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帽子前面垂下的珠子起什么作用呢?

如题所述

皇帝帽子前面垂下的珠子为旒,标准的科学称谓叫玉藻。

旒的作用:

1、“蔽明”,意思是王者视事观物,不可“察察为明”,也就是说,一个身为领袖的人,必须洞察大体而能包容细小的瑕疵。

2、冕旒的多少和质料的差异,是区分贵贱尊卑的标志。珠帘的根数是有讲究的,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说前后各有十二旒,那就总共二十四旒)。诸侯九旒(共十八旒),上大夫七旒(共十四旒),下大夫五旒(共十旒)。



扩展资料:

1、冕冠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冠式,始于周代,也称“旒冠”,俗称“平天冠”。与冕服、赤舄、佩绶、玉圭等同时在祭祀等大典时穿用。冕:《说文》有解:“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旒紞纩。”是帝王、王公、卿大夫在参加祭典等典礼活动时所戴的等级最高的礼冠。

2、冕冠主要由延、旒、帽卷、玉笄、武、缨、纩、紞等部分组成。周朝礼仪规定,戴冕冠者都要身着冕服,冕冠的基本样式以及这套冕冠制度也一直被后代所沿用。唐代进行改制,使用二十四旒。明灭以后,在满清主导的剃发易服下,冕冠也随之消失,代之以朝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冕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08

     


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古代的皇帝的帽子上面会有垂下的珠子。为什么呢?古代的皇帝在参加不同的典礼时,要穿上不同的服饰。在参加最隆重的典礼上所使用的皇冠,称为冕,它的形状就像我们今天见到的大学毕业帽。冕的造型非常讲究,最上面的木板称为冕板,前圆后方,代表天圆地方,象征天子必须效法天地之德。后面比前面高出一寸,呈向前倾斜形状,提醒国王应该时刻关怀百姓。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领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充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皇帝切忌听信谗言,这就是“充耳不闻”这个词的来历。冕板两端垂下的珠子丝绳12根,每旒穿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根旒长12寸。冕冠的前缘缀着的十二串珠玉,代表一年中的十二个月。旒的作用主要有两种:一是为了“蔽明”,也就是随时提醒皇帝,


作为一国之主,必须洞察大局而能包容细小的瑕疵。二是这种设计使得珠子会在皇帝的眼前不停晃来晃去,使他极不舒服,这样就能时刻提醒他必须保持端庄的仪态,不能轻浮造次,影响君王的威仪。其实最早除了天子外,一些王公贵族也戴冕,只不过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旒的数量不同罢了。天子的冕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王公的冕只能低于天子的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侯伯的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子男的冕用5旒,每旒贯玉5 颗;卿大夫的冕,按官位高低又有6旒、4旒、2旒的区别,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没有后旒。希望能帮到您!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