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因没有“三思而后行”而失败的名人例子!!在线等!!急!!!

如上 !!我写议论文!!谢谢!!!

1、曹操征讨江南,当时曹操经历过官渡大战,权倾一时,因此自大起来,觉得其他诸侯不如他,因此三思不成重点,遭遇赤壁之败。
2、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也是未三思后果,直接引清兵入关,导致落后民族掌握了政权,中国历史大倒退。他自己后来也为清政府所杀。
两条够不够追问

能具体点吗 谢谢

追答

答非所问也能采纳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5-02
为什么有专业精神的人士都知道其意思,而"三思后行"这个训诫一直流行呢? 可能的原因有三;
一、“三思后行”确实很有必要,在这个复杂的社会,要想保全自己,成就事业,必须要“三思而后行”。
二、大家都觉得这个是孔子倡导的,是一定对的。
三, 可能这个话来自其他典籍,附;南怀瑾对“三思”的分析:谨慎是要谨慎,过分谨慎就变成了小器。
季文子姓季孙,名行父,谥文,是鲁国的大夫。做事情过分的小心,过分的仔细。“三思而后行”,一件事情,想了又想,想了又再想叫“三思”。孔子听到他这种做事的态度,便说:“再,斯可矣!”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从前老学究们的解释认为:“做事情要特别小心,孩子们,想三次都不够,孔子说‘再斯可矣!’还要再想一次哪!”这种解释是不对的。

弊;
其实,孔子认为他想得太多。作人做事诚然要小心,但“三思而后行”,的确考虑太多了。学过逻辑就知道,学过《易经》的道理更懂得。世界上任何事情,是非、利害、善恶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但是要三思就讨厌了,相对总是矛盾的,三思就是矛盾的统一,统一了以后又是矛盾,如此永远搞不完了,也下不了结论的。所以一件事情到手的时候,考虑一下,再考虑一下,就可以了。如果第三次再考虑一下,很可能就犹豫不决,再也不会去做了。

所以,谨慎是要谨慎,过分谨慎就变成了小器。大家都有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过分小心的朋友,往往都犯了这个小器的毛病,小器的结果,问题就多了。
所以,孔子主张,何必三思而后行,再思就可以了。追问

有具体的反面例子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26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也是未三思后果,知直接引清兵入关,导致落后民族掌握了政权,中国历史大倒退。他自己后来也为清政府所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