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谈谈历史上真实的多尔衮和孝庄是咋回事

如题所述

随着这几年清宫剧火遍全网之后,不少看过《孝庄秘史》、《山河恋》等电视剧的人都对多尔衮和孝庄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好奇,真实的历史上他们之间到底有没有私情?

其实在清朝的正史上并没有关于多尔衮和孝庄之间的八卦,毕竟他们一个是辅佐皇太极的摄政王,另一个是皇太极的妃子,两者在当时都是属于权贵中的大人物,朝廷当中自然没人敢记载跟他们有关的八卦。但野史就完全不一样,这些基本都是根据一些传闻编写的,写这些的基本都是一些没有能考取到功名的读书人,真实性方面并没有确切的依据。

虽说那些都是野史,但是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毕竟当时关于多尔衮和孝庄之间的关系涉及到皇家颜面,即便两者之间真的有关系的话也会被掩盖掉。但是从正史中的某些记载当中可以知道,多尔衮跟孝庄之间存在非比寻常的关系。

例如孝庄太后的儿子顺治登基为帝之后,称呼多尔衮的时候一直叫皇父摄政王。单单从这个称呼当中皇父这个词当中,就直接将多尔衮跟他的父亲相提并论。这样的情况,如果没有孝庄太后默许的话,根本不会发生。除此之外,在正史当中还有这样的记载,那就是在多尔衮去世之后不久,顺治直接将他的尸首从陵墓里挖出来,砍去头颅之后还被鞭尸。

如果没有非常大的仇恨的话,顺治根本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但是在历史上,并没有多少关于两人有大矛盾的记载,顺治当初能登基为帝同样离不开多尔衮的支持。所以很多人自然就将其跟顺治的生母联系在一起,毕竟天底下没有多少事情比这更严重的。掌权之后的顺治皇帝,作出这样残暴的事情自然能有非常好的解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关于孝庄和多尔衮之间的关系被人们广为流传的原因就是多年前的一部电视剧《孝庄秘史》,里边讲述的他们是一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爱人,后来因为不得已的政治原因被迫分开,所以他们之间有爱情。而后民间野史传说他们之间更多的是利用关系,就有了孝庄下嫁多尔衮的说法,不管是哪种说法都值得探讨。
历史记载孝庄在死后并未与皇太极合葬,这种模式不符合满清的丧葬制度,所以有人猜测是和孝庄下嫁有关,也有人猜测是因为孝庄认定皇太极一生所爱的女人只有海兰珠,所以两人之间没有深厚的感情,所以死后宁愿不合葬。
皇太极驾崩后,毫无竞争力的福临登上皇位,多尔衮尽心辅佐并自称“皇父摄政王”,这个称呼是后人猜测他们关系的一个依据,还有晚明曾有人作诗“春宫昨日新仪注,太礼恭逢太后婚”影射下嫁之事,当然史学家对这个诗的可信度始终持怀疑态度。但是也曾经有传闻宣统年间在检查内阁档案时发现了顺治时期太后下嫁的诏书,当然这些都只是传闻,是否有史论依据仍然更待查明。
总的来说我更愿意相信孝庄和多尔衮是利益关系,孝庄为了儿子的皇位设法笼络多尔衮,而多尔衮也是想要扩充自己的权力,保证自己摄政王的地位,至于他们之间到底有没有真实的感情,我想只有回到那个时代才能了解,而且我觉得即便是真的有太后下嫁的说法,也是为了利益而做的选择。
第2个回答  2020-09-18
太后下嫁摄政王一事是否存在,史学界尚有争议。太后下嫁之说,最早引起史家关注的是明遗民张煌言的十首《建夷宫词》,其中有一首说:"上寿觞为合而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日新仪注,太礼恭逢太后婚"。 主张太后下嫁说的还有其它一些论据:其一,多尔衮尊称为"皇父摄政王";其二,据蒋良骐《东华录》记载,诏告多尔衮的罪状中,不仅有自称"皇父摄政王",还有"又亲到皇宫内院";其三,孝庄遗嘱康熙不要将其与皇太极合葬,是否因下嫁多尔衮而有难言之隐。

太后时期的孝庄文皇后
但清史大家孟森先生早就撰有《太后下嫁考实》,针对太后下嫁说的各种根据,一一予以驳难 。孟森认为张煌言是故明之臣,对清朝怀有敌意,所作诗句难免有诽谤之词;再者顺治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寓有中国古代国君称老臣为"仲父"、"尚父"之意,周武王也称姜太公为尚父,不足为据,至于所谓到"皇宫内院",疑多尔衮另有乱宫之举,不见得专指孝庄太后;再者孝庄不愿与皇太极合葬,乃因昭陵已葬有孝端皇后,且皇后不与夫君合葬,这在古代并不乏实例。阎崇年也认为至今还没有见到一条关于"太后下嫁"的史证,此事纯属子虚乌有 。

母子斗法
福临即位不久,孝庄就册立自己的侄女、蒙古科尔沁贝勒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而福临恰恰不喜欢这位皇后,且这位皇后爱嫉妒。福临无法容忍,坚决要求废后另立。顺治十年(1653)八月,孝庄见儿子实在没有回转余地,只好同意,皇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宫。为了消除这一举动可能带来的消极政治影响,孝庄又选择蒙古科尔沁多罗贝勒之女博尔济锦氏进宫为妃。但福临对这位蒙古包里出来的漂亮姑娘同样不感兴趣。

董鄂氏被接入宫中皇贵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不过福临对董鄂氏的感情,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要册立董鄂氏为皇后,这一切造成了母子间的隔阂。后来董鄂氏去了,他甚至把一切统统归集到太后身上,连太后病倒,也不去问候一声 。

培养孙儿
在"独嗜图史"的孝庄影响下,玄烨从小对读书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一嗜好伴其终身。他"矢志读书","早夜诵读,无间寒暑,至忘寝食",无论任何时候,只要一捧起书本,几乎忘掉一切。保姆朴氏担心他年龄太小,读书过多而有伤身体,不止一次将书藏起,希望能使他休息一下。但他一经发现,便立刻索回,继续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对于孙儿的勤奋苦学,孝庄既感欣慰,又十分心疼,她曾忧喜掺半,不无责备地对玄烨说:"哪有像你这样的人,"贵为天子",却像书生赶考一样苦读呢?"

玄烨继位初期,有一天,当着众臣之面,孝庄问玄烨身为天下之主,有何打算,玄烨答道:"臣无他欲,惟愿天下义安,生民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已。"少年皇帝决意做贤明之君,富国裕民的强烈愿望,显示出孝庄多年培育的初步成效。
第3个回答  2018-09-20
在影视剧上宁静出演的孝庄秘史写得很美,但这件事不属实,史书上记载,多尔衮比孝庄大一岁,总共才见面三次。

第一次见面,多尔衮三岁,孝庄两岁。在哲哲和皇太极的婚礼上。

第二次见面,多尔衮十一岁,孝庄十岁。多尔衮结婚,十一岁结婚?是的,在古代结婚的年龄普遍早。

第三次见面,孝庄十二岁,她和皇太极结婚。

所以根据以上的史书记载,孝庄和多尔衮一见钟情,私定终身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3-28
多尔衮和孝庄不存在感情!如果存在感情孝庄大可以嫁给多尔衮,没必要让人非议!像电视剧《燕云台》中太后到最后还是嫁给她儿子的义父了!俩人只要有那份感情没人能阻挡住的!他们当时毕恭毕敬的叔嫂关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