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到底是暴君,还是千古一帝

如题所述

隋炀帝是大暴君,只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炀帝虽然无德,但是有功。只是他的功业,没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统一起来,所以才会有“巍焕无非民怨结,辉煌都是血模糊”的说法。”“确实,隋炀帝有功,但是无德。

所谓无德,就是不识人君之大体,不知道君、臣、民之间到底应该怎样处理关系。也就是内圣不足吧。隋炀帝是个绝对的个人英雄主义者,这种个人英雄主义,表现在他对于自身建功立业的狂热追求上。

事实上,正是因为隋炀帝盲目追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业绩,忽略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忽略了人民的幸福感,才会有滥用民力的行为,才会有最终的失败。帝王这种形式的纵欲带来的灾难,远大于追求个人享乐所带来的灾难。

扩展资料:

隋炀帝一上台,那些彪炳史册的大工程就连续上马,老百姓也都被动员起来到各个工地劳动了。

就拿隋炀帝时期最著名的三项工程来说,大业元年(605)修东都洛阳,总计用10个月的时间,每月用工200万,大业三年(607)修长城,发丁百余万,大业元年到大业六年(610)修大运河,累计用工300万以上。

从仁寿四年(604)隋炀帝即位到大业八年(612)第一次东征高句丽,八年之间,隋炀帝一共兴修了22项大的公共工程,总共动用的人力达到3012万人次。

要知道,隋炀帝时期全国人口才4600万,八年时间就动用了3000多万人,每年平均征用400万左右的劳动力,占到了将近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几乎就是全国男丁的总数。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学者评隋炀帝:无德但有功 罪在当代利在千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9
隋炀帝此人荒淫无度,开运河,征高丽,使得民不聊生.可以说是个十恶不赦的暴君.但是他的某些行为对于历史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他开创的科举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使得读书人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科举制度影响了中国历史一千多年的发展.他开凿的京杭大运河使得南北交通更加方便,节约了运费,至今还在使用.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虽然隋炀帝是个暴君,但是他对于历史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功大于过! 一、再次实现大一统。两晋以后,中国开始了近两个世纪的分裂——南北朝。杨广的父亲杨坚作为外戚,夺了北周宇文氏最后一个皇帝,也就是他亲外孙的皇位,建立隋朝。其后,20的杨广领军南下,攻下南陈,实现大一统。 二、迁都,修大运河。将都城由西安迁到中原的洛阳,并开凿了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的大运河,将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不仅繁荣了经济,重要的是逐渐消除了南人与北人之间的隔阂,水运交通的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大运河对后世的贡献远比长城更大。 三、开设科举制度。又一件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打破了门阀制度,为庶族参政提供了机会,也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一直为历朝沿用,直到如今的高考。 四、亲自打通丝绸之路。依然是件影响深远的重要事件,之前虽然已经有了丝绸之路的雏形,但西域各国未平,过往商人一直被吐谷浑等盘剥,苦不堪言。隋炀帝亲自领兵,灭了吐谷浑,并一直打通到了河西走廊上当今的甘肃张掖,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使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中国历朝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隋炀帝一人! 五、修建长城、分裂突厥。修建隋长城以外,隋朝还把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 突厥与西 突厥两部,并在和东 突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这也为以后唐太宗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西南方向,疆土也扩张到现在的越南一带。万国来朝的盛况,也从大隋开始出现。
第2个回答  2014-04-29
