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的前辈和朋友帮帮忙啦!感激不尽!

大四了,汗!学校突然要专业认证考试,可是大部分书和资料都因为我们大四搬校区带不动就扔了,现在急需资料哦,23号要考试急啊!希望各位朋友帮下忙啦!把这些概念凑一下啦!感激不尽!现把考试大纲附下:

《管理学》
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
计划职能的概念及内容
目标管理的概念
领导的概念及内容
熟悉: 完整计划的编写
领导各理论流派的观点思想
《人力资源管理》
掌握: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的功能
工作分析的概念及内容
熟悉: 人员招聘的程序
人员培训与开发的方式及内容
《基础会计学》
掌握:会计及相关的基本概念
会计科目和账户的使用
会计分录的编制
熟悉:会计凭证和帐簿的填写
资产负责表及损益表的编制
《管理心理学》
掌握:心理学及相关的基本概念
人的心理机制及过程
人的性格、气质对领导风格的影响
熟悉:人的需求对激励的作用及机制
生命周期理论
领导权变理论

  《管理学》
  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
  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计划职能的概念及内容
  计划一直被定义为“对预想的未来及使其变为现实的有效方法的设计。”“对未来进行考察并制定行动计划”,计划包括确定目标和制定全局战略任务,以及完成任务和目标的行动方案。计划就是一个组织要做什么和怎么做的行动指南。
  目标管理的概念
  它是采用行为科学理论以及人性的参与管理的方法,是各级主管和部属汇集协商,制定共同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由自我控制、自我评核,借以激励组织成员责任心与荣誉感,发挥工作潜能。
  领导的概念及内容
  领导的实质是影响别人,领导是一种影响过程,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通过该过程来影响、激励和引导人们执行某项任务,以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行为。
  熟悉: 完整计划的编写
  计划的编写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序可以遵循,大体的思路是按照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步骤来对一项活动开展的。
  领导各理论流派的观点思想
  一、 领导方式理论
  代表人物:莱温
  他根据权利定位于谁,经领导方式分为三种类型:
  1、 专制型。权利掌握在领导者个人手中,一切由领导决定。
  2、 民主型。权利定位于群体。
  3、 放任型。权利定位于每个成员个人。领导只作任务布置,既不监督执行,也不监察完成情况,而是放任自流。
  二、 领导行为理论
  领导行为理论是研究关于领导行为及其结构,组成要素和实际效果的理论派别。其中代表性的理论有:
  (一) 利克特的领导方式
  他们把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分为两种:
  以工作为导向的领导方式。这类领导这里用自己合法的决定报酬和强制权密切地注视和掌握着职工工作的进度,以及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
  以职工为导向的领导方式。这类领导对职工的生活、福利等极为关心。具体说,他们对工作小组的建立与发展,对职工参与管理,职工本人的生活福利,对职工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及其工作的满意程度都很关心。
  (二) 领导行为四分图
  他们把领导行为归纳为“抓组织”和“关心人”两大类。这两大类组合可以得到四种不同的领导行为。
  (三) 领导方格理论
  三、 领导权便理论
  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便是权便理论的实质。代表理论:
  (一) 菲德勒模型
  他认为,任何领导行为都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无效的,关键要看它是否与环境相适应。领导者必须是一位具有适应能力的人。
  (二)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科曼提出,该理论认为,有效的领导行为要把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被领导者的成熟程度(北定义为:个体完成某一具体任务的能力和意愿的程度)结合起来考虑。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如果被领导者从不成熟趋于成熟,领导行为从D(高工作、低关系)—C(高工作、高关系)—A(高关系、低工作)—B(低工作、低关系)。
  (三) 路径—目标理论
  它由罗伯特—豪斯提出,他认为领导方式一般有四种:
  1、 指导性方式。要给下属提出要求,指明方向。
  2、 支持性方式。对下属友好,平易近人,关心下属的生活福利。
  3、 参与性方式。与下属商量,吸取下属的意见。
  4、 成就性方式。树立具有挑战性的组织目标,相信并鼓励下属去实现目标。
  (四) 领导者参与模型
  该理论特点在于,把领导方式同职工参与决策联系起来,按职工参与决策的不同程度,经领导方式分为五种类型。其中有两个非常关键的环境变量,即决策质量和决策的可接受程度。
  《人力资源管理》
  掌握: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企业对其范围内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效开发,科学使用的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的功能
  职能:
  1、吸引:需要什么人,要有什么技能
  2、录用:录取
  3、保持:保持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4、发展:通过员工知识、技能的提高增强他们的竞争性
  5、评价:员工考核
  6、调整:晋级、升降、岗位轮换
  工作分析的概念及内容
  工作分析就是获取有关工作信息的过程。信息的内容包括:
  What 工作内容
  When 工作时间
  Where 工作地点
  How 怎么完成
  Why 为何要做
  Who 岗位人员
  For what 为谁做(工作的上下左右关系)
  熟悉: 人员招聘的程序
  程序:HR规划植物说明书—〉招聘计划—〉招募—〉选拔—〉录用—〉评价—〉HR规划说明书—〉……
  人员培训与开发的方式及内容
  一、 讲授法:最基本,最经济,适用大规模培训,易操作成本低,知识易系统掌握
  二、 讨论法:激发兴趣,双向交流,知识和经验共享,表达、分析、解决能力得到提高,适用于受训者层次较高,人数较少。
  三、 案例教学法:个人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其真实性,实用性有助于解决类似问题,对独立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有提高。
  四、 情景模拟:亲验式,生动直观,操作性强。
  五、 网络培训法:节约成本时间,信息量大,前期投资达,缺少面对面交流。
  六、 个别指导法 :针对性强,师傅水平影响徒弟水平。
  《基础会计学》
  掌握:会计及相关的基本概念
  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
