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极一时的吐蕃,曾在安史之乱夺下长安城,为何难逃灭亡的悲剧?

如题所述

主要是因为被吐蕃背信弃义趁虚而入,内忧外患导致的结果。天宝十四年(七五五年),安史之乱全面爆发,唐玄宗急忙逃到南方,为了抗击安禄山和史思明,唐朝在吐蕃边境部署的大批军队也被调离,吐蕃领导人赤松德赞趁机占领了黄河以西大片土地,甚至在光德763年占领了唐朝首府长安,唐代宗派被迫在陕西避难。

吐蕃支持长安傀儡政权,似乎是为了长期统治。幸运的是,郭子仪率领各路诸侯一举夺下长安,这一失败已成为吐蕃由繁荣走向衰落的信号,多年战争进一步削弱了本已不足的国力。此外,长安收复后,唐朝对吐蕃的背信弃义很不屑,将领们都愤愤不平。

首先,著名将领李晟志愿在荆州驻军,荆州是唐与吐蕃的交界处。他率领3000名优秀士兵埋伏吐蕃,几乎活捉到吐蕃的大人物。长庆第一年(821),藏民王克黎可足不想在与唐朝征战,派使节到唐朝寻求和平。双方在长安、举行了盛大的仪式,并在大昭寺前留下了一座著名的唐蕃会盟碑。

从那以后,吐蕃解除了唐朝的直接威胁,但为时已晚。战争的失败引发了吐蕃内部问题的爆发。第一,赞坡死后,二子争夺王位,将吐蕃分割成两部分。后来,原本附属于吐蕃的小部落也利用了混乱和独立的机会。最后,随着以奴隶和平民为主体的农民起义运动的爆发,吐蕃王朝被推翻,持续了200多年的吐蕃王朝宣告灭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1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是古代各个朝代都经历过的,之前无论多么强大,也躲不开政权的更替,四分五裂的内部势力,统治者的腐败,最终就导致了灭亡,曾经夺下长安城的吐蕃也不例外。

吐蕃一个与唐朝同时建立,也差不多时间而亡的政权。在当时,更是和唐朝、阿拉伯帝国形成了三国鼎立的状态。因地理位置特殊,人们都是游牧生活,也没有太深的文化根基,历来都是分散的部落。然在吐蕃政权建立之后,青藏高原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形成了强大的势力,并开始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目标就是夺取长安城。

和每个王朝的末代相似,吐蕃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逐渐激化。因王室内部争夺权力,导致吐蕃分裂,再加上将领之间的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而频繁的对外战争更是使得吐蕃的国力大大削弱,被唐朝的将领多次重创。9世纪以后,吐蕃就开始由盛转衰。

当时,吐蕃皇室分为两个分支,混战持续多年。吐蕃在全国各地的将军们也支持军队,为权力而战。一些原本属于吐蕃的部落也借此机会脱离了他们的管辖。除了这些内斗,还有吐蕃的制度,吐蕃是奴隶制国家,每次打了胜战过后就在征服地区后大量掳掠奴隶,因此吐蕃的奴隶是本国的人口的五倍。但是吐蕃国没有想到的是,奴隶数量太多导致了奴隶制崩溃,后来奴隶因受不了压迫便纷纷起来反抗统治。

第2个回答  2019-09-30
主要是因为心不齐,而且还打了败仗军心涣散,节节败退最终灭亡。
第3个回答  2019-09-30
只靠蛮力当然不能长久,吐蕃缺乏好的管理层,没有好的管理制度,所以最后灭亡。
第4个回答  2019-09-30
首先一个便是连年的对外战争,使得吐蕃四面树敌。其次便是佛教的影响。
相似回答