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生是否需要"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现在好像很受推崇的样子?

第1个回答  2019-10-17
我认为:

对孩子的“挫折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但要注意的地方在于,挫折教育要有度,也要有方法。不是上来就是不断的给孩子制造挫折,通过所谓的“强压”式,来磨练孩子的精气神,打造百折不挠的精神。

家长的期望,还需要和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千万不要盲目的跟风,不切实际的模仿和运用。没有顾及孩子身心健康与情绪的做法,带来的反而是强压之下的夭折,重挫之下的崩溃。

那么,如何开展挫折教育呢?

1、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抗挫折的训练。
首先分析自己的孩子,这需要家长列出孩子的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孩子的优势,至少写十个以上,一部分是孩子的劣势和不足。很多家长在写孩子的优点时,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家孩子有啥优点的?平时根本没往这个方向上去思考,提起笔来要写时,才发现无从下笔。

实际上,孩子的优点远远超过父母心目中的印象,很多家长在我的引导下开始写时,才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很多的优点:体贴、热心、善良、长得帅、聪明、活泼,表达能力强...。

写优劣势的目的,是让家长客观的认识自己的孩子,并且根据问题,挑出可以进行挫折教育的部分来进行。

2、从小事入手,磨练孩子的心智,提升挫商
我不建议家长一上来就大搞挫折教育,对于孩子来说,他必须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而这种教育和训练,也必须建立在循序激进,逐步递进的过程之中,最好是结合生活中的小事来进行。

我女儿幼儿园时总喜欢赢不喜欢输,下棋要是下输时,一定会耍赖,或者是生气。这不就是挫折训练的好时候吗?我刚开始会先输给他,然后几盘下来中间有赢她的。这时候告诉她,输了很正常,你看爸爸输了有没有哭呢?后面随着下棋次数的增加,有意识的改变输赢比例,原来让女儿赢4盘输一盘,再到3盘输一盘,让她逐步的能接受这样的情况。

3、抗挫,不等于放任孩子自己品味痛苦,家长需要与孩子共同去面对这样的情况。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似乎挫折教育,就要让孩子自己去品味失败的痛苦,只有经历这样的打击,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坚强。但事实往往是,如果打击过大,总让孩子品尝失败,带来的结果就是孩子对自己变得不自信、自卑,反而让孩子学会放弃,无法坚持,这样带来的效果,就是相反的。

4、父母正面和积级的引导,是抗挫成功的基础
当孩子面对挫折的时候,当考试成绩不佳时,孩子这时候对自己是一种自责、难过的状态。家长此时一定要站出来,跟孩子一起去面对,跟他谈心。化解他的情绪。可以告诉他,父母小时候也会面临你这样的情况,想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吗?

用讲发生在父母身上的故事,把这种精神告诉孩子。有的家长说,我没这样的经历啊。这个可以演义啊,把孩子的情况变成你的,说成你小时候也是这样,并且加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真诚的和孩子谈心,往往能让孩子产生共鸣,从而在打击中站起来。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靠山。在孩子无法独立时,一定要帮助他站起来。

5、这类家庭不适合进行挫折教育。
不是所有家庭都适合进行挫折教育的,这几类家庭一定要注意了:

(1)、父母平常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严厉型的。就别再打击孩子了;

(2)、父母忙于工作挣钱,对孩子照顾不够的。请有时间,就多陪伴孩子吧;

(3)、平时不愿意陪伴孩子,有时间就玩手机的父母,也请不要随便对孩子来挫折教育;

(4)、亲子关系不好的父母,先把亲子关系处理好,再来考虑挫折教育吧。

希望这些建议对大家有启发。
第2个回答  2019-04-27
当代学生需不需要“挫折教育”,我觉得这个命题很好。我觉得是心理素质教育更好些。当代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差了些。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才形成了这种局面。首先是家长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苦,那么家长们就会努力为孩子扫平障碍,孩子们只有一个任务,就是学习,从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锻炼。其次是学校也没有把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放在日程上,学校要的只是考试成绩。一个人是否承担起挫折,关系到这个人一生的命运,一代人能否承担起挫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所以说心理素质教育很有必要。
第3个回答  2019-10-31
当然需要啊,现在的孩子生活好了,不知道艰苦奋斗是怎么回事了,更应该加强挫折教育,比如体验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但体验生活不是看看就拉倒,是要真真正正的去实践,比如去农村体验,真的要去田间地头去亲自感受一下农民的辛苦,当他们觉得累了,自己就明白要解决粮食的事情了!不然你怎么告诉他要节约粮食,他们根本不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你光说让他们解决粮食是没有用的,因为很多事不是光说就能明白的!
第4个回答  2019-10-17

