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没说完孩子就生气这是为什么

如题所述

1,这一般是亲子关系长期紧张的表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的隔阂会让双方随时处于剑拔弩张的境地,尤其孩子一方。
2,具体的说这又是孩子情绪的自然反应。找到目前情绪的源头就接近了解决问题的答案。
3,为此,要静下心来,不要和孩子行动对行动,搞情绪对抗。但也不要躲避,家长的躲避,只会助长孩子的不良情绪。家长的心平气和往往是最好的消火器。
4,解铃还须系铃人,平常家长必须主动接近孩子,哪怕一次次碰钉子也要坚持,“死皮赖脸”。不断发现他的优点,亮点,给予赞美,让他在家长面前获得自尊,就放下了对抗的坚硬外壳,从而接受家长。
5,一旦接受了家长,偶尔的不良情绪不过是局部发作,就不会影响大局,家长就可以帮助孩子去解决具体问题了。
以上过程会比较漫长,病去如抽丝,家长种下的苦涩的种子,发芽了,要想让果实变甜,想想绝对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只要有信心,就会有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5
生气是人情绪的一种正常发泄,是任何人都免不了的。但由于宝宝的自我控制力差,往往为一点小事大闹别扭,有的还伴有攻击性行为,大人一定要引以为戒,不能姑息纵容。那么是不是该把宝宝痛打一顿?狠狠地惩罚和责打不但不能让宝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还会使他和成人之间产生对立情绪,更加不利于教育。那么,应该怎样做呢?提出几点建议供您参考。 1. 首先,不要在宝宝生气时不停地训斥,尤其不能“翻老账”,而应该正面引导他,如表扬好的行为以转移他的注意力,使宝宝产生好的情绪。 2. 宝宝生气时大人要主动亲近他。因为亲人的抚摸与搂抱会使他感受到爱的温暖,宝宝的情绪常常就会稳定下来。大人这时可以开点玩笑逗乐宝宝,他的情绪会随之好起来。 3.通过游戏、劳动及体育活动使宝宝情绪得以发泄。大人可参与宝宝的活动,边玩边做边谈,孩子会渐渐忘记不愉快。 4.最重要的是等宝宝平静下来后,大人应与他分析导致生气的原因,教育宝宝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告诉他好宝宝是不能为所欲为、随便发脾气的,伤害别人就不好了。 另外,家长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动怒、生气,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身教重于言教。
第2个回答  2019-02-15
唔......依照我自己做孩子的经验来看,这分为好多种情况的说。
第一种是:可能近期你孩子的压力太大了,但是在学校里又找不到发泄的地方。
我就有一段时间压力很大很大,不管是老师给我的压力,还是同龄人的压力,最主要的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在学校里面的时间,每天又只能学习学习,面对其他同学的时候也处于弱势状态,也不好怼人家。但是在家里不同啊,在家里面不用担心各种问题,很放松很安全,但是,学校里面留有的压力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消除的,所以,很是一点就爆。
第二种是:反复念叨。
这个倒是不用说了,我们都比较不咋米喜欢爸妈总是念叨,理解是一回事儿,但是还是会不喜欢呀。
第三种是:玩游戏的时候。
我的话,玩游戏的时候比较全神贯注,就是你打游戏的时候,你别跟我说一句话,或者说,我打游戏的时候你别叫我干事儿,你跟我讲话的时候我可能都会敷衍你之类的。
第四种:可能你触碰到了你孩子伤心或者是伤痛的点儿。
每个人都有不能触碰的点儿啦,要知道,这个时候就别轻易去触碰了啦,特别是别反复提及。
我觉得还是自己家的情况自己判断,这还有好长的一段路要走咧。
第3个回答  2019-02-15
现在小孩学习负担很重,学校和家庭给的压力也很大,回家后大人要鼓励和表阳不要过多的指责什么,因为孩子大了也不会完全听家长的了,所以孩子成小就要养成好习惯,父母也要起到好的榜样孩子大了就不会差也会和父母交流,等到大了再说什么孩子都会听不进去了,现在孩子大了家长还是要有耐的和信心慢慢学会和孩子沟通应该还是会听的,切记不要打骂哦!
第4个回答  2019-02-15
怎么说呢
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
踢猫效应”如何产生
一般而言,人的情绪会受到环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下属或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受到上司或者强者情绪攻击的人又会去寻找自己的出气筒。这样就会形成一条清晰的愤怒传递链条,最终的承受者,即“猫”,是最弱小的群体,也是受气最多的群体,因为也许会有多个渠道的怒气传递到他这里来。
现代社会中,工作与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紧张很容易导致人们情绪的不稳定,一点不如意就会使自己烦恼、愤怒起来,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这种消极因素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就会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踢猫”的队伍当中——被别人“踢”和去“踢”别人。
影响
在现实的生活里,我们很容易发现,许多人在受到批评之后,不是冷静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受批评,而是心里面很不舒服,总想找人发泄心中的怨气。
其实这是一种没有接受批评、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的一种表现。受到批评,心情不好这可以理解。但批评之后产生了“踢猫效应”,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容易激发更大的矛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