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几位宰相,分别是谁?

如题所述

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左右仆射.为当然宰相,再加上一些参预朝政的人.成为了第一批宰相.到唐肃宗时起.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了宰相唯一的名称了.三省长官不加此号,也不算是宰相了.唐行科举,以诗文歌赋取士,大多宰相都是科举出身,在成为官员前,先成为了一个文人.然后才是出将入相的宰相.自然,这之中以文闻名的人,不会少.有开创一代文风的大宗师,有留下传世之作的大诗人.创造上官体的上官仪.为当时文人称为一代文宗的张悦.写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张九龄.大诗人元稹.李绅.武则天时的名文人,李峤,苏味道,唐诗中留下名字的权德舆,李德裕,郑畋.等等一大串.宰相作为朝庭的中枢,权力的核心.上马管兵,下马管民.一旦朝庭有大事,如征讨藩镇,平息叛乱.常常以宰相领兵.这时作为宰相的优势就显现了来了.他可管兵,管民,管地方.号令统一,统率各部.也便于协调.使取胜的可能也就更大些.如元和十二年的讨平淮西吴元济之战.朝庭派兵进剿,由于各道观望,进展甚微.多次溃败.当时在刺相案中幸存被任命为宰相的裴度,主动请缨.宪宗皇帝就让他以宰相身份领兵.为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总揽全局.裴度审时度势,建议皇帝取消了宦官监军,使各将领不受掣肘.紧密协调各方力量.终于一举攻入蔡州,活捉了吴元济.使朝庭局面为之一新.堪称一代中兴之臣.裴度回朝后,皇帝也是大大封赏,.爵位为晋国公.官职为弘文馆大学士,官阶为金紫光禄大夫.勋位为上柱国.赐二千户.留下了君臣同心,共支危局的佳话.也成为宰相领兵的典范.到了唐朝中后期.也常常以皇帝信任的宰相出为各重要地方的节度使.大多也能勤勤垦垦.抵制割据.成为拱卫朝庭的重要力量.宰相成为官员们的梦想,自然是好处多多,风光无限.一旦受到皇帝的宠信,更是气滔嚣张.无法无天.称为权臣的李林甫能在一次科举中,一个也不录取.称野无遗贤.玄宗竟然信了.至使包括杜甫在内的一批英杰们报国无门.杨国忠,不懂军事,安史之乱初期,在形势有所好转时.能令皇帝杀死了著名大将高仙芝,封常清.又强令哥舒翰出潼关决战.致使潼关失守,形势无法挽回.玄宗逃到了马嵬坡,六军不发,杀了杨国忠.真是害人害已.祸国殃民.科举考试中.宰相的推荐很重要.士子们争相投谒诗赋,宰相门前,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一旦考上,并不是立即封官,还要经过考核.这里就更需要宰相说话了.苏轼称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中进士后.因无人推荐.困居长安三年.没有官作.他就给当时宰相赵憬,贾耽连写了三封信,在信中他以自己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急切盼望拯救的口吻.恳求他们援引,推荐自己.但都是石沉大海.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宰相的地位和影响力.宰相们政治地位尊崇,经济上富足.随着时代的变迁.授于宰相们的称号也是越来越多.皇帝们也越来越发愁怎么给那些有权有势的宰相们更多更新的封赏了.在唐太宗时,称号不过几个,如什么国公,中书令.兼六部尚书.顶多建了一个陵烟阁.画了二十四功臣的像.如此而矣.但到了后期,一个宠臣,权臣的名号很长.如唐昭宗时的宠臣孔纬.