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欺骗了所有人,历史上真实的刘备是什么样的?

如题所述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在张飞欲要拔剑自刎时,刘备突然冒出这一与他的“仁义道德模范”不符合的金句,语惊四座。

从桃园三结义起,刘备便认为“大丈夫抱经世奇才”,怎么可以“老死于林泉之下”?于是乎,将关羽和张飞忽悠成自己的结义兄弟,从而高举义旗,又要对天下施以“正义”。

1800多年过去了,许多人仍然记得刘备以正义自居的口号,将曹操树立为奸逆之人,对之痛恨不已。

然而,随着人们对三国历史知识的积累,对当时人物的评价也出现了不同的标准。以道德和正统的标准来说,刘备乃正义之师;若以治世安邦的标准来认为,曹操又是治世之能臣,并非一句奸逆之城的评价就能概括的。因此有人说:“刘备已经欺骗了我们1800多年,往后还有人会被骗”。那么,他是怎么骗人们的?

一、以仁义标榜自己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52岁的刘备随便找一个借口讨伐益州牧刘璋,将其坚守于白水关的部将杀死,占据涪城(今四川绵阳),欲直取成都。

如果刘备真的是中山靖王之后,那刘璋就是西汉时期鲁王刘余的后人,两者都是有共同血缘的宗亲关系。然而,在史料记载中,将涪城拿下后,刘备却大摆宴席,以示庆祝。

宴间,谋士庞统没有表示欢乐之情,趁着酒劲就问刘备:“伐人之国而为欢,非仁者之师,足乐焉?”

这让酒劲上脑的刘备感到很不爽,马上驳斥庞统说:“昔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然后又怒冲冲地对他补了一句:“卿言不当,宜速起出。”直接让庞统离席。

顷刻,待酒意稍去,刘备才觉得自己在宴席上失态,匆忙派人去请庞统回来。庞统的一句“非仁者之师”可谓是戳中了刘备的软肋,先是消灭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宗族,后又进行大型的欢庆,与他提倡的仁义道德完全相反。武王伐纣是出于正义之举,而刘备向四川发展,则出于自己未来的打算,然后将毫无攻击之力的同宗刘璋除掉,其是否仁义,一目了然。

所以,只能说刘备是一个伪君子。

其实,三国之中,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只有魏国和蜀国,吴国只是很强的地方军阀而已。因此,真正互夺天下的,只有刘备和曹操。正如曹操在“煮酒论英雄”上对刘备说的那句话:“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压根就没有把东吴势力放在眼里。

既然曹操是当世之英雄,为什么后人会把他当成奸佞之人?当时的史观只有两个衡量,即人们所说的“非黑即白”、“好人和坏人”、“对和错”以及“正统与非正统”。

在这样的标准之下,能力是次之,道德才是衡量人们的唯一尺子。曹操与刘备相比,他是能力上的巨人,道德上的矮子。加之,刘备以正统为旗帜,高喊着“仁义道德的”口号,人们自然将曹操贬低,否则无法把刘备拱起来,正所谓绿叶衬红花。

在苏轼的作品中,他就曾经提过这一现象。北宋时期,民间说书讲到刘备战败时,听着痛哭流泪;一旦曹操输了,便有人大声叫好。由此可以得知,两者的对立面在宋朝时期就已经形成。

林肯曾说:“你可以暂时欺骗所有人,可以永远地欺骗一部分人,但你永远不可能欺骗得了所有人。”很显然,刘备打破了这一个真言。如果林肯看过《三国演义》,也许也不会说出这一句话。

至今已经1800年过去,刘备的谎言依然没有被戳破。除以道德和正义标榜自己,刘备一直使用的“中山靖王之后”也很可能纯假。

二、存在可疑的名片

迄今,许多人都相信,刘备一直使用的“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份是假名片。比如,明朝在1644年灭亡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不过,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有三起冒充皇室的案件。一和尚假称是齐王,想要获得高官俸禄;一童氏村妇自称是弘光帝的“王妃”,想同弘光帝重燃旧恩;一人甚至自称是北来的太子,想要让弘光帝退位。

