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

如题所述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后人更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所以这两句诗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出自《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

原文如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译文如下: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扩展资料:

此诗所写的大致是江南二月,正值云淡风轻、阳光明媚的时节。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

诗人猜想,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的。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他在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时,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

从诗意看,门前长有青苔,足见这座花园的幽僻,而主人又不在家,敲门很久,无人答应,更是冷清,可是红杏出墙,仍然把满园春色透露了出来。从冷寂中写出繁华,这就使人感到一种意外的喜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游园不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10
此诗写的是早春之景,这句诗诗人将红杏拟人化了,强调春色太满了,以致红杏都“关不住”了,生动形象。并且诗人以小见大,看见一枝红杏想象满园春色,含蓄,富有想象力。此句诗还富于哲理,表明一切美好的,向上的事物都是锐不可当的,富有生命力,岂是围墙能挡住的。
第2个回答  2011-03-03
此诗写的是早春之景,这句诗诗人将红杏拟人化了,强调春色太满了,以致红杏都“关不住”了,生动形象。并且诗人以小见大,看见一枝红杏想象满园春色,含蓄,富有想象力。此句诗还富于哲理,表明一切美好的,向上的事物都是锐不可当的,富有生命里,岂是围墙能挡住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3-10
此诗写的是早春之景,这句诗诗人将红杏拟人化了,强调春色太满了,以致红杏都“关不住”了,生动形象。并且诗人以小见大,看见一枝红杏想象满园春色,含蓄,富有想象力。此句诗还富于哲理,表明一切美好的,向上的事物都是锐不可当的,富有生命里,岂是围墙能挡住的。所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能成为千古名句。
第4个回答  2011-03-05
叶绍翁写的这首诗写的是早春之景,这句诗诗人将红杏拟人化了,强调春色太满了,以致红杏都“关不住”了,生动形象。并且诗人以小见大,看见一枝红杏想象满园春色,含蓄,富有想象力。此句诗还富于哲理,表明一切美好的,向上的事物都是锐不可当的,富有生命里,岂是围墙能挡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