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解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

如题所述

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营人命的实质。

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

扩展资料:

文中相关“名医”

1陈莲河

原名何廉臣,鲁迅先生为了表达对他的恨意,把名字颠倒,说明这个人颠倒黑白不分是非。这个反面人物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江湖骗子。周伯宜生命垂危之际仍旧泰然,说明这种情况也不是第一次了。他“巧妙”地使用连环套诈骗周家,第一套药引,蟋蟀也就罢了,还是什么“原配”,岂不是可笑至极

2、圆而胖的名医

本名姚芝轩,这个反面人物坏在“瞒”病人。不告诉病人具体症状,只是模棱两可地说他明白了,其实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病人已经没有脉了,他还是从从容容的,只能说明他是一个惯骗。他还自己为自己造“传说”,造舆论;把自己和真正的名医叶天士先生相提并论,只为了给大家造成错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26
医家十要中的第十要: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
其者不以为然,唯利是图,且无责任感,无医生自觉
就个人角度来看,我更注重鲁迅语气上的前后对比,文章前面分明是一种略显调侃的语气,而到后来父亲将死时,文章霎时沉痛起来,这前后有一个极为鲜明的对比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14
第3个回答  2012-10-27
坏坏……
第4个回答  2011-07-03
草菅人命,唯利是图,不讲科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