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府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秦始皇统一古中国,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0年),在吴越设会稽郡辖二十四县,上海地区设海盐县,县城面积北到今长江,南到今杭州晚,东到古东海,西到今浙江海宁,海盐县县城在今上海金山区山阳(金山新城)。到了唐代前期,上海地区地域变迁,主体属海盐县北境,一部分为会稽郡长水县(秦末改名由拳县)东境、、其它为娄县南境。当时海盐县(包括今金山、奉贤、松江、南汇今浦东);由拳县(包括今青浦、松江一部分)、娄县(包括今嘉定、宝山及上海、青浦、松江区北境。

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0年),上海设海盐县(县城在金山区山阳,今金山体育场南)。
东汉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封陆逊为华亭侯(华亭始见于史志)。次年进封娄侯。
太康元年(280年)吴亡,陆机、陆云退居乡里,读书10年。慨吴之亡,陆机作《辨亡论》,又作《文赋》。
太安二年(303年)八月,陆机、陆云被成都王司马颖杀害。
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折原娄县地置昆山县;析原海盐县置前京县与胥浦县。胥浦、前京二县于陈、隋之际罢废,复为海盐县。 天宝十年(751年), 唐朝天宝十年751年,吴郡太守赵居贞割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置华亭县。设县沿于松江。
乾元年间(758~760年),建大明寺,即普照寺(宋大中祥符年间易名)前身。
大中十三年(859年),建陀罗尼经幢于县治通衢。
咸通十五年(874年),于县治西建超果寺。
广明元年(880年),农民起义军首领王腾占据华亭反唐。
乾宁四年(897年),吴越王钱镠遣部将顾全武攻占华亭。 庆历元年(1041年),重开顾会浦(即今通波塘)。
嘉祐八年(1063年),建济民仓,有廒18,容谷12万石。
熙宁年间(1068~1077年),行“保甲法”。
元丰二年(1079年),在天马山建护珠塔。
熙宁至元佑年间(1068~1094年),在兴圣教寺内建兴圣教寺塔(即方塔)。
元祐元年(1086年),建常平仓。
元祐年间(1086~1094年),卫公佐、卫公望献地捐资,兴建华亭县学。 靖康建炎(1127年)宋室‘南渡’诸姓中多达官显宦,宋名相王旦五世孙太常寺少卿王逖,鹤沙瞿桧、上海谈怡是参军;邵宗穆是邵康节六世子孙:张晋卿是相国张英后裔;隐于嘉定马陆的陆南大是宋末扶孤名相陆秀夫之子;秦知柔兄弟是大文学家秦观后代;过氏是郡马后裔等等迁居华亭地区。见正德《松江府志》。
绍兴四年(1134年),开华亭濒海支河二百余里,运盐方便,田得灌溉。
绍熙四年(1193年),杨潜等编纂的《云间志》(3卷)问世。
端平元年(1234年),华亭县令杨瑾行“经界法”,本县秋粮实征57810石。又建平籴仓。
景定四年(1263年),宰相贾似道行“买公田法”,本县秋粮加征15.82万石。 至元十四年(1277年)十月,升华亭县为华亭府(隶嘉兴路),辖华亭1县。
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华亭府为松江府,仍辖华亭1县。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分华亭县东北境置上海县。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始建松江府署。
大德三年(1299年),始设官办惠民药局。
泰定三年(1326年),撤销松江府,华亭县改属嘉兴路。
天历元年(1328年),重置松江府,仍辖华亭县。
至顺元年(1330年)闰七月,水灾,饥民1.8万余户。
至元年间(1335~1340年),陶宗仪避兵乱,挈家隐居泗泾南村,作《南村辍耕录》。
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张士诚所部“红巾军”占领松江。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张士诚扩筑松江府城。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朱元璋命徐达分兵取松江,下令征砖筑城。上海县豪绅钱鹤皋聚众占城抗命,徐达派部将葛俊讨平,修城事未果。
至正年间(1341~1368年),始建真教寺(即清真寺)于城西。 洪武初年(1368~1372年),设民兵万户府于松江。又建太平南仓及义役仓。
洪武三年(1370年),定松江府于秋粮内加征军用布30万匹。
洪武八年(1375年),于城乡设社学。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定华亭县输纳秋粮73.69万余石。
洪武三十年(1397年),重修松江府城。置守御千户所。
永乐元年(1403年),夏元吉奉诏来松江治水。疏浚吴淞江、黄浦、华亭运盐河等。
永乐年间(1403~1424年),翰林学士松江沈度、沈粲所写正楷,号称“台阁体”,成为以后科举考试的标准书体。
宣德八年(1433年),建水次西仓。
正统九年(1444年)十二月,大雪7昼夜,积雪厚丈余,居民多冻毙。
景泰五年(1454年)夏,大疫,死者极多。
成化初年(约1470年左右),云间第一桥改建为石桥,又名“跨塘桥”。
弘治七年(1494年),开盐铁塘。
