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个朝代的皇帝都是怎么自称的?

请按照下面的格式回答
()代到()代,自称()
()代到()代,自称()
()代到()代,自称()
......

秦代后称朕 唐代后称寡人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说:“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嬴政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从此,一般人不能自称“朕”了。《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朕”,说:“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自称。”但是,这里要做二点说明:第一,“朕”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在先秦时代并不等于后世的“余”、“吾”、“我”之类的第一人称代词。正像顾颉刚、刘起纡两位先生在《<尚书。汤誓>校释译论》指出的那样:“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单数第一人称领格(所有格),即‘我的’。”如:《书。舜典》:“汝作朕虞。”意思是:“你作我的掌管山泽的官员。”《大盂鼎》(金文):“勿废朕令”。意思是:“不要抛弃我的训令。”《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亲叫伯庸。或许有人说,《尚书。汤誓》中有”朕不食言“。意思是:”我不会说话不算数“。许慎《说文。舟部》释”朕“:”我也“。这些不都证明,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后世的”余“、”吾“、”我“吗?我们认为,今本《尚书。汤誓》已非原汁,难免被后人搀假。秦火以后,仅凭西汉儒家学者伏生口授,打上汉代烙印是十分可能的。许慎是东汉人,他对先秦词义的理解就更难确切了。第二,”朕“字,自秦始皇开始为皇帝的专用词,这是普通的情况,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称”朕“。例如《后汉书。和殇帝纪》:”皇太后诏曰:“今皇帝以幼年,茕茕在疚,朕且佐助听政。”“朕”在春秋战国时本来就是“我”的意思,谁都可以用,并不是国君专用。先秦时期,国君多自称“寡人”或“孤”,在面对外国使臣时多谦称“不榖”,即“不贤”的意思。那时的文学作品也能看到非国君而自称“朕”的情况。屈原在《离骚》里开头就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自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称皇帝,为了显示威仪,把“朕”定为皇帝专用,从此“朕”就成了皇帝的自称,就连贵族也不能用了。

寡人,是古代王侯或士大夫自谦词,意为寡德之人,在春秋时的诸侯及诸候夫人、战国时的诸候国国君、南朝宋时的太尉,均有自称为“寡人”的例子。唐代以后只有皇帝才能自称寡人。

中国过去的皇帝自称“寡人”、“孤家”(北宋时,辽国独孤皇后执政期间也如此自称),意思是战乱之中,我要独力承担国政,需要众卿支持。自谦称谓是一种权谋的外套,目的就是要示弱,向臣民求助。骗民之力以自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朕 寡人 孤王 本王 似 "吾"、"余"、"敝人"..等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说:“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嬴政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从此,一般人不能自称“朕”了。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朕”,说:“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自称。”但是,这里要做二点说明:

第一,“朕”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在先秦时代并不等于后世的“余”、“吾”、“我”之类的第一人称代词。正像顾颉刚、刘起纡两位先生在《<尚书·汤誓>校释译论》指出的那样:“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单数第一人称领格(所有格),即‘我的’。”如:《书·舜典》:“汝作朕虞。”意思是:“你作我的掌管山泽的官员。”《大盂鼎》(金文):“勿废朕令”。意思是:“不要抛弃我的训令。”《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亲叫伯庸。“

或许有人说,《尚书·汤誓》中有“朕不食言”。意思是:“我不会说话不算数”。许慎《说文·舟部》释“朕”:“我也”。这些不都证明,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后世的“余”、“吾”、“我”吗?我们认为,今本《尚书·汤誓》已非原汁,难免被后人搀假。秦火以后,仅凭西汉儒家学者伏生口授,打上汉代烙印是十分可能的。许慎是东汉人,他对先秦词义的理解就更难确切了。

第二,“朕”字,自秦始皇开始为皇帝的专用词,这是普通的情况,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称“朕”。例如《后汉书·和殇帝纪》:“皇太后诏曰:‘今皇帝以幼年,茕茕在疚,朕且佐助听政。”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4-04
战国到秦代前,自称寡人;
秦代到清代,自称朕.
第3个回答  2007-04-08
第4个回答  2007-04-04
我是说朕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