乾宁二年六月.为太子宾客闲职的孔纬被提拔为:吏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守司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文馆大学士,太清宫使,延资库使,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食邑四千户.实封二百户.这还不算,到后来,又发展到赐铁券.赐于荣誉称号.如赐于当时权倾内外的宰相崔胤 扶危匡国治理功臣的光荣称号.给节度使朱温也赐了称号.到后来是无赏可赐,直接被朱温把江山给要去了.皇帝再不用发愁了.彻底歇了.在唐朝宰相中,有一个现象很突出.一是同姓同乡的宰相多,二是家族中父子,兄弟,祖孙相继为相的多.以裴姓为例,同是河东闻喜人(今山西闻喜).为相的有高祖时的裴寂,高宗时的裴炎.玄宗时的裴耀卿,裴光庭.肃宗时的裴遵庆,裴冕.宪宗时的裴度,裴洎,昭宗时的裴枢,裴贽.此外更有一大批裴姓官员.让人费解,何以一个小小的闻喜县.竟出了这么多宰相.有机会到山西闻喜县走访的人,一定要去看看.而一个家族出几位宰相,也有很多.最著名的要数玄宗朝的宰相萧蒿.他家是四辈五宰相,简直是宰相专业户了.两个儿子萧华,萧衡,孙子萧恆的两个儿子萧俯,萧仿都是宰相.儿子萧衡还娶了公主.是驸马宰相.玄宗宰相张悦,儿子张延赏,孙子张弘靖.三代都是宰相.当时人称三相张家.张延赏在东都洛阳思顺里建了一座豪宅.比京城里的王公贵戚的房子还要豪华.后世子孙四五辈居住,也不用重新修膳.此外如有仁者之勇之称的韩休,儿子韩滉.李吉甫,李德裕父子.令狐楚.令狐绹父子.卢怀慎孙子卢杞,崔日用孙子崔缇,杜佑孙子杜忭.这或许是因为唐代还没摆脱六朝门阀制度,也反映了朝庭上讲究门第的现实.父祖是宰相,儿孙一则可以荫补为官,二则有人帮衬,自然也是官升的快.德宗皇帝的权臣卢杞,史书说他貌陋色如蓝,人皆鬼视之.嫉妒心极强.谁敢嘲笑他,他必记恨在心.还没当宰相时.去见当时鼎鼎大名的郭子仪,郭子仪怕家人见到他忍不住笑,只自己独自见卢杞.家人奇怪,郭子仪说,他日卢杞必为相.如与他结仇,怕子孙都被他杀了.后来,他果然当个了宰相.当时朝中有一个宰相张镒,有才干,有威望.卢杞很妒忌.为了除掉张镒,他就使了一个鬼计.当时宰相在朝庭值班,房间里不准许闲杂人进入.虽说有此规定,也不见得十分遵守.殿中侍御使郑詹,与张镒关系好.常到值班室与张镒聊天.如遇卢杞也值班.就常等他睡着以后.再去闲谈.这天,卢杞故意装做睡觉,看郑詹又去了.就马上起床,快步走向张镒的房间,郑詹忙躲了起来.卢杞一进门,就大声跟张镒说起了一件朝庭的机密大事.张镒忙摆手,说郑詹在这.卢杞鄂然道,我刚才讲的是机密,怎么能让外人知道.由于郑詹既违背了规定,又偷听到了朝庭机密.自然有罪.所以卢杞也没先禀告皇帝,直接把郑詹下了狱,几天以后.就把他给杀了.张镒也受了牵连,出为了外官.卢杞的鬼计成功了.他后来又干了很多坏事.如实行两税法的宰相杨炎,就是被他进谗言赐死的.大书法家颜真卿,卢杞嫉妒他的才华.就派他到叛军中去劝降.以致被叛军杀害.他又搜刮钱财,引起了民怨沸腾,朝庭内外官员齐声要罢免他.德宗皇帝迫于压力,将他贬为外官.但德宗皇帝却对大臣们说,你们都说卢杞奸,我怎么就没看出来.后来又几次想起用卢杞.可见卢杞对于伺奉皇帝是很有办法的.算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11
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唐朝每个皇帝的宰相是不同的,而且一个皇帝也不仅仅只有一个宰相。比如唐懿宗一朝,当过宰相的就有近20个,你还是自己去分别百度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