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酿酒历史有多少年

汉族的酿酒历史有多少年

俗话说,“无酒不成礼仪”,又说,“酒逢知己千杯少”。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酒,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也渐渐创造出了灿烂的酒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国家之一。不知各位朋友认为中国酿酒的历史有多长吗?告诉你吧,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酿酒,商周时期已经出现了制作酒曲的方法,到了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了好几十种酒和药酒的酿造方法。可以说,酒是人类最古老的人造饮料之一。

酒的种类非常多,按酿造方法,可以分为蒸馏酒、发酵酒和配制酒;按酒精的含量,可以分为高度酒(度数在40度以上)、中度酒(度数在20到40度之间)和低度酒(度数在20度以下);如果按照通常的商业习惯,又可以分为白酒、黄酒、果酒、啤酒和配制酒等。如大家所熟知的茅台酒、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等属于白酒,而像浙江绍兴女儿红、花雕酒等 则属于黄酒,我们则把各种葡萄酒划分到果酒类里面,等等。

酿酒,离不开水。一方水土产一方物,在几千年的酿酒史上,水一直是酿造上品佳酒必不可少的条件,名酒产地必有好水,尤其是含有丰富矿物质的水。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一瓶碎了的茅台酒让国人扬眉吐气美美地回味了近百年,茅台酒产于贵州省仁怀县,那里有一条赤水河,水质特好。离开了茅台镇,在其它任何地方,用同样的方法,却再也酿造不出如此香美的好酒。古井贡酒扬名天下,则完全得益于那口古井;而如果没有了崂山泉水,青岛啤酒的口味就是不再相同。

酒有多种,每一种酒的口味、特性和功效都会略有不同。一般来说,都有这样的特点,即酒性温而口味较为辛辣,温者能祛寒、疏导,辛者能发散、疏导,所以酒具有疏经活脉、行气调血、温阳祛寒的功效,一经喝下,便会觉得自己的郁闷之情得以松解,兴奋、失意之绪得以宣泄。再有,酒本就为谷物酿造出来的精华,故还补益肠胃的功效。此外,酒能杀虫驱邪、辟恶逐秽。而如果把酒与药物结合起来,两者相加,功效何止增长十倍。

要懂得饮酒,选一套好的酒具必不可少。喜欢饮酒的人,总要关注酒具的选择如何。酒具是用来贮酒、盛酒和饮酒的器具。在我国,按照质地材料,可以把酒具分为陶酒具、瓷酒具、青铜酒具、玉酒具、玻璃酒具和其他酒具等。不同的酒具,反映了历史上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水平和状况。不同地位的人,所用酒具有所不同,在古时,低下层的劳苦大众使用最多的便是陶酒具,而玉酒具、金银酒具等则成为上层统治者的专用酒具。当然这些早已成为了历史,只要大家喜爱,无论用什么酒具也不受限制的。

有了渊源流长的酒历史,也就有了灿烂悠长的酒文化。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饮酒吟诵,借酒言志,留下了无数的佳作名言。李白“斗酒诗百篇”,多少年来让人何等羡慕;“葡萄美酒夜光杯”,景色多么的优美,谁的酒兴不会大增呢?“酒逢知己千杯少”,好友相聚,美酒必不可少。当然,也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无奈,“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惆怅。不过,我们可不要追求“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小算盘,亲朋好友之间,总还是多点坦诚,多点直率吧。虽说没有必要“一醉方休”,但我们还是要学会“美酒赠知己,玫瑰送佳人”。

酒,演绎了人间多少的恩恩怨怨,又留下了数不清的经典故事与千年绝唱。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成就武圣威名;卓文君当垆沽酒,为了一曲“凤求凰”;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既保住了自己的皇位,又给手下大臣以充足的体面; 而无人敢赴的“鸿门宴”,终于由此爆发持续八年的楚汉战争。喜事喝喜酒,气氛更加喜庆,悲痛郁闷之时,“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以说无论在红白喜事,宴亲赠友等各种活动中,“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仪”。

