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的事迹,有那些

如题所述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1921年 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1922年7月赶美留学。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有唯美倾向。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1927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1944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著有:
《冬夜草儿评论》与梁实秋合著,1922。
《红烛》(诗集)1923,泰东;1981。
《死水》(诗集)1928,新月;1980。
《闻一多全集》(1一4册)1948,开明;1982。
《楚辞补校》(古典文学研究)1942。
《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1956。
《古典新义》(上下册,古典文学研究)1956。
《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1956。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1984。
《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1985。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921487.html?si=7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4-20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1921年 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1922年7月赶美留学。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有唯美倾向。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1927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1944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著作书目
《冬夜草儿评论》与梁实秋合著,1922,清华文学社
《红烛》(诗集)1923,泰东;1981,人文
《死水》(诗集)1928,新月;1980,人文
《闻一多全集》(1一4册)1948,开明;1982,三联
《闻一多选集》1951,开明
《闻一多诗文选集》1955,人文
《闻一多青少年时代诗文集》1983,云南人民
《闻一多论新诗》(评论)1985,武汉大学出版社
《楚辞补校》(古典文学研究)1942,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
《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古典新义》(上下册,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1984,重庆出版社
《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1985,上海古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4-16
闻一多,本世纪最有个性的诗人、学者、民主斗士。

1925年6月,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回到中国,准备在国内开展戏剧运动,并和一批热血文人创办大江会,奉行以国家强盛为本旨的国家主义,想借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经验来振兴中国。

闻一多回到北京后,和留美归来的余上沅、赵太侔联合北大教授胡适、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等一起筹办“北京艺术剧院”,并创办崇尚唯美的格律诗派,但终因经费无法筹齐,“北京艺术剧院”终成泡影,经徐志摩等人推荐,闻一多进入国立艺专任教务长,并教授西洋画。当时北京军阀混战,执政府滥杀抗议示威的学生,激起闻一多等人极大愤慨,又因仗义执言力请蔡元培任艺专校长,与当时校长刘百昭发生冲突,被同人诬为自己想当校长,遂拂袖而去。

1928年,闻一多和梁实秋赴青岛大学分别任文学院院长和外文学院院长,期间因支持学校开除闹学潮学生,遭学生们罢课反对,一些教授也认为青岛大学被新月派垄断,青岛大学上下同声,酿成一场驱逐闻一多、梁实秋的运动,校长杨振声辞职,闻一多和梁实秋也相继不辞而别。

1930年,闻一多赴清华大学任教授,鉴于前两次经验,闻一多力辞清华文学院院长职务,一付自命清流的名士派头,生活安逸家庭和美,进入中国上流社会。

1933年“七七事变”的炮声摧毁了闻一多清静的学者生活。闻一多随清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并为长沙临时大学。不久,政府决定三校继续西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与几位教授一起随学生步行团,长途跋涉三千里,步行至昆明。

刚到昆明的闻一多一心研究《诗经》、古代神话,不问时事,被人戏称为“何妨一下楼先生”。日本军队攻陷郑州长沙后,继续攻打贵阳,昆明形势十分危急,闻一多对国民政府的消极抗日十分不满,开始参加学生组织的讲演会,十分善于演讲的闻一多颇受学生拥戴,并且极大鼓励了昆明的抗日热潮,闻一多也加入了改造国民党一党专制的民主运动,极受国民党忌恨,但因云南省主席龙云支持民主运动,国民党政府也奈何不得闻一多等人。

1945年日本投降,北大、清华、南开复员北上,已经参加民主同盟的闻一多被选为昆明支部宣传部长,并主持《民主周刊》。国民党政府趁日本军队受降之机,调龙云的部队到越南河内,龙云不知有诈,国民党第五军和杜聿明的部队开进昆明,包围了省政府,逼迫龙云北上重庆调任闲职。国民党军统特务控制昆明,开始迫害要求民主的进步知名人士。

