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山水田园诗隐逸情怀有哪些体现啊,具体的,有哪几类

如题所述

  第二章
  盛唐诗歌
  第一节 盛唐山水田园诗歌 序论
  • 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以描写山水田园内容为主的诗派,艺术成就极高,是盛唐诗歌繁荣的代表之一。代表人物为孟浩然、王维、储光羲、裴迪、常建等。
  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派
  陶谢、王孟、韦柳
  • 二、山水田园诗派繁荣的原因
  • (1) 从初唐到盛唐近百年来社会基本安定,经济繁荣,为文人提供了漫游山水和隐居田园的物质条件。(2) 佛、道的兴盛和知识分子漫游隐逸的风气是文人描写山水田园的直接原因。(3) 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举例 田园诗的繁荣发展
  • 1、唐代别业的普及
  别业的普及与唐代官吏的优厚待遇
  郊馆田园追求山林田园的自然之趣
  • 2、官吏与文人士子们的大量隐居
  官吏的亦官亦隐 大隐 提供优裕条件
  • 仕隐兼顾与京官加别业
  • 文人在等候选调或荐举期间的暂时闲居
  隐居地的选择
  • 中进士前多在家乡隐居,亦官亦隐则在人所附近
  • 暂时闲居则多在出过著名隐士的风光优美之地
  • 江南 越中、庐山、襄阳等
  • 北方 终南山、嵩山(亦官亦隐)
  • 陆浑山、淇上、汝颖等 (一般士子)
  • 3、隐居方式对隐居诗创作的影响
  • (1)别业建筑普及到下层士人,或近田家,或筑于上水名胜之地,故多有山水田园之美,田园诗与山水诗方可彼此渗透,在盛唐汇为大宗。
  • (2)创造与陶诗类似的的隐居环境,表现与陶氏类似的心境,更为关注环境的外在美与尚未充分表现的田园意趣
  • 陶渊明的躬耕田园,心灵的自由与净化,对人生宇宙真谛的追寻 否决现实,坚定隐逸
  • 陶诗穷幽入玄的思辨,理趣深蕴,有思辨与景物契合的境界
  • 唐代
  • 非坚定隐逸 出仕的终极期盼
  • 对田园的观赏而非参与
  • 王维“无可无不可”
  • 4、盛唐田园诗追求平和宁静与优雅高尚的审美情趣。
  • 对乡村生活的表象观照
  • 田园为调节心理、怡悦心性的精神享受
  • 三 山水田园诗派的艺术特征
  • 1、体兼陶谢田园山水题材,融合陶谢所确立的精神旨趣与审美观照方式
  • 陶谢 体合自然、适已为乐的精神旨趣
  • 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观照方式
  • 2、多写方外之情
  • 结交佛道中人,写与仙佛有关的山水诗
  • 无宗诞的宗教色彩,而是将仙境、禅境化入静照忘求的审美观照方式,创造出清净空灵的艺术意境
  • 南宗顿悟思想 静心自悟
  • 由本性之空而体会万法之空,无须洗心悟道而自悟

  北宗 “渐悟” 神秀
  偈子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佛拭,莫使惹尘埃!
  南宗 “顿悟” 慧能
  偈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

  • 3、艺术表现上始终以崇尚陶谢为本。在继承陶谢基础上,形成了融兴寄于观赏、寄情性于鲜明画面之中的表现方式,以及通过虚实关系的处理创造意境,具有韵外之致、象外之趣的共同特色。
  王维的诗歌创作
  • 一、生平与思想
  • 20岁中进士 张九龄举荐 两次获罪 最后官尚书右丞
  • 儒释道思想影响
  • 晚年佛教徒生活 半官半隐
  • 多才多艺 诗 乐 画
  • 二、王维的诗歌创作
  • 王维的一生以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罢相为分界,前期有政治热情,诗多慷慨英发之气,风格雄浑博大,后期则消极避世,隐逸山林,多山水田园诗,风格幽邃空静,多禅趣。

  • 王维的诗歌可大致分为四类:
  • 其一,山水、田园诗,名作有《山居秋暝》、《终南山》、《渭川田家》、《鹿柴》、《竹里馆》、《辛夷坞》、《鸟鸣涧》等;
  • 其二,游侠、边塞诗,有《使至塞上》、《观猎》、《少年行》、《老将行》、《陇西行》等,意境雄浑,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
  • 其三,乡情、友情、爱情诗,名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杂诗》其二、《送元二使安西》、《送沈之福之江东》、《相思》等;
  • 其四,政治感遇诗,有《寓言》其一、《偶然作》其五等。
  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创造出“诗中有画”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少年行(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
  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
  纵死犹闻侠骨香。

  游侠诗与边塞诗积极进取,昂扬奋发,有锐气与激情。壮阔雄浑,气势豪迈。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 空明境界与宁静之美
  • 诗中有画
  • 禅理禅趣
  • 《送元二使安西》 首句抓住“朝雨”“客舍”“柳色”,为送别勾画了一个明朗清新的环境,这样一来,送别的气氛就不是伤悲,而是轻快明朗的。尾联用最能表达感情的事和语言入诗。他不说送别时的其它种种活动,而只提取把酒相送的一句话,真挚的友情和豪壮的胸怀皆有,既充满人情味。所以,这首诗被人们谱成曲,成为千古传唱的别离歌。明李东阳《麓堂诗话》云:“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
  孟浩然及其他山水诗人
  • 一、孟浩然生平思想
  有济世用时之志 , 不甘沉沦,但终生布衣
  科举落第 游历天下,寄情山水
  二、创作
  孟浩然的山水诗,贴近生活,将净化的情思、清淡的语言、明秀的诗境融为一体。自然平淡,清旷冲逸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但也有少数诗写得气象壮阔,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与王维相比,较为淳朴自然

  临洞庭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以王、孟为中心,还有一批诗风与他们相近的诗人,如裴迪、储光仪、常建等。
  隐逸情结与山水情怀对诗境创造的意义
  • 王维等山水诗人的出现,与盛唐隐逸之风的盛行有直接的关系。他们中有人是借隐逸以企图走“终南捷径”,而更多的则是将隐逸作为傲世独立的表现,以入于山林、纵情山水显示人品的高洁;进而把返归自然作为精神的慰藉和享受,寻求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纯美天地。这种隐逸情结和山水情结对静逸明秀诗境的创造十分重要。因唯有甘于寂寞,才能对自然有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觉,才能以一种虚灵的胸襟去体悟山水,由实入虚,一片空明,向外发现了山水的美,向内发现了自己的真性情。
  禅宗思想对诗歌感情格调的影响
  • 王维等山水诗的创作,从观物方式到感情格调,都带有受禅宗思想影响的文化意蕴,饶有禅意和禅趣。王维山水诗独具特色的宁静之美和空灵禅境,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田园诗发展史上他人难以企及的正宗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