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指的是两个事件,分别是:

1、扬州十日:

扬州十日又称扬州屠城。是指史可法率领扬州人民阻挡清军南侵守卫战失败之后,清军对扬州城内人民展开的屠杀。当时幸存者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中和明末史学家计六奇的《明季南略》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故名“扬州十日”。

2、嘉定三屠:

嘉定三屠是1645年,也就是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嘉定后,清军三次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

扩展资料:

扬州十日期间,扬州百姓,同仇敌忾御敌。据史可法纪念馆馆藏资料记载。在保卫扬州城的战斗中,百姓踊跃参战。有的奔上城头抢修防御工事,有的协助兵士巡城,连妇女老小都出动,搜集砖石、石灰,赶制刀枪弓箭。退职武将樊大纲召集一批志士,加入守城队伍。

其母为了免除儿子的牵挂,竟一头撞死在石碑上。城被攻破后,市民们或同清兵巷战而死,或自杀身亡。二百多扬州少年自发组织起来,到处伏击清军,全部战死。

诸生高孝瓒,在衣襟上书:“首阳志,睢阳气,不二其心,古今一致”,在学宫自缢;医生陈天拔、画家陆榆,船民刘某、徐某,均不屈死;妇女拒辱自杀者不计其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23
“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是两件发生在清朝时期的历史悲剧。
“扬州十日”是指1645年(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清军攻破扬州后,对城内人民展开的大屠杀。当时,幸存者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和明末史学家计六奇的《明季南略》记载了屠杀共持续十天,故名“扬州十日”。
“嘉定三屠”是指1645年(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嘉定后,清军三次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其中,清将李成栋下令屠城,持续了一天,大约有三万多人遇害。之后,在嘉定城内,幸存的市民在朱瑛的领导下,处死了归降清军的人和清军委派的官吏。不久,南明的将军吴之番率余部猛攻嘉定城,周边民众也纷纷响应,杀得城内清兵大溃出逃。不久,李成栋整军反扑,把吴之番数百士兵砍杀殆尽,顺带又屠杀了近二万刚刚到嘉定避乱的民众,血流成渠,是为著名的“嘉定三屠”。
这两件历史事件都是由于清朝入关后的政策引起的,是导致中国历史上“反清复明”运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