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的写作特点

曹文轩的写作特点

曹文轩作品的句子普遍较长,或者说长句子较多。具有诗化散文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长句造成一种从容、舒展的感觉,在同一段落、章节和文本中出现较多的长句,自然使作品显得厚重。

他的小说的句子主要是陈述句,表明他的小说偏重于描绘、叙述,语调相对平稳,较多使用省略号,表明作者有意识地追求叙述的含蓄性。

不仅一下子开启了一个思绪苍茫的回忆空间,而且给人一种余音袅袅、一唱三叹、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受。曹文轩小说多描写性段落,减缓了叙事的速度,也使文本显得繁丰、厚重。

扩展资料:

获奖经历

1979年,曹文轩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其中短篇小说《弓》和《哑牛》分别获得1982年《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优秀作品奖。

1988年4月,他的短篇小说《再见了,我的小星星》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1988年5月,凭借学术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获北京大学首届青年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同年10月,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二届文学评论科研奖。

作品主题

曹文轩在成长小说的创作中表达着对少年儿童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关怀,以自觉的承担意识,关注儿童的生存状态,扶助儿童的生命成长,写出了内在的人性、人情、尊严与理想。

曹文轩写出了人生的困苦与悲怆之情,但绝不沉溺于悲切的情绪氛围里,他让读者看到即便在生命的低谷或是“绝境”当中,生命依然有它不屈与坚韧的一面,人性依然有它灿烂光辉的美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文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11

1、曹文轩在成长小说的创作中表达着对少年儿童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关怀,以自觉的承担意识,关注儿童的生存状态,扶助儿童的生命成长,写出了内在的人性、人情、尊严与理想。曹文轩写出了人生的困苦与悲怆之情,但绝不沉溺于悲切的情绪氛围里,他让读者看到即便在生命的低谷或是“绝境”当中,生命依然有它不屈与坚韧的一面,人性依然有它灿烂光辉的美质。

2、曹文轩的小说以其优美的诗化语言、优雅的写作姿态、忧郁悲悯的人文关怀,执着于古典主义的审美情趣。他追求艺术感染的震撼效果,追求文学的永恒魅力,同时也汲取了西方古典儿童文学以安徒生童话为代表的悲剧精神,因而使作品超越儿童生活题材,进入人的本质生活领域,闪耀着生命人格的灼人光焰。

3、曹文轩的作品意蕴丰厚,在美学上有多种追求及在表现方式上有多方位探索。放在儿童文学的语境里,他的儿童小说是写的。读曹文轩的小说,读者不会时时感到说书人的存在。这儿也有叙述者,但不总是横亘在故事和读者之间,而是努力把读者带到现场,向读者描绘而非讲解,读者也不只是“听”而是用自己的全部感觉去感受。

4、首先即在于作者使用的是标准的书面语言,是只属于作者自己的极富个性化的语言,其内容上、美学上的特点都通过这种语言表现出来。曹文轩首先是从作品艺术表现的需要而非抽象化的儿童的接受能力来选择他作品的词汇及整个语言表现的。

他的作品从词汇处就是很书面化、文人化的。曹文轩小说首先选择那些能直接诉诸人的感觉,情感色彩较强的词,还有特别的组词方法。还有就是使用各种修辞手段,使词义向形象情感的方向偏转,变实用化为非实用化。

5、曹文轩小说有许多隐喻和象征运用得尤为成功。在曹文轩的笔下,他为主人公的成长设置了很多被围困的“异境”,却又生发出新的象征意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6-11

曹文轩作品的句子普遍较长,长句子较多。具有诗化散文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长句造成一种从容、舒展的感觉,在同一段落、章节和文本中出现较多的长句,自然使作品显得厚重。他的小说的句子主要是陈述句,表明他的小说偏重于描绘、叙述,语调相对平稳,较多使用省略号,表明作者有意识地追求叙述的含蓄性。

不仅一下子开启了一个思绪苍茫的回忆空间,而且给人一种余音袅袅、一唱三叹、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受。曹文轩小说多描写性段落,减缓了叙事的速度,也使文本显得繁丰、厚重。曹文轩小说总体上属于一种典型的写实性的文本,黏着性较为明显,因而显得明白晓畅,但又不是那种真正明白如话的通俗性文本。

作者在恰当地保持黏着性的同时又拉开句子间的距离,在叙事的纵向上留出适当的想象空间,以便读者展开想象,在想象中将它们连贯起来。

曹文轩主旨思想:关注孩子

曹文轩深知孩子心理承受力弱,他一直认为苦难从古至今都存在,未来也必然会存在,而人们是不可能完全剔除它。与其抱怨、仇恨、不知所措,不如去锤炼自己泰然自若的风范仪态。

孩子的这种风范最重要的来源就是他人的关心呵护、善良包容,只有感受、得到过充分的爱的孩子才知道怎样去爱他人,这种以善启善、用善触发善的思想是曹文轩作品给人们的启示。

曹文轩以心贴心的做了孩子的代言人,说出孩子们想说却说不出来的话、想要却不知怎么去要的情感。

这些孩子们是幸运和愉悦的,因为有人可以理解他们、 帮助他们,这比让他们锦衣玉食要实惠得多,因为人们在填饱肚子之后就更加向往一种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了,不只是孩子,成人更是如此。对孤独中的人们的理解和同情。

无论上面论及的孤独、落寞还是天真、追求,归根结底,表现的是曹文轩小说对于“美”与“善”的召唤和颂扬。

他认为当今的儿童不易被感动,在于作家没有写出让孩子感动的作品,而对美与善的永恒价值的探讨会让孩子们慢慢被感动,在人类所要探讨的永恒价值的问题上,用浓郁的诗味语言和人道主义情怀体贴复杂的人性心理,这一切都来自于他俯视苍生的悲悯情怀;

但人们也注意到,他对于丑同样不排拒,这个丑不只是外在生理的残缺、面容的丑陋,还有人性之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1-16
1.作品厚重;2.节奏感强;3.有韵律感。
第4个回答  2017-12-10
曹文轩的小说以生活为素材,对苦难、对真情、对美好人性的细腻描写和咏叹宛如一股温暖清澈的春水,将湿润和纯净着每一个读者的眼睛、心灵,牵引着我们对生命中真善美的永恒追寻。
(1)作为第四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人物,曹文轩有着“忧郁悲悯的人文关怀……作品超越儿童生活题材,进入人的本质生活领域,闪耀着生命人格的灼人光焰”。他在《草房子·〈追随永恒〉代跋》中一再地追问:“‘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在提出这一命题时,我们是带了一种历史的庄严感与沉重感的。……能感动他们的东西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生死离别、游驻离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感动他们的,应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是永在的”。曹文轩在他的成长小说中表达着对少年儿童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关怀,以弘扬人文关怀的精神为少年儿童书写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