  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分类
  按业务范围不同
  企业会计:工业、商业等
  公共会计:CPA
  政府会计:预算会计
  按信息使用者不同
  财务会计:对外
  管理会计:对内
  会计的对象
  • 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资金运动。
  • 会计目标(目的)
  -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
  -会计信息应当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的需要。
  • 会计要素是企业经济活动所形成的,它们是会计的对象的具体形式,也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 会计要素就是会计赖以开展的必要因素。
  • 资产
  -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而非预期的;
  -资产能够为企业所支配;
  -资产的本质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 负债
  -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
  -负债必须是是已经发生或存在了的;
  -负债的清偿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 所有者权益
  -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由投资者原始投入和原始投入的增值两部分构成,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从金额上表示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
  • 收入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从企业日常的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活动中产生;
  -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
  -收入能够引起经济利益的流入,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 费用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利润分配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最终会减少企业的资源;
  -费用最终会减少所有者权益。
  • 利润
  -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在数量上,利润等于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差额,如果费用大于收入,就发生了亏损;
  -利润会增加所有者权益,亏损必将使所有者权益减少。
  • 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左方反映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右方反映对企业经济资源的要求权,即权益部分;
  -权益又分为债权人权益与所有者权益;
  -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破坏该平衡关系。
  • 收入、费用与利润之间的平衡关系
  收入-费用=利润
  -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会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 确认
  -按照一定标准将某一项目作为某一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
  -包括初次确认和再确认。
  • 计量
  -以货币或其他计量单位计算各项经济业务和结果的过程;
  -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个方面。
  • 记录
  -把确认和计量的会计信息登记在相关账簿的会计行为。
  • 报告
  -在日常记录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会计信息加工整理,为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披露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过程及其结果的一种会计行为。
  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 会计主体
  -涵义: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内容:会计只是计算、记录、报告特定的会计主体经营活动或财务收支活动及其结果。
  • 持续经营
  -涵义: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停止和清算;
  -假设:在企业没有明确的反证要终止经营活动时,应认为它可以按现有的规模、条件、目标继续它的经营活动。
  • 会计分期
  -涵义:是指将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等长的期间,按照划分的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表;
  -内容:会计应定期揭示经营情况及结果。
  • 货币计量
  -涵义:以货币作为会计要素的计量单位
  -内容:会计记录的数据以及根据这些数据整理、汇总、加工生成的会计信息,都可以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 客观性
  • 相关性
  • 明晰性
  • 可比性
  • 实质重于形式
  • 重要性
  谨慎性
  • 及时性
  • 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本要求
  • 权责发生制原则
  • 配比原则
  • 历史成本原则
  •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会计科目和账户的使用
  1 会计科目与账户
  2 复式记账
  1.1 会计科目
  概念
  -会计科目是为了进行会计核算而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的标志或项目,是设置账户和账务处理的依据;
  -将具有相同内容的会计要素归为一类,并对之进行命名;
  -设置会计科目是进行会计核算的起点。
  1.1 会计科目
  分类(按经济内容)
  1.1 会计科目
  分类(按详细程度)
  1.2 账户
  概念
  -账户就是对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进行连续系统的记录的一种工具。
  -账户由账户名称和账户结构两部分组成,会计科目就是账户的名称。
  1.2 账户
  含义
  ◇设置依据:根据会计科目设置
  ◇基本特征:具有一定格式
  ◇主要作用: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工具之一