1946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师生大部分复员北上,昆明警备司令霍揆彰为讨好蒋介石,密拟黑名单,经国防部长陈诚同意后于七月十一日暗杀知名人士李公朴,昆明城里人心惶惶,许多人都力劝闻一多不要再在公众面前演讲,已知悉内情的朋友也告诉黑名单上排在李公朴后面的就是闻一多,闻一多明知有险,仍毫不畏惧,主持召开李公朴的追悼会,并当场怒斥捣乱的军统特务,发表了有名的“最后一次讲演”。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回家途中距离家门口仅十步之遥的府甬道被一群特务射杀,护送父亲回家的大儿子闻立鹤扑上去用身体护住父亲,被射成重伤。

全国各党派均十分愤怒,纷纷谴责这种暗杀行为。
第3个回答  2007-04-16
闻一多,本世纪最有个性的诗人、学者、民主斗士。�

1925年6月,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回到中国,准备在国内开展戏剧运动,并和一批热血文人创办大江会,奉行以国家强盛为本旨的国家主义,想借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经验来振兴中国。�

闻一多回到北京后,和留美归来的余上沅、赵太侔联合北大教授胡适、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等一起筹办“北京艺术剧院”,并创办崇尚唯美的格律诗派,但终因经费无法筹齐,“北京艺术剧院”终成泡影,经徐志摩等人推荐,闻一多进入国立艺专任教务长,并教授西洋画。当时北京军阀混战,执政府滥杀抗议示威的学生,激起闻一多等人极大愤慨,又因仗义执言力请蔡元培任艺专校长,与当时校长刘百昭发生冲突,被同人诬为自己想当校长,遂拂袖而去。�

1928年,闻一多和梁实秋赴青岛大学分别任文学院院长和外文学院院长,期间因支持学校开除闹学潮学生,遭学生们罢课反对,一些教授也认为青岛大学被新月派垄断,青岛大学上下同声,酿成一场驱逐闻一多、梁实秋的运动,校长杨振声辞职,闻一多和梁实秋也相继不辞而别。�

1930年,闻一多赴清华大学任教授,鉴于前两次经验,闻一多力辞清华文学院院长职务,一付自命清流的名士派头,生活安逸家庭和美,进入中国上流社会。�

1933年“七七事变”的炮声摧毁了闻一多清静的学者生活。闻一多随清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并为长沙临时大学。不久,政府决定三校继续西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与几位教授一起随学生步行团,长途跋涉三千里,步行至昆明。�

刚到昆明的闻一多一心研究《诗经》、古代神话,不问时事,被人戏称为“何妨一下楼先生”。日本军队攻陷郑州长沙后,继续攻打贵阳,昆明形势十分危急,闻一多对国民政府的消极抗日十分不满,开始参加学生组织的讲演会,十分善于演讲的闻一多颇受学生拥戴,并且极大鼓励了昆明的抗日热潮,闻一多也加入了改造国民党一党专制的民主运动,极受国民党忌恨,但因云南省主席龙云支持民主运动,国民党政府也奈何不得闻一多等人。�

1945年日本投降,北大、清华、南开复员北上,已经参加民主同盟的闻一多被选为昆明支部宣传部长,并主持《民主周刊》。国民党政府趁日本军队受降之机,调龙云的部队到越南河内,龙云不知有诈,国民党第五军和杜聿明的部队开进昆明,包围了省政府,逼迫龙云北上重庆调任闲职。国民党军统特务控制昆明,开始迫害要求民主的进步知名人士。�

1946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师生大部分复员北上,昆明警备司令霍揆彰为讨好蒋介石,密拟黑名单,经国防部长陈诚同意后于七月十一日暗杀知名人士李公朴,昆明城里人心惶惶,许多人都力劝闻一多不要再在公众面前演讲,已知悉内情的朋友也告诉黑名单上排在李公朴后面的就是闻一多,闻一多明知有险,仍毫不畏惧,主持召开李公朴的追悼会,并当场怒斥捣乱的军统特务,发表了有名的“最后一次讲演”。�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回家途中距离家门口仅十步之遥的府甬道被一群特务射杀,护送父亲回家的大儿子闻立鹤扑上去用身体护住父亲,被射成重伤。�

