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中的刘备仁厚而近伪,历史上的刘备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其实历史上的刘备是个心胸狭窄,略有谋略的人,从白帝城托孤就知道了,把兵权交给李严,行政权给诸葛亮,让李严限制诸葛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1
历史上的刘备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仁义之君,刘备是仁君典范,爱护百姓,君臣和睦,很得人心。
第2个回答  2021-01-13
历史上的刘备是一个很厚黑的人,他是一个很小心眼的人,没有演义中表现的那么仁厚。
第3个回答  2021-02-06
呵呵!天下第一人的战略家如此评价刘备的:此人野心大,志大才疏!好感情用事!又不能分清主次矛盾!
第4个回答  2020-12-13

鲁迅读《三国演义》评论“与显刘备之长厚近似伪,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的确《三国演义》里的刘备虽然有仁君风范却在乱世三国中显得过于迂腐,做了很多“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事情。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厚反而害人不浅,真实的刘备白手起家,是一个标准厚黑精明的政治家,可谓一代枭雄

刘备携民渡江差点自己都被曹操抓住,看似仁厚,实际上却是害了百姓,将百姓拖入战争之中,最终既没有保存军队实力,又没有真正保护百姓。

徐州接纳吕布,却被吕布反叛,最终“陶谦三让徐州”才接受,流浪半生的第一块地盘就这样没了。如此种种不一而足,那么更接近历史真相的刘备到底是怎样的呢?

枭雄之心:志存高远


刘备的汉室宗亲实际上不太可 考据,但刘备自己的确打着汉室宗亲的旗帜,不过并没有被汉献帝认作皇叔的说法。实际上汉室宗亲的号召力也不算太大,刘虞、刘焉、刘表汉室三牧最终都没成啥气候,这些可是真宗的皇室大佬。

刘备早些年和先祖刘邦,宿敌曹操颇有相似之处,喜欢溜鹰走马,奢侈衣物,只是父亲早亡,家里成了苦哈哈。刘备就成了织席贩履之徒,但是刘备从小很有志向,比同时代的曹操的征西将军的愿望大多了。

刘备家旁边有一颗很大的桑树,远远望去像车盖一样,刘备曾经对同村的小孩子们说“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在汉代能有羽葆盖车的只有皇帝,礼制是不能随便逾越的,特别是这种皇帝的专用车了,因此刘备说这话可吓到了叔父刘子敬,让刘备不要乱说话,会被诛灭九族的。

很多英雄人物,很小的时候都会有梦想,项羽和刘邦都曾见到秦始皇的车架而发出豪言壮志。项羽说“可取而代之”,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是”,项羽更多的是自负和仇恨,刘邦则更多的是羡慕。

曹操早年的愿望却仅仅是一个“故汉征西将军之墓”,要知道不是后来曹操一人之下,万人之下,改了四征的地位。汉旧诸征,在曹操掌权之前,皆为杂号将军。曹操掌权之后,可能是情怀原因,将四征改成为仅次于三公的地位,曹丕搞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延续了曹操的做法,征西将军这才成为仅次于大将军的高级将军头衔。

由此看来,在志向和野心方面,刘备当仁不让,这或许也是刘备虽然一直在各处诸侯之间游走,却始终不曾真正屈服于人的原因之一了。刘备的皇帝梦,在给几个儿子起名也展露无疑,“封禅永理”这也是秦皇汉武才做过的事情。刚拿下汉中,刘备就自封汉中王,比之孙权隐忍到曹丕时代还在像曹丕称臣,刘备枭雄之心昭然若揭。可见刘备从来不是《三国演义》中的迂腐,唯唯诺诺而又有些伪善的形象。

枭雄之资:明智见机


同时代的豪杰们无不欣赏刘备,陈登一生最想追随的是刘备,奈何刘备终究未能在北方与曹操争雄。《三国演义》中是张飞怒鞭邮督,实际上是刘备亲自鞭打的邮督,然后弃官而逃。刘备担任平原县县令的时候,有郡民不服刘备,派遣刺客谋逆刘备,却被不知情刘备礼遇有加,从而大为感动,实情以告。

三让徐州实际上也是假的,真实情况是刘备考虑到自己不能服众,为了能争取名义上的支持和人望。刘备在陈登、孔融的帮助下,让袁绍做为背书,这才领了徐州。而且这些都是在陶谦死后,糜竺主动找到刘备才发生的事情,根本没有所谓的让徐州的说法。