正德年间(1506~1521年),松江的标布,列为朝廷贡品。
嘉靖十九年(1540年),水灾,死者近万。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割华亭、上海两县北境,建青浦县。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春,倭寇侵扰华亭县内各地,烧杀淫掠,人民深受其害。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三月至五月,倭寇焚掠至城郊南门、西门、东门一带。六月,倭寇经叶榭塘入黄浦,总兵汤克宽率兵拦击,大捷,松民称其地为“得胜港”。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仲秋,在府城东门外华阳桥立平倭墓碑。
同年,总督张经至松江主持剿倭事宜,屡捷,后被诬下狱死,寇势复炽。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夏,总兵俞大猷等率军民剿倭寇,连战得捷。九月,县境内倭患始平。
嘉靖年间(1522~1566年),于水次仓建仓城。
隆庆三年(1569年),华亭县清丈田亩,分作上、中、下三乡田,都以“一条鞭”税法征银。
隆庆四年(1570年),应天巡抚海瑞巡视华亭县,抑制豪强,迫使宰相徐阶退出多占田亩。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重修松江府城,高、厚各加5尺。
万历三十六至三十七年(1608~1609年),水灾,民饥,署丞顾正心捐粟,在市、乡设18处施粥厂赈饥。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十五、十六日,因董其昌子董祖常横行乡里,民愤极大,华亭、上海、青浦、金山卫等地群众万余人,涌入府城,将董宅捣毁后焚烧,史称“民抄董宦”。
万历年间(1573~1620年)松江的暑袜轻美,远方争来购买,郡治西开有暑袜店百余家。
万历年间,天主教神父毕方济在松江为179名教徒施洗入教,本县天主教传播从此始。
天启四年(1624年)春,科试,华亭县文童3000余人拥入试场,为门槛所阻,当场踏毙13人。
天启年间(1621~1627年),建永丰桥(俗称大仓桥)。
崇祯二年(1629年),夏允彝、杜麟征、周立勋、徐孚远、彭宾、陈子龙创立文学团体——几社。
崇祯十一年(1638年),陈子龙、徐孚远等合编完成《皇明经世文编》(504卷)。
崇祯十二年(1639年),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手稿,由陈子龙整理补充,编订出版。 顺治元年(1644年),邑绅顾大申改建明代旧园,名醉白池。
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兵占松江。吴淞副总兵吴志葵起兵抗清。总兵黄蜚拥战船千艘与志葵合,结水寨于泖湖。
闰六月十日,沈犹龙、李待问、陈子龙、夏允彝等率军民据松江府城,起义抗清。
八月初三日,清兵破松江府城。沈犹龙突围中箭死。李待问被俘,不屈,就义。军民被杀2万余人。
八月初六日,黄蜚、吴志葵水师被清军击灭于黄浦。
九月十七日,夏允彝投松塘殉难。
顺治四年(1647年)四月十六日,清提督吴胜兆据松江府城反清复明,事败被杀。江南巡抚土国宝搜捕参与人士,日杀百人,半月方止。
五月十三日,陈子龙被捕,在解往府城途中,投跨塘桥河中自殉。
六月,夏允彝子夏完淳因从事抗清活动被捕,解往南京,九月十九日慷慨就义。
顺治十一年(1654年)冬,泖河冻合,冰上可行人。
顺治十三年(1656年),分华亭县枫泾、胥浦2乡及集贤、华亭、修竹、新江4乡部分土地建娄县。
顺治十五年(1658年),泖湖渔民起义军领袖钱应魁抗清失败,遇害。
康熙元年(1662年),行“均田均役法”。
康熙二年(1663年),重修松江府城垣。
康熙五年(1666年),明河南安昌王后裔改换姓名,隐匿于龙珠庵为僧,被知府侦知,以“谋逆”罪兴大狱,凌迟27人,斩首70余人,株连500余人。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康熙帝南巡,舟行抵松江。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三月,康熙帝南巡,再度抵松江。
雍正二年(1724年),割华亭县云间、白沙2乡之半建奉贤县。割华亭县枫泾、集贤、仙山、修竹4乡部分土地及娄县胥浦1乡建金山县。
乾隆二十年(1755年)夏,阴雨连月,天寒如冬,五谷、棉花无收,岁大饥,许多人饿死于道上。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华亭县举人蔡显所著《闲渔闲闲录》,因内引长洲诗人沈德潜咏紫牡丹诗句“夺朱非正色,异种尽称王”,被定为“狂悖”罪处斩,牵连24人。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对明末抗清死难诸臣予以追谥,许建祠为祀。陈子龙、夏完淳等人诗文得以公开出版。
乾隆年间(约1736~1777年),松江人物画家徐璋作《云间邦彦画像》。部分画像石刻今存醉白池。
嘉庆十四年(1809年),知府唐仲冕刊印娄县岁贡生徐朝俊所创制的“龙尾车”图样及说明,颁发松属各县仿制推广,以利农田灌溉。
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一月初四日,江苏巡抚林则徐至松江勘察水利。
道光二十年(1840年),陈化成至松江任江南提督,筹划抗英防务。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六月二十、二十一日,英舰一艘沿黄浦江西进,欲寻路进犯苏州,被松江农民王在坤引入泖湖水草区,无法前进而退回上海。
