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和和一个 和尚 发生的故事?

如题所述

苏东坡和佛印和尚

苏东坡经常和佛印和尚论战,却又常常处于下风,心里很不甘心。有天苏东坡心里又有了一个主意,他对佛印和尚说:在我心里,你就是一坨屎。 佛印和尚则不慌不忙对他说:施主在我心里是一朵莲花。

苏东坡颇为得意,认为此次自己终于站了上风,就回去和自己的妹妹说了。苏小妹听了,笑着对哥哥说:哥哥,你又输了,佛经上说,你看到的东西就是你的内心的真实反映,你把他看成了一坨屎,你的内心就是一坨屎阿。

扩展资料

苏东坡是一个读书人,信仰儒学,自然看不上佛教的教义,更看不起和尚。当他听说金山寺有一个和尚很有名,颇具佛性,就十分不服,打算会一会这个和尚,而这个和尚就是佛印。

可到了金山寺,和佛印和尚谈天说地后,苏东坡就觉得佛印不简单,是个得道高僧,对于人事道理都有独到的见解。苏东坡便把佛印和尚引为知己,经常走动。可苏东坡素来会交际,而佛印和尚有点老实,苏东坡喝完酒就经常劝佛印和尚还俗,还占佛印和尚的便宜。

佛印少时,曾于竹林寺读《大佛顶首楞严经》,遂礼宝积寺(在今江西省萍乡市境内)日用为师,学习禅法。十九岁登临庐山,参访云门四世开先善暹,复参圆通居讷(1010~1071),师从云门四世延庆子荣,师赞叹说:“骨格似雪窦,后来之俊也。”

二十八岁,由于精究空宗,被称为“英灵的衲子”,而嗣善暹之法,住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承天寺。其后,历住淮上斗方寺(在湖北省浠水县境内),江西庐山开先寺、归宗寺;丹阳(今江苏镇江)金山寺、焦山寺;江西大仰山等知名古刹,前后四十余年,德化广被,为人称颂。曾四度住南康云居山,接得四方云衲。

佛印和尚还整编白莲社流派,担任青松社社主,倡导弘扬净土思想。宋神宗曾敕赐金钵,以旌其德。佛印门下著名弟子有义天、德延、净悟等门生。元符元年(1098)一月四日佛印和尚示寂,享年六十七岁,法腊五十。朝廷赐号“佛印禅师”。

佛印和尚与苏东坡过从甚密,称为至交。两人应酬文字很多,乐为人所传诵。例如,南宋时出现题为宋苏轼撰的《东坡问答录》(又名《东坡居士佛印禅师语录问答》),所记皆为苏轼与佛印和尚往复之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印和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6

这个和尚就是——佛印和尚,苏东坡有出对联讽刺他不料反被嘲讽,具体故事如下:

苏东坡是一个读书人,信仰儒学,自然看不上佛教的教义,更看不起和尚。当他听说金山寺有一个和尚很有名,颇具佛性,就十分不服,打算会一会这个和尚,而这个和尚就是佛印。可到了金山寺,和佛印和尚谈天说地后,苏东坡就觉得佛印不简单,是个得道高僧。

对于人事道理都有独到的见解。苏东坡便把佛印和尚引为知己,经常走动。可苏东坡素来会交际,而佛印和尚有点老实,苏东坡喝完酒就经常劝佛印和尚还俗,还占佛印和尚的便宜。

一次,两个人又聚在了一起,苏东坡又不老实,想设一个套给佛印和尚钻。苏东坡文佛印和尚:“在你的慧眼看来,你觉得我像什么样呢?”佛印对于朋友的询问,只是赞道:“我看你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很高兴,可却把话题转到了佛印身上。

嘲讽他:“你想知道我看你像什么样吗?就像一坨牛屎!”说完,苏东坡还哈哈大笑,而佛印只是笑而不语,似乎没有生气。

苏东坡自以为棋胜一招,就把这件事四处宣扬,而这件事情传到了苏东坡的妹妹耳中。苏小妹素来聪慧,听说完他们的事情后,对他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佛门讲究心境,佛印看你像一尊佛,那是他心里有佛,而你看他像屎,那就是你自己心里有屎。”

听完这一句话,苏东坡顿时愣住了,明白佛印笑而不语的原因,顿时羞愧难当。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不少人想苏东坡一样,嘲讽朋友,只争输赢,而一些聪明人笑而不语。想想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其实在他们开口辱骂别人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输了!

扩展资料:

苏东坡其他轶事典故

1、道化童蒙

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在家乡今四川省眉县天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当时张易简道长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苏轼是倍受张道长喜欢的学生之一,另一个是后来载入《仙鉴》的知名道士陈太初。 在苏轼被贬黄州时,他的老同学陈太初在汉中羽化仙去。

由于苏轼自小受道教的启蒙教育,他的一生对道教情有独钟,常穿道袍,游访道士。如《放鹤亭记》对道人张天骥大加赞赏,而《后赤壁赋》又以道人入梦结尾。在他被贬时,仍给许多道观、道堂撰文,于是有了《众妙堂记》、《观妙堂记》、《庄子祠堂记》等等美文。

在《众妙堂记》文中他讲述了梦中见到自己的小学老师张易简道长并深受教诲之事,可见道教对其影响之深。苏轼之弟苏辙在《龙川略志》开篇即言梦见小学时读书天庆观之事,梦中的苏辙通过与老子像的对话,泄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天道报应现象:不杀生可以长寿。 

2、应考趣闻

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的赏识,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欧阳修亦十分赞赏,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

到了礼部复试时,苏轼再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当时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脩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

苏轼答:“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

3、程苏结怨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去世,大臣们正举行明堂祭拜大典,赶不及奠祭,仪式一完成,大臣们希望赶去吊丧,程颐却拦住大家,说孔子“是日哭则不歌”,参加明堂典礼之后,不该又吊丧家。大家觉得这不近人情,反驳说,“哭则不歌”不代表“歌则不哭”。

苏轼嘲笑程颐说:“这是枉死市上的叔孙通制订的礼法。”这是苏轼、程颐两人结怨的开始。有一次国家忌日,众大臣到相国寺祷佛,程颐要求食素,苏轼责问说:“正叔(程颐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吗?为什么要吃素食?”

