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为什么要秋后问斩,而不是其他几个季节?

如题所述

古代历史,之所以要秋后问斩,而不是其他几个季节,我觉得有三个原因。首先,秋后问斩,符合古人心中的自然规律,秋天肃杀。其次,我觉得是因为那时候人们比较闲,为了不影响农业。另外,那时候更多人看,起到警示作用。
我们在电视当中总是会看到每当犯人被问斩的时候,他们都会说秋后问斩。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在秋后斩杀犯人,一般情况下,每年的五月、正与、九月、十二月都是禁止执行死刑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这几个原因。
首先,秋后问斩,符合古人心中的自然规律,秋天肃杀。秋天是草木枯落,树叶凋零的时候,在农业当中,也讲究春种秋收,他们认为这是天地宇宙,开始剥夺生命的季节。古人认为,这个时间遵照的是自然的规律,天子代替老天行使权力,能够在这个时候顺应天道,行驶杀戮之事。古人为了不受到上天的惩罚,所以才会选择这个时间。

其次,我觉得是因为那时候人们比较清闲,为了不影响农业。还有个原因就是春夏是农忙时节,秋冬是农闲的世界,秋后问斩,可以减少对农业的影响。毕竟那个时候农业是立国之本,君王知道维护农业的重要性。因此,他们不会在大家都非常忙的时候行刑,会选择一个所有人都比较闲的时候。
另外,那时候更多人看,起到警示作用。我们会发现每次行刑的时候,都会有很多人来观看,因此肯定不能够在大家忙的时候行刑,这样就没几个人过来看。秋天的时候,大家都比较闲,时间比较多,看的人多了,起到的警示和震慑作用就更大,有利于社会稳定。

以上就是古代犯人之所以会选择秋后问斩的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13

一、秋天会感觉比较肃杀

秋天会让人感觉起来比较冷清,是一种肃杀的感觉,秋后问斩早在秦朝的时候就有过记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使行戮。我国古代对二十四个节气特别的看中,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去解释的通,无论是生老病死还是病菌节气,所有的都要跟皇权和顺应天意相接。就好比古代还有专门夜观星象的官职一样。他们会以秋天肃杀为由,秋季围猎,上映顺天。古代历史的帝王总认为自己跟上天有某种不一样的关联,必须要顺应上苍,因此在秋天的时候问斩,一方面是突出上映顺天,另一方面给其他群众一个警醒。

二、天气因素

秋后问斩其实也是皇帝的一种统治手段。本来古代都是以小农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生活,春耕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非常的重要,在这个重要的季节里当代的统治者为了保证能有更多的人害怕犯罪,恐惧犯罪,警醒他们不要犯罪,就会选择一个不是太忙碌的时候进行,因此秋天是一个非常适合的季节。夏天太热,容易招虫子和病菌,冬天太冷,不容易清理打扫,因此秋天是一个非常好的季节。

后来的董仲舒根据原先的解释又加以改正和填补,简单点解释,董仲舒的观点就是无论是皇帝还是群众,又或者是天下的物种,都要顺应老天的变化,跟着老天发展,皇帝更是要这样。皇帝本身就是代表上天进行管理天下,必须要随着上天的意愿进行,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春夏两季必须是以奖赏为主,秋冬的时候才能进行处罚。后来到了明清时机,又从秋后问斩分为了斩立决和秋后问斩,更加清晰。

第2个回答  2022-07-15
因为秋天比较冷清吧,所以秋后问斩就给了一种一切都已经结束的感觉。
第3个回答  2022-07-13
可能是秋天是收割的季节,顺应“割”这个字,所以安排在秋后问斩。
第4个回答  2022-07-15
在秋天人们比较忙。而且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秋后人们已经忙完了,收割收获,所以才能够让这个事情达到目的,被更多人看到。并且秋后万物都已经开始凋零,更符合万物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