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诗句散文有哪些

如题所述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明)王磐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8

关于清明节的诗句散文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 韩翃

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清明即事】孟浩然

译文: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的郊外杨柳一片青翠。花开了草都长了出来,鸟儿在飞蝴蝶成双成对在嬉戏。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喝着聊着。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闾门即事】 张继

译文:农民都被招募去当兵打仗去了,大片土地都被杂草覆盖,一片荒芜。尝试着去站在门口窥探乡村场景,只有寥寥几处的人家燃起新烟,一片凄凉。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王磐

译文:自古清明是亲近自然游山玩水的日子,如今清明节已至,看着窗外的春色满园,不禁顿生感慨。然而凭栏而望却不知哪出风景最佳。有朋友告诉我晴空万里下碧绿的原野尽头,便是一处绝妙的游玩胜地。穿过蓊蓊郁郁的杨柳丛,紧收马缰,马儿一声嘶鸣,抬头望去,佳人斜倚秋千,回眸一笑,连带啼叫的黄莺、漂亮的花朵,灿烂明媚的春光似要将人迷醉。

桃花粉红杏花白,雨打花枝树树开。行人面上悄悄下,几家坟头哭声哀。——【天有霓裳】刘小烽

译文:娇嫩艳丽的桃花杏花,风雨扑打着花枝,花儿静静的盛开。从行人的脸上悄悄滑落雨珠或者还夹着泪珠,此时忽又从不远的几处坟头传出凄惋的哭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杜牧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清明日】温庭筠

译文:清明日的清晨,清蛾飞舞,色彩斑斓,犹如在画扇中一样。桃树满园,桃花和郁金花竞相开放,红遍了田野。人们兴冲冲结伴踏青,出发时看到露水在各色花瓣上颤颤欲滴,归来时领略到微风穿过柳丝拂面而来。骄傲的马匹在帐帏旁昂首嘶鸣,鸡群从刚打开的笼子里争先恐后地窜出来,“咯咯咯”地叫着,四处觅食。不知是谁瞄准鸟儿在发射飞弹?黄鹂赶紧飞入隔墙的庭院,在房顶上宛啭鸣叫,仿佛说:人们啊,请不要伤害我们,不要破坏大自然的和谐吧!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长安清明】韦庄

译文:忽然之间,已经是细雨飘飞的春天了,怎堪芳草青青。宫中把新火赐给大臣,大臣们无事,以蹴鞠为戏。路上骏马乱叫,绿杨丛里,秋千上下飞舞。游人还记得以前太平时候的盛事,这和昔年相似的风光,引起心头的隐隐快乐。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苏堤清明即事】 吴惟信

译文: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清明】 王禹偁

译文:我是在无花可观赏,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的,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显得很萧条寂寞。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扩展资料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留下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清明节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清明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4-09
1、月夜明,青丘小雨。点滴而落,雨点心上,遥想当年,与卿共携手,话尽天下。雨滴而落,回首!依稀可见,与子说偕老,笑看红尘。雨落心头,垂首!自嘲一笑,独自饮酒,低语坟头,奈何桥前可与卿逢?

2、爷爷:一转眼你已经走了三年多了,爷爷,你在天堂还好吗!我想你了,想你站在家门口电线杆下等我们回家的笑脸,几回回梦中见你,你说你睡觉的枕头低了,要我帮你抬高的,免得你看不见家门,在梦中,你还站在老家门口等我门回家,这一切,都只在梦中了,爷爷,家里一切都好。你安息吧!

3、春雨清明湿杏花,小山明灭柳烟斜。《清明祭诗》

4、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清明日》

5、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生者总是会不断地成为逝者。下一代不断成长,上一代不断地老朽,不断地死亡,这是生物的规律,自然的规律。人类社会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延续。

6、亲爱的弟弟,你在那边还好吗?愿你在天堂一切都好,好好休息一下吧,我想你了,弟弟!镭镭现在已经工作了,你放心吧,我和哥哥爸爸妈妈会照顾好他的。

7、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

8、又是一年清明时,霏霏细雨,点点愁思,几多离人泪!远在天堂的亲人、朋友,你们可好?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一份对已故亲友的思念,虽然已是天各一方,但这份念想却始终将我们牢牢的连在一起。让我们写下这份牵挂,微递到天堂!