全国各党派均十分愤怒,纷纷谴责这种暗杀行为。�著有:
《冬夜草儿评论》与梁实秋合著,1922。
《红烛》(诗集)1923,泰东;1981。
《死水》(诗集)1928,新月;1980。
《闻一多全集》(1一4册)1948,开明;1982。
《楚辞补校》(古典文学研究)1942。
《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1956。
《古典新义》(上下册,古典文学研究)1956。
《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1956。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1984。
《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1985。
第4个回答  2007-04-16
闻一多,本世纪最有个性的诗人、学者、民主斗士。�

1925年6月,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回到中国,准备在国内开展戏剧运动,并和一批热血文人创办大江会,奉行以国家强盛为本旨的国家主义,想借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经验来振兴中国。�

闻一多回到北京后,和留美归来的余上沅、赵太侔联合北大教授胡适、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等一起筹办“北京艺术剧院”,并创办崇尚唯美的格律诗派,但终因经费无法筹齐,“北京艺术剧院”终成泡影,经徐志摩等人推荐,闻一多进入国立艺专任教务长,并教授西洋画。当时北京军阀混战,执政府滥杀抗议示威的学生,激起闻一多等人极大愤慨,又因仗义执言力请蔡元培任艺专校长,与当时校长刘百昭发生冲突,被同人诬为自己想当校长,遂拂袖而去。�

1928年,闻一多和梁实秋赴青岛大学分别任文学院院长和外文学院院长,期间因支持学校开除闹学潮学生,遭学生们罢课反对,一些教授也认为青岛大学被新月派垄断,青岛大学上下同声,酿成一场驱逐闻一多、梁实秋的运动,校长杨振声辞职,闻一多和梁实秋也相继不辞而别。�

1930年,闻一多赴清华大学任教授,鉴于前两次经验,闻一多力辞清华文学院院长职务,一付自命清流的名士派头,生活安逸家庭和美,进入中国上流社会。�

1933年“七七事变”的炮声摧毁了闻一多清静的学者生活。闻一多随清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并为长沙临时大学。不久,政府决定三校继续西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与几位教授一起随学生步行团,长途跋涉三千里,步行至昆明。�

刚到昆明的闻一多一心研究《诗经》、古代神话,不问时事,被人戏称为“何妨一下楼先生”。日本军队攻陷郑州长沙后,继续攻打贵阳,昆明形势十分危急,闻一多对国民政府的消极抗日十分不满,开始参加学生组织的讲演会,十分善于演讲的闻一多颇受学生拥戴,并且极大鼓励了昆明的抗日热潮,闻一多也加入了改造国民党一党专制的民主运动,极受国民党忌恨,但因云南省主席龙云支持民主运动,国民党政府也奈何不得闻一多等人。�

1945年日本投降,北大、清华、南开复员北上,已经参加民主同盟的闻一多被选为昆明支部宣传部长,并主持《民主周刊》。国民党政府趁日本军队受降之机,调龙云的部队到越南河内,龙云不知有诈,国民党第五军和杜聿明的部队开进昆明,包围了省政府,逼迫龙云北上重庆调任闲职。国民党军统特务控制昆明,开始迫害要求民主的进步知名人士。�

1946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师生大部分复员北上,昆明警备司令霍揆彰为讨好蒋介石,密拟黑名单,经国防部长陈诚同意后于七月十一日暗杀知名人士李公朴,昆明城里人心惶惶,许多人都力劝闻一多不要再在公众面前演讲,已知悉内情的朋友也告诉黑名单上排在李公朴后面的就是闻一多,闻一多明知有险,仍毫不畏惧,主持召开李公朴的追悼会,并当场怒斥捣乱的军统特务,发表了有名的“最后一次讲演”。�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回家途中距离家门口仅十步之遥的府甬道被一群特务射杀,护送父亲回家的大儿子闻立鹤扑上去用身体护住父亲,被射成重伤。�

全国各党派均十分愤怒,纷纷谴责这种暗杀行为。�著有:
《冬夜草儿评论》与梁实秋合著,1922。
《红烛》(诗集)1923,泰东;1981。
《死水》(诗集)1928,新月;1980。
《闻一多全集》(1一4册)1948,开明;1982。
《楚辞补校》(古典文学研究)1942。
《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1956。
《古典新义》(上下册,古典文学研究)1956。
《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1956。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1984。
《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198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