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主要是兵役太重。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但大隋是有能力平定起义、叛乱的,这一点可以从他的手下李渊的军队后来平定叛乱可看出。 【战功显赫的皇子】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这和后来编写史书的人的观点有关,加上对他的谥号"炀"是最贬义的一种,所以,后来的人们都认为杨广和秦二世胡亥一样,是最坏的皇帝。其实,杨广时期开凿的大运河至今还在起作用,这是他的功绩,应该肯定。既然对于秦始皇修建长城没有完全地否定,那么对于杨广开凿大运河也应该给予肯定。总之,杨广应该是个毁誉参半的皇帝,这样才符合历史事实。 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又名杨英,小名是阿麽。父亲杨坚建立隋朝后,杨广被封为晋王,当时只有十三岁。除了王位外,还让杨广做并州(治所是现在的山西太原市)的总管。 杨坚之所以要让很小的儿子担任并州总管,拱卫京城,是吸取了北周没有亲近的重臣辅佐,而被自己灭掉的教训。为了让儿子得到锻炼,真正能在以后胜任,杨坚让很有才干的大臣王韶担任杨广的辅臣。王韶没有辜负杨坚的信任,对杨广尽心尽力,有一次,在他出巡长城时,杨广便趁机造园林,结果等王韶回来后立即劝止了杨广。 后来,隋朝兴兵灭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统帅,但真正领兵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将领。灭掉陈后,进驻建康,即现在的南京,杨广表现得很有气度:杀掉了陈后主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库,不贪钱财,最后将陈叔宝及皇后等人押回京城。灭掉陈后,杨广进封太尉之职。 此后,杨广也是屡建战功: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公元600年,北上击败突厥进犯。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的。从这点来看,他和李世民有些相似,都是次子,都有战功,都是通过非常手段得到的皇位,只不过李世民比杨广的政绩突出一些,也许因为这个原因,后来的人们就对李世民称誉多一些,对杨广贬低的多一些。 历史是客观的,但记录历史的人却必然逃脱不了当时主观性和时代政治家们的要求。所以看待历史必然要放在当时的角度来看,分析当时的情况。 杨广堪称千古明君,其文治武功文才,不在康熙,唐太宗之下,而其性格才情又堪称是个英雄性情的皇帝。正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 唯大英雄方能本色。 一。至于所说的劳民伤财,不断的伐高丽,以及修大运河这些。哪个朝代没有,康熙退位留给雍正已是一个烂摊子,康熙平准格尔丹,灭三藩,这些战争消耗的人力物力,和对人民生产生活的破坏绝对不在杨广之下,而杨广如此还有为国为民族战争的意义所在,而康熙耗举国之力,为其满人爱新觉罗一氏的利益和权力而战。 二。说杨广性情暴虐,杀人如麻。试问,天下几个皇帝不是如此,从汉武帝,到朱元璋,哪个皇帝不是如此?为了自己的权力,宣武门之变,陈桥兵变,哪个皇帝的位置不是杀人得来的,有杀主子的,有杀兄弟父亲的,杨广做的其他皇帝也做了,比他还恨。李世民杀其兄李建成,其弟李元吉,而后将兄弟两家其子侄一辈悉数杀光,特别是建成之妃,已有一子,不过几岁,我们的明君唐太宗,垂涎美色把哥哥的老婆霸占了,而把这个妃子的儿子也杀了。 唐太宗不暴虐? 三。说杨广性情猜忌,心胸狭隘。 当皇帝的恐怕没有一个不是如此吧?我们再说唐太宗,和他好了很多年的魏征去世之后,太宗很是伤心,事后发现魏征不仅私自结党隐私,而且故意把给皇帝的上书给褚遂良这些大臣看,来故意博得清名,太宗很是闹怒,本来答应的将公主许配给魏家当媳妇的也不答应了,追回赐谥,并将魏征墓碑都砸了。 可见伴君如伴虎,但是大家都这样,为什么偏拿杨广说事儿呢? 综合就一个原因,李世民,朱元璋,汉武刘彻,他们去世后,都有自己的政权继续存在,而杨广的隋朝已经覆灭,墙倒众人推,什么屎盆子都往上扣。杨广死后,义宁二年,李渊篡隋登基,谥号隋炀帝。 试问,夺权者对原来的权力所有者的评价能做到客观而不撇私么?如果,李世民之后也被另一姓氏夺权。我们今天读到得唐太宗李世民可能就完全是另外一个版本,而且谥号也不会是太宗了,他的宣武门之变和种种必然也是他人生品格的最大诟病了。 可惜了,杨广本是个了不起的好皇帝,居然被说成是千古暴君,真是哗天下以大谬。只有那些庸庸路人,会随波逐流,听那些糟糠之论,不明就里的人云亦云。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1-25
隋朝是一个苦难而又辉煌的王朝,隋炀帝是一个伟大与罪恶并存的人。 他短暂的人生,匆匆而逝的王朝如此生动而又不可思议,如此辉煌而又伤痕累累。 历史是客观的,但记录历史的人却必然逃脱不了当时主观性和时代政治家们的要求。 所以看待历史必然要放在当时的角度来看,分析当时的情况。 杨广堪称千古明君,其文治武功文才,不在康熙,唐太宗之下,而其性格才情又堪称是个英雄性情的皇帝。正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 唯大英雄方能本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07-26
为什么杨广是昏君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后来的李家把他给黑了。为什么呢,“你杨广不烂,我李世民怎么是正义呢?”
隋炀帝最大的贡献是开凿南北大运河,其次就是开创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