诉到装修行业协会也是一种解决问题比较有效的途径。大部分行业协会都设有咨询投诉部门,开辟专用投诉电话。(可根据自己所在的城市,查询投诉电话。)

三、媒体监督

媒体监督是消费者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手段。当多方调解无效时,也可以采取向媒体投诉爆料的形式。有些正规的商家担心不良行为被公布,愿意积极配合解决问题。但媒体监督同样不具备强制力,特别是一些不在乎品牌形象的小公司,也会无视业主的要求,最终导致维权困难。

四、法律途径

当采用各种方法无法维护自身权益时,消费者只能使出终极手段——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装修公司或商家对侵权行为予以赔偿。一旦认定为企业的过错,法院判决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企业也必须负起责任。

2

哪些投诉不予受理?

消费者在选择施工队伍、签订装修合同和装修过程中都可能因疏忽或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而导致自己将来无法顺利投诉,难以维护自己的权益。现将具体介绍如下:

1、消费者与装修企业中的员工私下交易而引起装饰纠纷的;
2、提供不出被投诉方的名称、地址的;

3、提供不出装修工程合同文本和施工企业开具的统一发票以及权益被侵害的证明证据的;

4、装修工程的价格,当事人已在合同中约定,而又对合同价格提出异议进行投诉的;

5、超过装修工程约定的保修期,被诉人不再承担违约责任的;

6、投诉人因自身不遵守适用规定导致装修工程出现问题;

7、已达成协议,没有新情况、新理由的;

8、委托他人投诉,没有出委托授权书的;

9、对存在的争议无法实施质量检验、鉴定的;

10、法院、仲裁机构、有关行政机关或消费者协会已受理或处理的;

11、不符合装修工程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

3

往年投诉主要是哪几个方面?

根据往年的总结,投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同陷阱

装修过程中的合同陷阱主要表现在虚构主体资格、资质,在使用材料、工艺要求、施工期限、验收方法、质量保修、违约责任、争议的解决办法等方面做文章,装修合同不规范,很多承诺不写入合同,导致消费者吃哑巴亏。

2、随意增项

随意增项是众多装修“套路”中最让业主反感的一项。很多装修公司前期以“低价缺项”的手段诱导客户签约,在装修过程中再以各种借口让客户增加项目,再掏腰包,不懂装修的业主虽气愤但为了保障装修效果,只能按照设计师的要求增项加钱。

3、装修购材套路

装修时,需要使用的装修材料要么自己买,要么装修施工方自主提供,现在大多数人没有时间装房子,装修材料都是装修公司提供,这时候装修公司可能会在用料数量、用料、品牌上做文章,一些无良的装修公司会以次充好,赚取暴利。在装修过程中,材料使用不环保、以次充好等问题引发索赔纠纷的不在少数。

4、质量问题

装修中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隐蔽工程、水电、门窗、吊顶等项目上,工人的施工质量不过关常常导致刚刚装修好的房子就出现乳胶漆开裂、瓷砖脱落、吊顶脱落、漏水漏电等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有的可以被解决,但来回折腾,很麻烦。

4

如何避免装修纠纷?

装修维权并不容易。虽然消费者有各种途径可以维权,但现实的情况却很“骨感”。诉诸法律途径耗时耗力,让许多业主望而却步。而一些小装修公司和游击队即使在法庭上败诉,也可以通过注销公司、卷土重来等方式,避免执行法律义务,导致消费者维权难。

为了避免麻烦,在装修之前必须明确以下6点,这样有助于消费者提前规避不必要的装修纠纷。

1、建议消费者不要盲目开工,最好在装修前先学习一些装修的基本常识,了解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掌握相关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降低过程中产生纠纷的可能性。

2、在选择公司的时候,一定要对企业验明正身。尽量选择资质齐全的大型公司。企业不仅应当具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还应当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

3、消费者要与公司签订完整的合同。消费者最好与企业签订由各个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监制的《家庭居室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合同》。正规家装企业在与消费者签订合同时,使用的基本上都是这个版本的合同。

此合同中,不仅明确了工程概况、付款方式、工程验收、违约以及保修条款等大的条款,更将工程报价单细化,包括了工程材料的名称、品种、规格等详细条目。签订详实的合同,施工便有了执行的依据,即便在过程中产生了纠纷,也可以有理可循,更方便取证。

4、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切不可轻信公司的花言巧语,一定要求企业将口头承诺写入合同并盖章。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消费者一定要注意审核条目内容。合同中企业的办公地址、电话等联系方式是否准确。合同的乙方是否就是所选用的企业。合同中是否明确划分违约责任以及是否明确争议的解决方式。还要仔细研读工程概况,做到心里有数。

5、消费者要注意保留装修过程中的每一个凭证。尤其是装修中间环节产生的收费,一定要注意保留收据,哪怕是字据,这都可以作为日后纠纷调解过程中的凭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23
这需要看是私人装修,还是单位装修。私人装修的纠纷,如果是质量纠纷,目前为止还是灰色地带,也就是没有管理私人装修质量的职能部门。如果是单位装修,质量问题可以找建筑质量管理部门。如果是经济纠纷,可以通过协调解决,协调不能解决的,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第4个回答  2019-12-23
“可以到当地建设机关房产管理部门协调解决。 协商不成的,可以要求仲裁或者直接到法院诉讼解决。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发生纠纷的,可以协商或者调解解决。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