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什么意思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什么意思

意思是思念你就像明亮的蜡烛一样,煎熬着内心且含着泪。

语出《自君之出矣》唐代陈叔达诗作

全诗原文如下:

自君之出矣,红颜转憔悴。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自君之出矣,明镜罢红妆。

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

白话文释义:自从你离开家乡远行,红颜也变得憔悴了,思念你就像明亮的蜡烛一样,煎熬着内心且含着泪;自从你离开家乡远行,也不愿对着明亮的镜子梳妆了,思念你就像夜间的蜡烛,煎熬的眼泪流下了千行。

扩展资料

文学赏析:

《自君之出矣》是乐府旧题,题名取自东汉末年徐干《室思》诗句,《室思》第三章:“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自六朝至唐代,拟作者不少,如南朝宋时的刘裕、刘义恭、颜师伯,陈朝陈后主,隋代陈叔达等,均有拟作,唐代作者尤多,见于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

这些拟作,不仅题名取自徐干的诗,技法也仿照徐干的诗。雍裕之这首诗(《吟窗杂录》载辛弘智《自君之出矣》与此诗相同,并收入《全唐诗》),模仿的痕迹尤为明显。这首诗表现了思妇对外出未归的丈夫的深切怀念,其手法高明之处在于立意委婉,设喻巧妙,所以含蓄有味。

自从夫君外出,思妇独守空闺,整日相思怀念;平日梳妆打扮,都是为了让他看了满意,而今他走了,便不必再去对镜簪花了,她想:“这宝镜为谁明呢?”意思是宝镜既不为谁明,也就自然不明了,是“明镜暗不治”的进一层说法,比李咸用《自君之出矣》“鸾镜空尘生”说得更为委婉。

这种表达方式,不只是徐干《室思》的继承和发展,其源可上溯到《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意思是:“妆扮美容,只是为丈夫;丈夫不在,何必梳妆?”这就是司马迁《报任安书》所说的“女为悦己者容”,正表现了女子对于丈夫的忠贞。

第三,以流水呜咽,比喻情意凄切。如果说前二义可以在流不断与思不断、水无限与情无限之间直接找到“相似点”,那么水流呜咽与情意凄切便很难直接找到“相似点”,必须加以联想,由流水联想到水声,由水声联想到呜咽哭泣之声,由呜咽声再联想到感情的凄切。

这是超越“相似点”的比喻,是“不似之似”,修辞学上称为“曲喻”。李贺《天上谣》“银浦流云学水声”,即属于此类比喻。由于《自君之出矣》后两句的比喻十分巧妙,不仅化无形为有形,增加了诗的形象性,而且具有多种含意,这就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联想天地,使读者读了感到余味无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8

意思是思念你就像明亮的蜡烛一样,煎熬着内心且含着泪。

语出《自君之出矣》(唐代陈叔达诗作,又一作贾冯吉诗)。

全诗原文如下:

自君之出矣,红颜转憔悴。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自君之出矣,明镜罢红妆。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

白话文释义:自从你离开家乡远行,红颜也变得憔悴了,思念你就像明亮的蜡烛一样,煎熬着内心且含着泪;自从你离开家乡远行,也不愿对着明亮的镜子梳妆了,思念你就像夜间的蜡烛,煎熬的眼泪流下了千行。

扩展资料

此诗描写了丈夫远行的妻子在家中的孤单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诗人用月亮的比喻表达含蓄、婉转的思念,形象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首句“自君之出矣”,即拈用成句。良人离家远行而未归,表明了一个时间概念。良人离家有多久,诗中没有说,只写了“红颜转憔悴”“明镜罢红妆”,发人深思,红颜转憔悴,表明良人离家已很久,使人感到景象残旧衰飒,气氛落寞冷清;明镜罢红妆表明女主人心神不定,内心极其不平静。

诗句反复吟唱,“自君之出矣”的两句都是对事情起因的概括介绍,后面的两句诗人便用比兴手法描绘她心灵深处的活动:“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直接描摹思妇的消瘦形象,写得相当具体突出,既含蓄婉转,又真挚动人,比喻美妙贴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5
前一句是比喻,后一句是形象的描述明烛的样子。蜡烛燃烧的是烛芯,对应思妇的心因为思念情人而备受煎熬;衔泪指蜡烛燃烧时滴下的蜡珠,蜡珠滚落如同思妇因思念情人而泪流的样子。
总的来说蜡烛这一意向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比喻和寄托相思、思乡等情感的意向哈。
第3个回答  2018-11-22
想念你就像点燃的蜡烛,焚心流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