  2.1 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
  理论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会引起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间至少两个项目发生增减变化,且增减金额相等;
  -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中作等额的双重记录,以全面反映资金的变化;
  -资金运动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复式记账如实地反映资金增减变化的客观情况,记录资金的来路和去向及其相互关系。
  2.1 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
  意义
  -复式记账法可以如实的反映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
  -复式记账法能够防止和检查会计数据的错漏;
  -复式记账法对现代会计核算方法的发展起了催化作用。
  2.2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概念
  概念
  -所谓借贷记账法,就是用“借”、“贷”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原则,在账户中记录项目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2.2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概念
  历史渊源
  -借贷记账法起源于13世纪的意大利;
  -到了15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的名著《数学大全》从理论上阐述了借贷记账法;
  -我国运用借贷记账法始于1908年创办大清银行;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我国所有企业均采用借贷记账法。
  2.3 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资产类账户
  2.3 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2.3 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成本类账户
  2.3 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收入类账户
  2.3 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2.4 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规则
  2.5 借贷记账法下的会计分录
  含义
  -经济业务在登记账户前预先确定的应记账户名称、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形式。
  2.5 借贷记账法下的会计分录
  编制方法
  -收到投资者投入资本500 000元存入银行。
  2.5 借贷记账法下的会计分录
  编写要求
  2.5 借贷记账法下的会计分录
  分类
  ◆简单会计分录:由两个账户组成的会计分录。
  ◆复合(复杂)会计分录:由两个以上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
  2.5 借贷记账法下的会计分录
  两个概念
  ◆账户对应关系:复式记账时一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几个账户之间的相互依存系。
  ◆对应账户: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账户。
  2.6 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
  含义
  -根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汇总计算和比较,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完整性的技术方法。
  • 财产清查
  1.1 财产清查的意义
  概念
  -财产清查,是通过对会计核算单位的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债权、债务、有价证券等的盘点或核对,查明其实际结存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并查明账实不符的原因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1.1 财产清查的意义
  账实不符的原因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人为的和自然的因素,使企业、事业等单位的各项财产物资的账面结存数和实结存数往往不一致 。
  1.1 财产清查的意义
  作用
  -确保账实相符,使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改进保管工作,保护财产安全;
  -挖掘财产潜力,加速资金周转。
  2.1 财产清查前的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
  -制定清查计划;
  -学习有关文件;
  -清查过程中检查、督促工作;
  -对财产清查的结果进行处理。
  2.1 财产清查前的准备工作
  业务准备
  -会计人员进行账证核对、账账核对;
  -财产物资的管理与保管人员结出实物账余额,并整理各项实物;
  -准备好各种必要的度量衡器具;
  -取得银行存款、银行借款和结算款项的对账单以及债权、债务的函证材料;
  -准备好各种清查使用的表册。
  2.2 财产清查的实施
  现金的清查
  -现金的清查主要是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
  -首先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数,将现金实存数与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进行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并根据盘点结果,填制现金盘点报告表。
  2.2 财产清查的实施
  现金的清查
  -现金清查时,出纳员要保证到场,以明确经济责任;
  -检查企业是否遵守现金管理制度规定,有无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借条、收据、白条抵充现金等情况;
  -“现金盘点报告表”必须由盘点人员和出纳员共同签章才能生效。
  2.2 财产清查的实施
  银行存款的清查
  -银行存款的清查主要是采用与银行核对账目的方法;
  -将本单位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与开户银行对账单进行逐笔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
  2.2 财产清查的实施
  银行存款的清查