喝酒,无外乎总会有醉酒出现。,可以说,醉是酒的精华。对于普通人,有“灌夫骂座”,则对于那些历史名人,因醉酒更引出了许多故事。汉高祖刘邦醉酒斩白蛇而得天下;“贵妃醉酒”,让洛阳所有牡丹都为之凋谢;一代词人李清照,更有“沉醉不知归路”。也因为醉酒,才让中国武术多了一套醉拳,辉煌的宋词也有了“醉花阴”、“酒泉子”等词牌名。醉,让中国的酒文化发挥到了极致。总之,“酒外乾坤大,壸中日月长”, 无论是过去,还是在现在及将来,我们的生活始终离不开酒,我们能饮酒,更要会饮酒,“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酒的历史和酒文化还将继续演绎着美丽的神话,也必将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20
黄帝建立部落联盟后,经过神农氏尝百草,辨五谷,开始耕地种粮食。黄帝命杜康管理生产粮食,杜康很负责任。由于土地肥沃,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粮食越打越多,那时候由于没有仓库,更没有科学保管方法,杜康把丰收的粮食堆在山洞里,时间一长,因山洞里潮湿,粮食全霉坏了。黄帝知道这件事,非常生气,下令把杜康撤职,只让他当粮食保管,并且说,以后如果粮食还有霉坏,就要处死杜康。  杜康由一个负责管粮食生产的大臣,一下子降为粮食保管,心里十分难过。但他又想到嫘祖、风后、仓颉等臣,都有所发明创造,立下大功,唯独自己没有什么功劳,还犯了罪。想到这里,他的怒气全消了,并且暗自下决心:非把粮食保管这件事做好不可。有一天,杜康在森林里发现了一片开阔地,周围有几棵大树枯死了,只剩下粗大树干。树干里边已空了。杜康灵机一动,他想,如果把粮食装在树洞时,也许就不会霉坏了。于是,他把树林里凡是枯死的大树,都一一进行了掏空处理。不几天,就把打下的粮食全部装进树洞里了。  谁知,两年以后,装在树洞里的粮食,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慢慢地发酵了。一天,杜康上山查看粮食时,突然发现一棵装有粮食的枯树周围躺着几只山羊、野猪和兔子。开始他以为这些野兽都是死的,走近一看,发现它们还活着,似乎都是睡大觉。杜康一时弄不清是啥原因,还在纳闷,一头野猪醒了过来。它一见来人,马上窜进树林去了。紧接着,山羊、兔子也一只醒来逃走了。杜康上山时没带弓箭,所以也没有追赶。他正准备往回走,又发现两只山羊在装着粮食的树洞跟前低头用舌头舔着什么。杜康连忙躲到一棵大树背后观察,只见两只山羊舔了一会儿,就摇摇晃晃起来,走不远都躺倒在地上了。杜康飞快地跑过去把两只山羊捆起来,然后才详细察看山羊刚才用舌头在树洞上舔什么。不看则罢,一看可把杜康吓了一跳。原来装粮食的树洞,已裂开一条缝子,里面的水不断往外渗出,山羊、野猪和兔子就是舔了这种水才倒在地上的。杜康用鼻子闻了一下,渗出来的水特别清香,自己不由得也尝了一口。味道虽然有些辛辣,但却特别醇美。他越尝越想尝,最后一连喝了几口。这一喝不要紧,霎时,只觉得天旋地转,刚向前走了两步,便身不由主地倒在地上昏昏沉沉地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他醒来时,只见原来捆绑的两只山羊已有一只跑掉了,另一只正在挣扎。他翻起身来,只觉得精神饱满,浑身是劲,一不小心,就把正在挣扎的那只山羊踩死了。他顺手摘下腰间的尖底罐,将树洞里渗出来的这种味道浓香的水盛了半罐。  回来后,杜康把看到的情况,向其他保管粮食的人讲了一遍,又把带回来的味道浓香的水让大家品尝,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有人建议把此事赶快向黄帝报告,有的人却不同意,理由是杜康过去把粮食霉坏了,被降了职,现在又把粮食装进树洞里,变成了水。黄帝如果知道了,不杀他的头,也会把杜康打个半死。杜康听后却不慌不忙地对大伙说:“事到如今,不论是好是坏,都不能瞒着黄帝。”说着,他提起尖底罐便去找黄帝了。  黄帝听完杜康的报告,又仔细品尝了他带来的味道浓香的水,立刻与大臣们商议此事。大臣们一致认为这是粮食中的的一种元气,并非毒水。黄帝没有责备杜康,命他继续观察,仔细琢磨其中的道理。又命仓颉给这种香味很浓的水取个名字。仓颉随口道 :“此水味香而醇,饮而得神。”说完便造了一个“酒”字。黄帝和大臣们都认为这个名子取得好。  从这以后,我国远古时候的酿酒事业开始出现了。后世人为了纪念杜康,便将他尊为酿酒始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