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曾担任过的官职

如题所述

李白曾担任过的官职:

一、绵州府昌隆县小吏

二、翰林供奉

三、江淮兵马都督府从事

四、门下省左拾遗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 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寓居在安陆,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

扩展资料:

李白出生在湖南的楚河区域,一个叫做碎叶城的地方,在李白小的时候读过《大学》这本书,小的时候他也是被灌输了一些男儿当自强,好男儿就要志在远方的这种思想观念,于是在25岁的时候,他独自一人离开了家乡,不辞艰辛地就这样飘荡于江湖,去寻找他自己的伟大抱负。

李白向往功名,但是同时他自己又无法接受他取得功名附之而来的财富与利禄所带的附加条件,而对功名避之不见。他喜爱日常生活中所有一切美的东西,但是却对其中很多不合理的现象觉得不屑,他虽然之前供奉翰林但是却因为其他人的陷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离开了这里,后来还因为受到牵连差一点丧失自己的生命。

李白经常会在诗中流露出自己想要抱负国家,但是却怀才不遇的惆怅情绪,李白所向往的政治生活一直不太稳定,十分坎坷,他的一份想要报效国家的心却没有地方可以抒发,所以这开阔的大海,宏伟的大山都成为了他能够寄托自己情感的方向。

本来李白还是抱着满腔的热血想要报效国家,和永王一同度过国家危难,但是却陷入危险当中,他一直称自己是被迫的最后被一位御史所救。而他又不放弃硬是要写自荐表希望他人将自己引荐到官场,后听说太尉出征,他不顾自己年岁已高非要投身于救国,但却中途生病不得不退出,甚至最后病重病死在外地一个小县城。

李白这一生都想要做官,做一些有用的事报效国家,但是却一直不如意,他一直追随功名但在思想上却又愤世情高不屑,其实他一直痛恨的只是那些陷害他阻扰他成功的坏人,对于其他只是没有认识到他的才干。

李白如果说是一辈子碌碌无为没有特别的大成功,但是他也不是个静心的隐士,而他在文字诗词上又自由奔放,浪漫洒脱,再加上他对于功成名就的执念,实在是激烈的碰撞,但是又能够刚好结合起来造就李白这个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04
李白曾担任过翰林院侍从。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官中行乐词》,赐宫锦袍。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5
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 ,被召至长安 ,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 ,名震天下 在当时封建王朝复杂历史的背景下 ,李白又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 ,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 ,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 ,他感愤时艰 ,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 ,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 ,兵败之后 ,李白受牵累 ,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 ,依当涂县令李阳冰(李白族叔),不久即病卒 ,一说喝醉了酒 ,在水中捞月亮而溺水身亡

麻烦采纳,谢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