  -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应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相等,但在实际工作中,两者往往不一致,其原因包括:
  (1)双方本身记账有误
  (2)存在未达账项
  -在查明双方记账无误后,企业应重点审查未达账项。
  2.2 财产清查的实施
  银行存款的清查
  -未达账项,是指企业与银行之间,由于结算凭证传递的时间不同,出现了一方已经登记入账,而另一方尚未接到有关结算凭证,而未登记入账的款项。
  2.2 财产清查的实施
  实物资产的清查
  -各项实物资产的清查一般采用实地盘点法;
  -即进行实地盘点并登记“盘存单”和“实存账存对比表”。
  2.2 财产清查的实施
  实物资产的清查
  -实物资产的清查一般采用实地盘点法;
  -即进行实地盘点并登记“盘存单”和“实存账存对比表”。
  2.2 财产清查的实施
  债权债务的清查
  -各项债权债务主要采用询证核对法进清查,即采取和对方单位核对账目的方法;
  -确认本单位的账簿记录准确无误后,再编制“往来款项对账单(询证函)”,送往对方单位进行核对;
  -对方单位核对相符后,在回单联上加盖公章退回,表示已核对。如发现数额不符,则在回单联上注明不符情况,或另抄对账单退回,以便进一步核对。如有未达账项,需要双方进行调节。
  3.1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概述
  处理要求
  -查明发生差异的性质和原因;
  -积极处理多余物质;
  -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调整账簿,做到账实相符。
  3.1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概述
  账务处理
  -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用来反映和监督各单位在财产清查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的盈、亏、毁损及其转销情况;
  -该账户下设置“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和“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两个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3.2 现金清查结果的处理
  处理方法
  -如果发现现金长款或短款,一方面调增或调减现金的账面数,另一方面先将长款或短款的金额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账户;
  -待查明原因报经批准后再将长款或短款的金额从“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账户转出,转入相关账户。
  3.2 现金清查结果的处理
  存货清查结果的处理
  盘盈的账务处理
  -存货盘盈时,应将盘盈数记入“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等账户的借方,同时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账户的贷方。
  -待报经批准后再从“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账户转入相关账户。一般来说,盘盈的存货应冲减企业当期的管理费用。
  3.3 存货清查结果的处理
  盘亏或毁损的账务处理
  -存货盘亏或毁损,应将盘亏或毁损数记入“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等账户的贷方,同时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账户的借方。
  -待报经批准后再从“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账户转入相关账户:属于自然损耗产生的定额内合理的损耗,经批准后即可记入管理费用; 属于超定额短缺的,能确定过失人的应由过失人负责赔偿;属于保险责任范围的,应向保险公司索赔,扣除过失人或保险公司赔款和残料价值后,记入管理费用;属于非常损失所造成的存货毁损,扣除保险公司赔款和残料价值后,记入营业外支出。
  3.4 固定资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盘盈的账务处理
  -发现盘盈时,应按盘盈固定资产的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值减去按该项资产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
  -按规定批准后,将盘盈净值从“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3.4 固定资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盘亏的账务处理
  -发现盘亏时,应按盘亏固定资产的净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按已提出折旧额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原值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按盘亏固定资产的原值扣除累计折旧后的净值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如果过失人及保险公司赔偿款,应将净值扣除赔偿款后的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同时按过失人及保险公司应赔偿款借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按盘亏固定资产的净值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
  3.5 债权债务清查结果的处理
  处理方法
  -企业无法收回的应收款和无法支付的应付款,不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进行核算。而是在报经批准后,直接按规定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
  资产
  6.1.1 固定资产概述
  固定资产的概念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②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6.1.1 固定资产概述
  固定资产的确认
  -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6.1.1 固定资产概述
  固定资产的计价
  -原始价值,指企业在购置、投资建造或以其他方式取得某项固定资产, 并使其达到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而必要的支出。
  -重置完全价值,指在当前生产技术条件和市场条件下,重新购建同样的全新固定资产所需要的全部支出。
  -净值,指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或重置完全价值扣除已提累计折旧后的余额。
  固定资产的价值构成