程颐说:“礼法:守丧不可饮酒吃肉;忌日,是丧事的延续。”苏轼唱反调:“支持刘家的人露出左臂来罢!”(用史记典故,苏轼自比为汉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颐比为吕氏乱党,要求大家支持他。)范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观、黄庭坚等则吃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印和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1-06

苏东坡最精妙的一个上联,被一和尚随口对出下联,堪称千古绝对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1
一天,苏东坡跟一群和尚出外游玩,苏小妹亦步亦趋地跟着,突然看到一个和尚在江中游泳,载沉载浮,碧波中就好像一个光溜溜的圆球滚动不已,苏小妹少见多怪,看得兴致盎然,谩声说道:“清江水中洗和尚,浪滚葫芦。”跟在她后边的一位主持僧也是个爱开玩笑的,当即对道:“碧纱帐内坐佳人,烟笼芍药。”这一下扯开话题就不止不休,苏小妹不甘示弱,再出一联:
“僧眠锦被,万花丛中一葫芦。”
主持立即对道:“女对青铜,半亩塘中两菡萏。”
苏小妹一时为之语拙,正无可奈何,抬头望见江心有个和尚在撑船,话题一转:
“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这联有些难处,它是从“影子”落笔,必须要以“影子”对答才能贴切,主持不由得仔细推敲,终于说道:
“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苏小妹不甘心,再次发难:
“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江心千佛手。”
这次苏小妹遇到了对手,主持僧迅速对道:
“一个佳人望月,人间天上两蝉娟。”

在苏东坡众多的和尚朋友中,佛印是关系最密切的一位,他和苏小妹斗口也就百无禁忌。一天佛印戏谑地对她说:“我有一联,敢请女施主对答”联语是:
“一女孤眠,纵横三只毛眼。”
苏小妹是个女子,佛印知道她从来争强好胜,与人对联从不服输,这次就选了这么一副充满黄色情调的想逼苏小妹无法开口,谁料到苏小妹从来顽皮大胆,早和她哥哥对过类似的联语,根本就不觉得怎样,虽然开始难免有些脸红,但一想到你出家人都敢说,我又有什么不敢说的,便对道:
“二憎同榻,颠倒四个光头。”
佛印连连摇头,自认失败,连赞苏小妹锦绣心机,才思敏捷。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和尚在林中打坐,日移竹影,一片寂然,很久了,佛印对苏东坡说:“观君坐姿,酷似佛祖。”苏东坡心中欢喜,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透迄在地,对佛印说:“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粪。”佛印和尚微笑而已。苏东坡心想这回让佛印和尚吃了一记闷亏,暗暗得意,禁不住悄悄告诉苏小妹,想不到苏小妹却说:“哥你又输了,试想佛印以佛心看你似佛,而你又是以什么样的心情来看佛印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2-16
一天,苏东坡跟一群和尚出外游玩,苏小妹亦步亦趋地跟着,突然看到一个和尚在江中游泳,载沉载浮,碧波中就好像一个光溜溜的圆球滚动不已,苏小妹少见多怪,看得兴致盎然,谩声说道:“清江水中洗和尚,浪滚葫芦。”跟在她后边的一位主持僧也是个爱开玩笑的,当即对道:“碧纱帐内坐佳人,烟笼芍药。”这一下扯开话题就不止不休,苏小妹不甘示弱,再出一联:
“僧眠锦被,万花丛中一葫芦。”
主持立即对道:“女对青铜,半亩塘中两菡萏。”
苏小妹一时为之语拙,正无可奈何,抬头望见江心有个和尚在撑船,话题一转:
“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这联有些难处,它是从“影子”落笔,必须要以“影子”对答才能贴切,主持不由得仔细推敲,终于说道:
“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苏小妹不甘心,再次发难:
“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江心千佛手。”
这次苏小妹遇到了对手,主持僧迅速对道:
“一个佳人望月,人间天上两蝉娟。”
在苏东坡众多的和尚朋友中,佛印是关系最密切的一位,他和苏小妹斗口也就百无禁忌。一天佛印戏谑地对她说:“我有一联,敢请女施主对答”联语是:
“一女孤眠,纵横三只毛眼。”
苏小妹是个女子,佛印知道她从来争强好胜,与人对联从不服输,这次就选了这么一副充满黄色情调的想逼苏小妹无法开口,谁料到苏小妹从来顽皮大胆,早和她哥哥对过类似的联语,根本就不觉得怎样,虽然开始难免有些脸红,但一想到你出家人都敢说,我又有什么不敢说的,便对道:
“二憎同榻,颠倒四个光头。”
佛印连连摇头,自认失败,连赞苏小妹锦绣心机,才思敏捷。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和尚在林中打坐,日移竹影,一片寂然,很久了,佛印对苏东坡说:“观君坐姿,酷似佛祖。”苏东坡心中欢喜,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透迄在地,对佛印说:“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粪。”佛印和尚微笑而已。苏东坡心想这回让佛印和尚吃了一记闷亏,暗暗得意,禁不住悄悄告诉苏小妹,想不到苏小妹却说:“哥你又输了,试想佛印以佛心看你似佛,而你又是以什么样的心情来看佛印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