9、奶奶、爸爸、妈妈:又是一年清明节快要到了,上周末我带着爱人和孩子到石门峰去看望了你们,回来后还是想念你们,我知道你们都很心疼我,不放心我,但是现在我已经长大了,请你们都放心吧,汉林会照顾好我的,我也会照顾好这个家。

10、淡淡的思念,随岁月流转;深深的眷恋,荡漾在心怀。捧一把黄土,把旧情掩盖;借一缕东风,把关爱转载;托一抹云彩,把烦恼挪开;撒一阵细雨,让心情释怀;透一缕阳光,让生活多彩。旧梦不可追,景是眼前美。清明时节,愿你抛弃凡尘俗事,乐得逍遥自在!

11、粉杏轻柔岸柳新,清明春雨两相侵。《清明祭诗》

12、 悬门抉目 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夫差听信谗言,不从忠告,反赐之剑命自杀。伍员临死,曰:“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为器。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见《史记·吴太伯世家》。后以“悬门抉目”为烈士殉国的典故。

13、清明了,不知道在那边的你是否会感到孤独?不知道那边会不会也一样有寒冷的冬天?但我相信,只要是好人,在哪里都会把欢乐带给大家,愿天堂的你快乐!

14、清明节到,踏青好,生活劳累全消除,身心放,精神好,春光荡漾心情好,多散心,气顺畅,轻声问候已送上,愿友平安更吉祥!清明节时节快乐哦!

15、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长安清明》

16、一生很长,长到你想不出要多么勇敢才能承受所有的挫折与煎熬;一生很短,短到你想不出要怎么珍惜才能不负所有的关爱与祝福。但,一生再长,也终将老去;一生再短,此刻尚还鲜活。清明将至,懂得珍惜,把关爱和祝福送给我关心的朋友,愿心情静好,快乐微笑。
更多参考资料 散文网:http://www.yells.cn/yulu/8296.html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2-21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 

【唐】白居易 

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 

绮罗从许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风老,无嫌酒盏深。 

辞花送寒食,并在此时心。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春秋二祭,古已有之。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形成提供了前决条件,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礼俗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是传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2-21

1、清明节的诗

清明即事

唐代: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译文
京都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

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郊外微风拂柳一片葱翠一片。

落花飞舞芳草齐齐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成双成对的蝴蝶嬉戏不已。

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聊以慰藉。

2、清明节的散文

提及清明,很多人的心头不免繁殖出一种莫名的哀思,一种缱绻悱恻、欲拔不能的忧伤在心底涟漪开来,如同一种忽远忽近的缅怀,让人无法捉摸,又满怀期待。

小时候,每逢清明节,百口人都要花上泰半天工夫筹办各种祭奠用品,有糍粑、豆粉、芝麻、米酒、白糖、橘子、纸钱、烛炬、鞭炮、纸花圈、金元宝……满满一桌子摆放着,五彩缤纷,像过年一样。

省墓平日是下昼才开始的,当四周劈里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时,百口人也跟在爷爷身后向坟场动身了。天空下着蒙蒙细雨,路边重生的野草泛着暗绿色的毫光,恍如也在眷念本身的亲人。

爷爷扛着一把锄头,找到坟地后,先和爸爸动手扯坟包上的杂草,然后松一松坟头的土。姥姥和妈妈这时候已将篮子里的物什呈一字摆放好了,恭恭敬敬地站立一旁。爷爷扑灭纸钱,嘴里念念有词,幼年的我虽不懂爷爷在说甚么,但从百口人的严肃神采里,我晓得这一定是十分神圣的典礼,容不得半点纰漏。

爷爷把米酒一杯杯洒在坟头,再将各种精致的纸花圈插上坟包,爸爸便扑灭了鞭炮。劈啪作响的鞭炮声传向远处,祭奠典礼这才宣布终了。在乡下,逝去的亲人们其实不是埋葬在同一个中央,有的要翻好几个山头,于是我们跟着爷爷一个个去寻觅,去祭奠。

我曾经傻傻地问爷爷跟祖先们说些甚么,爷爷笑呵呵地对我说:“爷爷在跟他们说悄悄话呢,爷爷求祖先保佑百口人安然,保佑我的乖孙子长大后有前程!

转眼间,我从外埠求学到参加工作,曾经好些年没回家过清明节了,爸妈随我来到城里假寓。爷爷本年八十多岁了,姥姥眼睛也失明好几年了,每一年的清明省墓只能爷爷一小我去。每当想起爷爷撑着一根手杖、提着竹篮独自行走在荒原之间,他佝偻着腰身在坟头上扯杂草的情形,我的眼泪不由簌簌而下。

爷爷,来岁的清明节我一定回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