  6.1.1 固定资产概述
  固定资产的核算
  -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
  -在建工程
  -工程物资
  -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6.1.2 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
  购入需要安装固定资产
  -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先通过“在建工程”账户核算,安装完毕后再转入“固定资产”账户。

  6.1.2 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先通过“在建工程”账户核算,再转入“固定资产”账户。

  6.1.2 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
  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
  -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6.1.2 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能取得相关单据的,按照发票单据价格和企业承担的相关税费确定入账价值;不能取得相关单据的,按照协议价或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值确定。

  6.1.2 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
  盘盈的固定资产
  -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6.1.3 固定资产的折旧
  折旧的内涵
  -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其是权责发生制原则的体现。
  固定资产的损耗形式
  -有形损耗
  -无形损耗
  6.1.3 固定资产的折旧
  折旧的范围
  -所有的固定资产均应当计提折旧,但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
  6.1.3 固定资产的折旧
  折旧的影响因素
  -固定资产原价
  -预计净残值
  -预计使用寿命
  -折旧方法
  6.1.3 固定资产的折旧
  折旧方法
  年限平均法
  年数总和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6.1.3 固定资产的折旧
  加速折旧法的优点
  -符合稳健性原则和配比原则,降低固定资产使用风险;
  -固定资产使用成本(折旧+修理费用)比较均衡;
  -推迟纳税;
  -有利于固定资产更新。
  6.1.3 固定资产的折旧
  折旧的计提
  -企业应当按月提取折旧,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
  -正常情况下,固定资产折旧是按期初固定资产的原值为基础计算当月的折旧额;但对于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按其可收回金额和尚可使用寿命计算其折旧额。
  借:制造费用(生产部门折旧)
  管理费用(管理部门折旧)
  其他业务支出(经营性出租资产折旧)
  贷:累计折旧
  6.1.4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后续支出的处理
  -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后续支出,应予以资本化;
  -否则,予以费用化,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6.1.6 固定资产的期末计价
  固定资产减值
  -固定资产减值指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判断。
  借:资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6.2.1 无形资产的确认与分类
  无形资产的定义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可辨认性标准
  6.2.1 无形资产的确认与分类
  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6.2.1 无形资产的确认与分类
  无形资产的分类
  -按使用寿命分类
  6.2.1 无形资产的确认与分类
  无形资产的分类
  -按存在形式分类
  6.2.2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可以有条件的资本化为资产;
  -投入的无形资产按投资合同或协议价格作为入账价值。
  6.2.3 无形资产的取得
  企业取得无形资产,应按其确定的成本计入无形资产账户

  6.2.6 无形资产的处置
  出售:企业出售无形资产的净损益记入当期营业外收支;
  出租:企业让渡无形资产使用权形成的租金收入和发生的相关费用,分别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支出;
  报废:无形资产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应将其报废并转销,未摊销减值转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7.1 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7.1.1 短期借款
  短期借款是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种借款,通常是为了满足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

  7.1.2 应付票据
  应付票据是指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开出并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7.1.3 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是指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

  7.1.4 预收账款
  预收账款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收取的款项。

  7.1.5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20
7.1.4 预收账款
预收账款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收取的款项。

7.1.5 应付职工薪酬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
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职工福利
-社会保险费
-住房公积金
-工会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
-非货币性福利
7.1.5 应付职工薪酬
科目设置
-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应付职工薪酬的提取、结算和使用等情况,并根据应付职工薪酬的项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在建工程
研发支出
贷:应付职工薪酬
7.1.5 应付职工薪酬
确认职工薪酬
-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将应确认的职工薪酬(包括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薪酬)记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
其他应收款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7.1.5 应付职工薪酬
发放职工薪酬
7.1.6 应交税费
应交税费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规定应向国家缴纳的各种税金和费用,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所得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
企业各项税费的核算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该科目依据税种的不同设置明细科目;
印花税、耕地占用税不需要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
7.1.6 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
-增值税是指对我国境内销售货物、进口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增值额增收的一种流转税。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已交税金)
(销项税额)
(出口退税)
(进项税额转出)
7.1.6 应交税费
应交消费税
-消费税是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按其流转额缴纳的一种税。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贷:银行存款
7.1.6 应交税费
应交营业税
-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流转税。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固定资产清理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贷:银行存款
7.1.6 应交税费
应交所得税
-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交的所得税,记入“所得税”科目。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7.1.7 其他流动负债
预提费用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预提的租金、保险费、短期借款利息等。
借: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贷:预提费用
借:预提费用
贷:银行存款
7.1.7 其他流动负债
应付利息
-应付利息核算企业按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包括长期借款利和债券利息等。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借: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7.1.7 其他流动负债
应付股利
-应付股利是指企业根据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审计或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应分配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应付股利
借:应付股利
贷:银行存款
7.1.7 其他流动负债
其他应付款
-其他应付款是指企业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应付利息、应交税费、长期应付款等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各项应付、暂收的款项。
借:管理费用/银行存款等
贷:其他应付款
借:其他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
7.2 长期负债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负债。
7.2.1 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是企业向金融机构或其他单位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

