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 陌上桑 中罗敷具有怎样的美

如题所述

古代形容美女的作品很多。最早的要算是《诗经》了。《诗经》版美女有多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笑盈盈又眉眼含情,那是一种流动的美、流动的媚,算是把春秋时期著名美女庄姜写活了。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也是描写美女的名篇。《登徒子好色赋》版的美女有多美?“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胭脂粉底皆多余,那是一种恰多好处的自然之美、中和之美,也算是把作者宋玉的邻家美女写得没挑了。建安诗人曹植的《洛神赋》描写洛水女神更是融入了奇特的想象。《洛神赋》版的美女有多美?她不仅“肩若削成,腰若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而且“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披罗衣之璀璨,珥瑶碧之华琚。”风姿轻盈,体态婀娜,服饰华美,情致缠绵,那是一种人间仙境的迷离之美、飘逸之美,亦人亦神,更是把仙境美女写绝了。凡此种种,都属于正面描写。正面描写,顾名思义,无论现实还是虚构,是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换句话说,这些美女究竟有多美,是可以用语言描绘的,不过如此而已。而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的美女秦罗敷可就不一样了。

罗敷究竟有多美???恐怕自古至今谁也说不清。诗歌先是“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以无比自豪的口吻宣布:日出东方,霞光万道,我们秦家的美女披着万道霞光登场啦!她到底长得什么样我们不知道,但仅凭这绚烂朝霞的映衬就已经让我们惊为天人了。接着,从采桑用具到发型、到衣着层层渲染,她到底长得什么样我们依然不知道,但仅凭质地和颜色的搭配就足以让我们感觉气质不凡了。而诗歌描写美女之美最成功的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写旁观者的反应:“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来归想怨怒,但坐观罗敷。”过路的人见到罗敷,都不由自主地撂下担子手捋胡须,看傻了看呆了看到眼里拔不出来了;年轻人见到罗敷都不由自主停下脚步摘下帽子整理头发,在美女面前可不能太邋遢了,也许潜意识里还企望引起美女的注意;耕者锄者更是为罗敷的美艳所倾倒,不仅忘记了耕地和锄地,而且回到家再看家里的婆娘,对比之下简直没法要了,从而引起微妙的家庭纠纷甚或夫妻大战。这真是应了人们常说的话:罗敷你长得美,这不是你的错,可是你出来采桑也该挑个时候,大白天的出来招摇,弄得人家夫妻不和,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罗敷究竟有多美???那你就去想象吧,挖空心思地想,将你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地想,你怎么想都不过分,那是要多美有多美,因为这种美已经不是用语言所能描绘的了。这就是侧面烘托的艺术魅力。正因如此,一首汉乐府民歌《陌上桑》成为了描写美女的千古绝唱,以至于这首诗歌一出,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秦”成了美女特有的姓,“罗敷”成了美女专用的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04
婀娜且多姿,刚烈又智慧。究竟多美,怎样美,各自对美的感觉不同,各人自己想象。诗中,作者对罗敷的外表只有四句: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四句分别从头上的发型、耳环以及上下身衣着进行了描绘。然而怎样美,美到什么程度,作者似乎无以描述,然而作者却从几种人物见到罗敷的神态衬托其美无比,这种美你可以大胆想象!这种美如果直接描述,那就是天姿国色;如果间接描绘,那就是所谓“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类。我们看作者写了哪些人物: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这段话中写了“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和使君”五种人物,这五种人物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见到罗敷,均为她的美艳惊呆了:行者放下担子,捋着髭须欣赏罗敷的美貌;少年赶快脱下帽子,整理好头上的梢头;耕地的停下犁;锄地的放下锄,他们均用自己的审美观欣赏着罗敷的美丽。作者就是用这样一种方式为我们描绘了罗敷外在的美艳。如果仅是这外在的美艳,罗敷的形象也不能千古流传,作者更重要的是在为我们描绘一个刚烈不阿又充满智慧的美丽女子。这就体现在她与使君的对话中:她先说一句:哎呀,您怎么这么傻呢?您家有媳妇,我也有丈夫啊!不卑不亢。然后大肆渲染我的丈夫是怎样的人,你能比得了吗?尽管句多夸张,但罗敷毕竟摆脱了“使君”的纠缠: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我有这样的夫婿,你还敢来纠缠吗?其实,如若罗敷的“夫婿”真能“专城居”,罗敷还用住在乡下,采菊东南隅吗?因此我认为,这正是罗敷的智慧所在。不知合意否,请指教。
第2个回答  2012-11-2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