随着社会步伐的加快,教育也走在了高速发展的铁轨上。一批批大学生涌现出来,在为就业市场带来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呈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大学生面对学业、生活、感情、就业等多方面因素时显得茫然无措、无所适从。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既然大学生如此脆弱,是不是应该在大学期间适当地接受挫折教育呢?个人觉得很有必要。



大学生心理承受力弱,抗挫折能力差。大学生多是从高中的非独立或半独立到大学的独立,这种突然之间的转换可能会让我们中的一些人感觉有压力。因为高中基本没经历过什么挫折的我们来到大学后需要自己一个人面对困难和挑战,而我们自身又不具备任何的经验,因此也就只能被挫折狠狠地蹂躏一番。

大学生理想期望值过高,不能正视现实。我们怀着远大的理想来到大学,本以为一切会按照我们预想的那样发展,谁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的理想遇到了困难和挫折。而我们在困难面前选择的不是迎难而上,而是知难而退。

大学生自我意识强,集体观念淡漠。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家庭的独生子女,“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他们更注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差。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而后才是他人。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滞后,缺乏力度和时效。大学更注重知识教育,对成绩看得尤其重要,反而对心理健康教育投入极少,甚至没有投入,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无法得到有效、及时的排解,最终形成心理疾病。

智联校园 邱嘉欣学生回答

智联校园是智联招聘旗下校园人才交流与大学生职业发展招聘中心,旨在帮助大学生更快更好成长,如果想加入我们结识更多优秀大学生,可以私信留言,智联校园期待你的到来。

赞同1
暂无评论

沐枫商学院
职场领域创作者
关注
不只是大学生,我们每个成长阶段都有必要接受、面对适当的挫折。之前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即使如此。特别是趁年轻时候,面临不致命的挫折,或者激发生存意识的挫折,受用终生,有益家庭,有益民族和国家。

    随着社会步伐的加快,教育也走在了高速发展的铁轨上。一批批大学生涌现出来,在为就业市场带来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呈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大学生面对学业、生活、感情、就业等多方面因素时显得茫然无措、无所适从。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既然大学生如此脆弱,是不是应该在大学期间适当地接受挫折教育呢?个人觉得很有必要。

    大学生心理承受力弱,抗挫折能力差。大学生多是从高中的非独立或半独立到大学的独立,这种突然之间的转换可能会让我们中的一些人感觉有压力。因为高中基本没经历过什么挫折的我们来到大学后需要自己一个人面对困难和挑战,而我们自身又不具备任何的经验,因此也就只能被挫折狠狠地蹂躏一番。

    大学生理想期望值过高,不能正视现实。我们怀着远大的理想来到大学,本以为一切会按照我们预想的那样发展,谁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的理想遇到了困难和挫折。而我们在困难面前选择的不是迎难而上,而是知难而退。

    大学生自我意识强,集体观念淡漠。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家庭的独生子女,“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他们更注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差。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而后才是他人。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滞后,缺乏力度和时效。大学更注重知识教育,对成绩看得尤其重要,反而对心理健康教育投入极少,甚至没有投入,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无法得到有效、及时的排解,最终形成心理疾病。

     赞同1

    暂无评论

    沐枫商学院

    关注

    不只是大学生,我们每个成长阶段都有必要接受、面对适当的挫折。之前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即使如此。特别是趁年轻时候,面临不致命的挫折,或者激发生存意识的挫折,受用终生,有益家庭,有益民族和国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5个回答  2019-10-17
需要的,其实不管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是需要的,因为好多的家庭条件很好,但是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受罪,认为这样是心疼孩子,其实不然,这样反而害了孩子,没听过挫折教育,没吃过苦,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不起风吹雨打,一旦遇到什么问题,就不能承受,产生很多消极的悲观的情绪,有时也会选择逃避,所以在学校里面,挫折教育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