长期借款
银行存款
在建工程
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1.借入借款时
3.偿还借款时
2.预提利息费用
7.2.2 应付债券
应付债券是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经法定程序批准发行的一种载明利率、期限,并允诺在未来一定时期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7.2.2 应付债券
应付债券是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经法定程序批准发行的一种载明利率、期限,并允诺在未来一定时期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8.1 实收资本/股本
定义
-实收资本(股本)是指投资人作为资本投入到企业中的各种资产的价值。
账户设置
-非股份有限公司:实收资本
-股份有限公司:股本
8.1 实收资本/股本
企业收到投资的核算
-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财产作价出资。
借:银行存款
原材料
固定资产等
贷:实收资本/股本
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
8.1 实收资本/股本
实收资本/股本增减变动的核算
-增资途径:接受投资者追加投资、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借:银行存款等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股本
8.1 实收资本/股本
实收资本/股本增减变动的核算
-减资途径:企业按法定程序报经批准减资、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回购并注销股票的方式减资。
8.2 资本公积
定义
-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的份额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账户设置
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
-其他资本公积
8.2 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的来源
-股权投资准备
-资产评估增值
-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接受现金捐赠
-外币折算差额
-拨款转入
8.3 留存收益
定义
-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净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
8.3.1 未分配利润
利润分配
-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章程、投资者协议等,对企业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所进行的分配;
-利润分配的次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
8.3.1 未分配利润
利润分配的核算
8.3.2 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企业积累资金;
公司制企业应当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还可以根据股东大会的决议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经批准可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等。

第9章 收入
9.1 销售商品收入
9.2 提供劳务收入
9.3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9.1.1 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
确认条件
-企业已经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地计量。
9.1.2 销售商品收入的会计处理
一般销售商品业务的处理
-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应及时确认收入并结转相关的销售成本。
借: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等
9.1.2 销售商品收入的会计处理
已发出商品但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处理
-为了单独反映已经发出但尚未确认销售收入的商品的成本,企业应增设“发出商品”等科目。
借:发出商品
贷:库存商品
9.1.2 销售商品收入的会计处理
商业折扣、现金折扣和销售折让的处理
-企业销售商品涉及商业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认收入;
-企业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认收入;
-销售折让如发生在收入确认之前,则应在确认销售收入时直接扣除销售折让;销售折让如发生在收入确认之后,则应在发生时冲减当期的销售收入。
9.1.2 销售商品收入的会计处理
销售退回的处理
-尚未确认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退回,应当冲减“发出商品”,同时增加库存商品;已确认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退回, 一般应冲减发生当期销售收入和成本。
9.1.2 销售商品收入的会计处理
销售材料等存货的处理
-企业销售材料、包装物等存货实现的收入以及结转的相关成本,通过“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核算。
借:银行存款等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等
9.2 提供劳务收入
不跨期劳务收入的确认
-对于一次就能完成的劳务,企业应在提供劳务完成时确认收入及相关成本;
-对于持续一段时间但在同一会计期间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企业应在为提供劳务发生相关支出时确认劳务成本,劳务完成时再确认劳务收入,并结转相关劳务成本。
9.2 提供劳务收入
跨期劳务收入的确认
-如果劳务开始和完成时间分属不同的会计期间,且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的计量,应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9.2 提供劳务收入
跨期劳务收入的确认
-如果劳务开始和完成时间分属不同的会计期间,且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的计量,应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9.2 提供劳务收入
跨期劳务收入的确认
-如果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不能可靠的估计,则不能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已发生劳务的成本预计全部能够得到补偿的,应按已收或预计能够收回的金额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并结转已发生的劳务成本;
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部分不能得到补偿的,应按能够得到补偿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并结转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
已发生预计全部不能得到补偿的,应将已发生的劳务成本记入当期损益,不确认劳务收入。
9.3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确认原则
-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9.3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会计处理
-企业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一般作为其他业务收入处理,让渡资产所计提的摊销额,一般作为其他业务成本处理。