也正是因为徐州为四战之地,刘备面临袁术、袁绍和曹操三位大佬的窥视之中,才无奈收留吕布,想利用吕布为自己张目。吕布也成功为刘备化解了袁术的威胁,辕门射戟在《三国志》也是有记载的。可以说刘备做事情是非常有章法的,而不是《三国演义》中多次出现的迂腐的“仁厚”,成了鲁迅口中的伪善。

刘备拒绝刘表的接任荆州牧的说法,虽然名义上刘备的确是说“刘表待我不薄,我不忍心”,但是和徐州适合的情况不同。刘备虽然在荆州已经很有声望,也有不少人士投奔刘备,但是荆州真正的实权派都是非常防范刘备的,即使刘表去世,刘备也无能力接任荆州。

蔡瑁张允、蒯良蒯越、文聘等人都是不看好刘备的,刘备即使有心也无力,这是刘备真正拒绝的根本原因。至于场面话,谁不会讲的更好听一点呢?如果因此小看刘备,认为刘备只是一味仁厚反显迂腐,坐失良机则是大错特错了。

刘备入蜀没有立马就争夺刘璋的基业,也是刘备被喷的诸多问题之一。名声在很多人眼里是虚无缥缈之物,但实际上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非常重要的实力之一。曹操之所以未能统一三国,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名声没做好,或者说被污蔑了很多事情,当然曹操也不算冤枉。

十万多百姓携民渡江,更多的就是曹操屠城带来的极大负面影响,这才让百姓不敢留在故土。当然也烧少不了刘备、孙权等势力的大幅度宣传,刘备如果直接图谋刘璋,背信弃义,益州的乱象恐怕不是三五年可以平息的。

枭雄之风:折节下士


刘备入蜀攻下涪城,很快就将兵临成都,因此置酒作乐。刘备对庞统说“今天的宴会快乐吧?”庞统说“把讨伐敌国当做快乐不是仁者之兵”,刘备恼怒说“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难道不是仁者之师,你说的话不好听出去”。庞统起身要出去,刘备立马后悔又拉庞统回来,庞统回到原来的位置上,也不道歉,只顾吃喝。刘备问我们刚才的讨论是谁的过失?庞统说是我们共同的过失,刘备大笑,这才恢复了宴会欢乐的气氛。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自不必复言。孝直避箭却鲜有耳闻,法正是刘备入蜀的内应和功臣,很快就深受刘备喜爱和欣赏,成为刘备信赖的谋主。一次刘备和曹操的作战中,形式不对应当撤退,刘备大怒不肯撤退,无人敢劝。当时箭如雨下,法正走到刘备前面,刘备赶紧喊“孝直避箭”。法正说“连主公你都亲冒箭矢何况我呢?”于是,刘备只好允诺和法正一起撤退。

刘备识人之明,可以说在三国时代无出其右者。力排众议任用还没有重大功绩的魏延,担任镇守汉中的重任。事实证明魏延非常合格,镇守汉中十余年毫无差错,还在曹真三路伐蜀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郭淮、费瑶的魏军。刘备过世的时候还交代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可惜诸葛亮终究是没有听从刘备的遗言,导致第一次最有希望北伐成功,收取陇西,控制雍凉的计划落空。

枭雄之殇:过刚易折


刘备纵横大半个中国才成功割据一方,却在最鼎盛的时候,被东吴突袭,关羽身死,张飞也被杀,血海深仇,不共戴天。和曹操攻徐州屠城一样,刘备怎么可能不知道,伐吴不是一个正常政治家所采用的战略,但是刘备还是做了,孤注一掷,几乎掏空家底的刘备,实际上没什么其他的政治军事原因了,就是报仇,就是痛打孙权,让孙权不敢再背后捅刀子。

何谓枭雄,词典上的解释很符合刘备: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朝是以鸟为图腾的王朝,并且甲骨文确立于商朝,所以,在中华文明的缘启时代,对鸟的崇拜和观察是文明的元素之一,枭雄说的就是一种模仿鸟性 态的人格,果断迅猛,准确短急,不受道路局限,不法古,不囿今。善于维护羽翼。

正史上刘备虽然并无和关张结拜之记录,但是情同手足,出则同行,入则同寝,辗转半生不离不弃,过五关斩六将虽是艺术夸张,但关羽挂印封金却是事实,早已不是兄弟胜似兄弟了。羽翼已折,安能坐视?刘备伐吴,为义气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