只能说,乱世之内,乱象丛生。刘备的家庭并不好,曾与母亲共同贩履织席为生。但他热衷于富贵,总想要“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即想做天子的座驾。

如果他们真的是中山靖王之后,很难想象会落魄到如此地步。东汉末年的诸多英雄中,没有哪一个是来自草芥的,曹操是官宦之后,袁绍更是东汉时的强族之后,孙权的家族也不一般,唯独刘备的家庭背景扑朔迷离。所以,寻找一个与皇室有关的老祖宗非常重要。

建立皇族关系后,就算刘备的部队再不仁义,那也是正统之师,一开始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之上,让曹操、袁绍之流都得给他让步。这一招的确灵验,关羽和张飞与他结拜兄弟,诸葛亮更是以“匡扶汉室”的名义投靠他。

如果刘备的内涵很高,肯定不会说出这句话。因为孔融的求救证明了刘备心中的一件事,那就是他的“中山靖王后人”的名片已经开始让东汉的高层知晓,距离他施大义于天下的计划不远了。

“正义”、“正统”的名片从一开始他就紧紧地拽在手里。从出道伊始,他一直在曹操、陶谦、公孙瓒、吕布和袁绍等人的底下晃悠,既没有固定的地盘,也没有可以支持他的军队,更是屡战屡败、有4次丢妻弃子的经历。尽管如此,他的名声却越打越响。由此就可以得知,这一张牌到底有多厉害了。

三、只谈道德,不说能力

“有理走遍天下”的道理被刘备玩得炉火纯青,他没有曹操的权谋与能力,也没有孙权深厚的家底。白手起家,靠的就是公关形象打点的好,只谈道德,不说能力。

在选择时,哪怕是做出背弃信义的事,刘备都会用更高的道德来掩盖自己的双重标准。要么寻找借口让自己脱离麻烦,要么就是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到处招兵买马。他朝秦暮楚的各种投靠是这一行为的最好说明。

他在31岁时投靠公孙瓒;33岁在陶谦的手下做事;36岁跟着吕布,之后投奔曹操;40岁投靠袁绍,后又跟着刘表;48岁跟吴巨,与孙权结盟,后背盟;51岁依靠刘璋,后杀刘璋而夺蜀地…

20年间,刘备就易主六次。有的是正式投奔,有的则是吃败仗而投靠,然后又背叛之。依照如此来看,刘备是三国时期最不靠谱的一个人,比吕布更换“干爹”还多。

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能够保证自己的名声越来越好,在屡战屡败的过程中树立起自己的力量。如果这件事放在别人的身上,那叫“反覆难养”;放到刘备的身上后,即是“折而不挠”的励志桥段。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在与曹操的大战中失败。刘备本是投靠吕布,此时已经在曹操的下面做事,并建议曹操将之处死。吕布这才看清刘备的真实面貌,在被曹操处死前,他思痛地说:“是儿最叵信者!”

本质上来说,刘备和吕布就是同一类人。但由于一个被称之为“反覆难养”,一个的背叛则成为了励志故事,所以才有不同的结局。因此,刘备虽然没有什么能力,但凭借着“仁义道德”的旗号,让他始终像小舟一样浮于水面。

四、蝙蝠的生存之道

所谓“蝙蝠的生存之道”,指的是《蝙蝠和驴》中的故事。驴的体积是蝙蝠的几百倍,但却并不是蝙蝠的对手,蝙蝠先用嘴去舔驴的蹄,让其感觉很舒服,然后再慢慢的吸食驴的血,直至将其榨干为止。

反观刘备的崛起之路,与蝙蝠的生存之道极其相似。他那高道德的伪装也许瞒不住诸葛亮,但诸葛亮却愿意为之牺牲,因为能打这旗号的就只有他一个人。既然如此聪明的诸葛亮都愿意上他的当,那么其他人就不在话下了。