费用
10.1 费用的概念和特征
10.2 费用的主要内容及其核算
10.1 费用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
-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10.2 费用的主要内容及其核算
10.2 费用的主要内容及其核算
主营业务成本
-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常性活动发生的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劳务成本
10.2 费用的主要内容及其核算
其他业务成本
-企业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累计折旧
累计摊销
原材料
包装物
10.2 费用的主要内容及其核算
营业税金及附加
-企业经营活动应负担的相关税费。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应交营业税
10.2 费用的主要内容及其核算
销售费用
-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费用,以及企业发生的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等费用。
借:销售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银行存款等
10.2 费用的主要内容及其核算
管理费用
-企业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10.2 费用的主要内容及其核算
管理费用
-企业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累计折旧
银行存款等
10.2 费用的主要内容及其核算
财务费用
-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借:财务费用
贷:预提费用
银行存款
10.2 费用的主要内容及其核算
资产减值损失
-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0.2 费用的主要内容及其核算
所得税
-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利润及利润分配
11.1 利润的构成
11.2 利润的核算
11.3 利润的分配及其核算
11.1 利润的构成
概念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11.1 利润的构成
利润的构成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11.2 利润的核算
营业外收入
-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净收入,主要包括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罚没利得等。
借:固定资产清理
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
贷:营业外收入
11.2 利润的核算
营业外支出
-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净支出,包括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
待处理财产损溢
11.2 利润的核算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成本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资产减值损失
所得税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它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b-a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b-a
11.3 利润分配及其核算
概念
-将企业实现的利润(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和本期实现的净利润)按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董事会的决议对与企业有关的利益人进行分配的过程。
11.3 利润分配及其核算
账户设置
-利润分配应当分别分配去向的不同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
-盈余公积补亏
-未分配利润
11.3 利润分配及其核算
会计核算
-分配利润时,从“利润分配”各明细科目的借方转入相应的权益或负债类科目的贷方,同时,从“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借方转入“利润分配”各明细科目的贷方。

第12章 财务报表
12.1 财务报表概述
12.2 资产负债表
12.3 利润表
12.4 现金流量表
12.1 财务报表概述
概念及构成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
12.1 财务报表概述
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
12.1 财务报表概述
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
-以持续经营为基础;
-附注披露不能代替在财务报表中的确认和计量;
-一致性;
-重要性;
-资产和负债,收入和费用不能相互抵销;
12.1 财务报表概述
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
-可比性;
-相关披露;
-时间性;
-单独列报。
12.1 财务报表概述
财务报表的分类
-按报表反映的内容不同
12.1 财务报表概述
财务报表的分类
-按编报时间不同
12.1 财务报表概述
财务报表的分类
-按编报主体不同
12.2 资产负债表
概念
-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作用
-反映了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资金的来源及其构成;
-有助于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弹性;
-有助于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预测企业为了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
12.2 资产负债表
编制基础
-该报表为账户式结构;
-编制的理论依据是: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反映企业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即该时点下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12.2 资产负债表
格式
-资产项目: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且流动性大的排在前;
-负债项目: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到期日近的排在前;
-所有者权益项目:永久性大的排在前。
12.2 资产负债表
编制方法
-年初数:根据上年末的“期末数”填列;
-年末数:科目不同,填列方法不同。
12.3 利润表
概念
-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作用
-为企业经营成果的分配提供重要依据;
-有助于评价和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
-有助于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
-有助于分析和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有助于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经营决策。
12.3 利润表
结构
-单步式利润表:将所有的收入和收益相加后减去所有的费用和损失,一步计算出本期净利润。
-多步式利润表:通过多个步骤完成利润的计算,以提供形成最终利润的中间信息。中间信息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12.4 现金流量表
概念
-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作用
-有助于分析和评价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的原因;
-有助于分析和预测企业未来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
-有助于了解和评价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
-有助于分析和揭示企业经营净收益与经营活动产生净现金流量之间差异的原因。
12.4 现金流量表
现金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
现金等价物
-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风险很小的投资。
12.4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是指一段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现金流量分为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之差即是现金净流量。

字数限制,所以我就另申请了个账号,把答案补充完整。
不好意思阿,小弟没学管理心理学,只能整理出这么多了。
考试顺利。

如果我的回答被采用了,请把积分上一个账号:euralsnady,谢谢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