咸丰四年(1854年),泗泾荒歉,娄县知县温奎光前往征粮,被乡民以砖石怒击轿子,知县逃回县城。
咸丰十年(1860年)五月十三日,太平军攻克松江府城。清政府命华尔率“洋枪队”反扑,五月二十八日太平军退出松江。
同年六月二十六日,太平军第二次攻克松江府城。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三月,华尔在松江城内设洋枪队总部,扩充队伍至近5000人。
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初七日,太平军第三次攻打松江府城,至六月二十三日,天京告急,始撤围西去。
同治二年(1863年)九月,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利用《中法北京条约》特权,在西佘山买地,建造教堂及江南教区神父住房。
同治八年(1869年),进行“土地验契”,统一颁发“田单”。
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国藩、李鸿章奏请选派学童赴美留学,华亭县11岁学童李汝淦被录取赴美。
光绪元年(1875年),始设“民信局”,代客递送信件包裹。
光绪三年(1877年)六月,蝗蝻食稻成灾。
光绪十二年(1886年)三月,府考,松江府属各县应考生会集府城,部分考生至邱家湾天主堂参观,被拒,双方发生口角,继而互殴;三月十一日,考生愤怒,纵火焚烧教堂。事后,松江知府、华亭知县等向教会赔礼、赔款,并惩办8名肇事考生。
同年,始有“脚划船”,载客运货。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王柳生创办本县第一所新式学堂——中西学堂(又名英文学堂)。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北京、松江间始办巨额汇兑业务(北京谦益厚记钱庄签发的京平银1万两汇票,由松江金融业兑付)。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奸商勾结外商,大量收购本地大米出口,并乘机哄抬米价,激起民愤。泗泾等地乡民聚众万余人,向囤户抢米,并焚毁泗泾天主堂。官方被迫开办平粜,平息事态。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基督教会创办乐恩学校,为本县第一所教会学校。
同年,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在西佘山建造天文观象台。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周培森、龚铭凤在城内创办私立城中蒙学堂,为本县第一所私立小学。
同年,创建华娄官立高等小学堂,为本县第一所公立小学。县内义塾都改为蒙养学堂,推广新学。
同年夏秋之际,霍乱流行,死者极多。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上海邮政总局松江支局在县城建立。
同年六月,就云间书院原址创建松江府中学堂。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府立融斋初级师范学堂师范简易科开学。
同月,娄县劝学会会长何东在松江创办体操传习所,为全国最早体育学校之一。
同月,设立松江电报局。
同年秋,全节堂创办松江女子学校(后改名为松筠女子职业学校),为本县第一所女子学校。
同年,本县赴日留学的李芑香在东京加入同盟会,为本县第一个同盟会会员。
同年,创办勤益毛巾厂,年产“鼎牌”毛巾数千打。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华亭、娄县籍赴日留学生等10余人,在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
二月,育婴东堂创设蒙养院,为本县最早的幼儿园。
同月,成立松江商业联合会(简称“商会”)。
同年,同盟会会员夏允麐等创办清华女校,并在该校成立同盟会松江支部。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成立华娄劝学所,主管华亭、娄两县教育事宜。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马相伯在泗泾开办汇源米厂,本县始有机器碾米。
同月,上海至枫泾段铁路通车。
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创办松江府立农业学堂。
四月,松江至嘉兴段铁路通车(九月十二日,沪杭铁路全线通车)。
九月,在醉白池举行松江府属七县物产会。
宣统二年(1910年)五月,始设华娄警务所。后改名为华娄巡警局。
宣统三年(1911年)11月6日,松江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分府,通告松城光复。
11月7日,马昌其等(回里军校学生)发起组织学生军,接受军政分府领导。
11月14日,松江军政分府颁布《司法部暂行简章》10条、《审判暂行章程》10条及《民政部暂行简章》6条。
11月19日,丁月心等在景贤女校发起组织松江女子协赞会(曾为军政分府筹饷募款)。
12月17日,蒋轼(府中学堂教习)、张葆元(上海申报总主笔)等发起组织松江政论会,创办《政论报》。
12月前后,男子纷纷剪除辫子。
同年,徐锡之创办松江电灯厂,次年送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