有人说,刘备是一位心理大师,善于窥探人内心深处的需求,从而趋利避害,总是做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事。裴松之在给《三国志》作注时,忍不住对刘备评价,认为他是“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意思是说,刘备虽然在别人的底下做事,但却一直想浮出水面,因此而不断给自己找机会。

投靠曹操时,由于曹操洞察力惊人,刘备不该做多大的动作,所以一直在菜园里转悠,想要以此来瞒过曹操。但在暗地里,他却联合一群人来反对曹操,接到汉谢帝的衣带密诏后,更是欲要将曹操除之而后快。

与曹操“煮酒论英雄”后,曹操将真心话说了出来,吓得刘备惊慌失措。眼看着事情就要败露,刘备只能借着截击袁术的名义,带兵脱离曹操,并投靠袁绍。

在官渡大战打响前,刘备又故伎重演,偷偷地脱离袁绍,转而投奔刘表。尽管履历劣迹斑斑,但他的一个“刘皇叔”和“匡扶汉室”的旗号就将之掩盖过去。

刘表没有曹操一般的洞察力,所以刘备在他的底下活跃了七八年。这一期间,刘备时刻都没有闲着,他深知刘表成不了气候,所以暗中寻访人才、组建队伍和笼络人心。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挥军南下,刘表正好在这个时候去世,其次子刘琮扛不过曹操的攻击,很快就投降。听到这些消息,诸葛亮建议刘备攻打刘琮,将荆州据为己有。但刘备却说:“吾不忍也”。一句话就让人觉得,诸葛亮是小人,他是正人君子。

既然打不过曹操,那就只能往南方逃。刘备带着部队和民众从樊城出发,以每日数10里的速度向南逃跑。此时就有人建议,将民众丢下,才能够保住军队。而刘备则趁此机会建立自己的形象,回怼他们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这给他留下了光辉的一面。

其实,三国之间的战争,拼的就是人口之战和经济实力之战,人才次之。所谓的关羽、张飞、吕布和曹爽等人的以一挡万是后人写出来而已,凭他们是拿不下天下的。

刘备不想舍弃百姓,目的就是给自己积攒强大的支援,从而实现称霸一方的目的。面对别人的质疑,他的一句“以人为本”就是一个大满贯的计策,为他积攒了不少的人气。

建安十四年(209年)正月,刘表的长子刘琦去世,刘备趁这个机会将荆州据为己有,取代刘表家族在荆州的统治,当时他所说的“不忍”也变成了一句空话。

所以,刘备不是真正的高仁义之人,他只不过利用着蝙蝠的生存之道,在适当的时机里将别人吞噬而已。正所谓好人没好报,如果刘备真的是一个大好人,那他肯定不会成为后来的汉昭烈帝,而像其他平庸的守成之辈一样,在乱世中被杀死。

结语

刘备既没有曹操的治世、治军的能力,也没有孙权的家底深厚,而后来却成为三国中的另一个开国者。仔细观察他的一生,他能评价的就只有一张名片和一个旗号。

首先,他要向世人表明,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身上留着汉高祖刘邦的血液,是汉朝的正统;其次,他高举着仁义道德的旗号,到处拉拢以人心,同时将自己的种种劣迹抹掉,那些被人称之为“反覆难养”的卑劣行为,在仁义道德的照耀之下,变成了一种不屈不挠的励志人生。

就因为有这两样东西,他才能混得风生水起,最后变成一代开国皇帝,当年许下的“乘此羽葆盖车”的愿望也算是得以实现。总的来看,刘备就是凭借着这些去赢得个人利益而已。而许多人却没有看出,因此1800多年来也没有人对他产生质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4
真实的刘备其实是一个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自身并没有任何的才能,全靠一张嘴。
第2个回答  2020-11-24
特别能忽悠,心思深沉,懂得利用人心。他利用皇叔的身份让诸多人才陪着他一起创业,用装哭的方式适时展现脆弱让手下自己提出来去完成危险的任务。
第3个回答  2020-11-24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不爱读书,没有什么文化,爱好犬马声色,但是性格比较稳重,善于结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